分享

【三湘文艺】李英/话别离,在六月

 潇湘原创之家 2022-06-21 发布于湖南

话别离,在六月

作者:李英

多情自古伤离别。但是,少年的离情别绪就如这夏日的暴雨,来得热烈,收得迅速,只留给未来满满的新鲜与憧憬。因为,他们还有无数个后会有期。毕竟,分离只是他们现阶段的终结,却更是他们新征程的起点。

又是一年六月季,离别的笙箫声又起!掐指算算,送走这届毕业生,就凑够了十届。此番又是别离,各个班的气氛各有不同: 有的轻松中带些忧伤,有的祝福中充满留恋,有的向往中撒播回忆……我知道,不论何种,明天都即将随风而逝,少年的心注定永远面向未来。

对少年而言,告别就是向未来。因为他们人生的路毕竟还漫长,而未来注定是他们的世界。告别的目的是为了寻梦,是要“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是要“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曾经的我们就是这样怀着一份孤勇和一腔热血一次又一次告别的;曾经的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地在向往与希冀中一次又一次告别?到而今,又迎来了新一轮的面向未来的告别,告别之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跟他们说,“未来将带着挑战与机遇与你们再度相逢,期待你们用智慧与拼搏去完成主宰世界的艰巨使命。”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接了棒,这告别才能够助产新生!

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告别总还是有些忧伤。“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此刻的心桥!”曾经拍着手为脱离苦海而欢呼的声音默然停下了;曾经趴在桌因失败落后而痛苦的头颅悄悄抬起了;曾经昂首挺胸傲视群雄的轻慢放下了;曾经离经叛道横眉竖眼的敌视消失了……留下来的只有沉默和忧伤,或许也有后悔与自责,或许还有感念或不舍。此刻,所有的芥蒂都可以放下,所有的前嫌都可以冰释,所有的伤害都可以不再计较。当他们开始在黑板上写下各种祝福和激励,然后放下粉笔,默默地退场,默默地注视;当全场不再喧哗,大家各自想起心事,又把目光交织于老师和黑板,每个人的心中就开始奏起了骊歌。有的人眼中开始泛起泪花,有的人嘴角已经扬动离愁,静默是此刻的无声告别,任何话语都显多余。

告别是少年成长的仪式,告别也是师长修渡的道场。告别里,少年对未来的期许与承诺,是对自己过去的总结与回报。于老师而言,这就是欣慰,是祝福,是沉重担子的暂时交付。回想送走的这一届又一届学生,有的永远失去了联系,有的数十年仍有问候,有的毕业多年还会来探望,有的路遇街头定热情呼唤,有的遭遇困境会倾诉求援……曾经的告别,并没意味着终结,很多孩子在人生的求索中,依然记得曾经的相遇与缘份。特别令我记忆犹深是第一届的学生,二十年后同学聚会,他们定要千方百计打探我的下落,诚恳地邀请我前往参加。在席间,大家追忆往事、各展成就,并表达着数十年的铭记与感恩,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曾经所有的辛劳与付出都化作了幸福。

或许,告别就是为了这一天的相逢,相逢是为了彼此的延续,延续的是燃烧生命的一种热情,延续的是敬畏职业的一份坚守。这种相逢,会带给各自的人生更强大的力量,这种相逢,是对当初告别的最强呼应和最深安抚。

其实,告别也未必相逢,后会也未必有期。我们也并不是为相逢而告别,该来的终将到来,谁也无法逃避。轻轻按下一个暂停键,我们把过去慢慢咀嚼;又悄悄按下一个继续键,所有少年快快乘着自己的降落伞去寻找属于各自新的栖息土壤,心灵的宿营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送走了你们,收回远送的目光,我们要迎接的又将是下一轮播种与耕耘。

六月的告别,是校园里一轮又一轮的有限循环,又是师生之间爱与希望的无限延伸!暴风雨会停,雨后彩虹会更壮丽。一个一个离开的身影,一间一间空出的教室,背后凝聚的是播种耕耘者的守望的目光!守望成长,守望飞翔,守望归来,这目光将伴随着告别

依依直到山高水长。

作者简介
李英,耕耘教坛之中,游走文坛边缘。读读写写,走走停停,总在寻找生活之美,愿意分享心灵之光。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