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蚊帐里的夏天

 东营微文化_ 2022-06-21 发布于山东

东营微文化·东营市首届“十佳正能量自媒体” 

蚊帐里的夏天

芒种之前,我回家给母亲挂上了蚊帐。母亲看着我弄得板板正正,露出了笑意。每年我也给母亲买几瓶驱蚊喷剂,可她很少用,台扇也不常开,说那种风吹得头疼。一把扇子,一顶蚊帐,一个夏天母亲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度过。
小时候,老房子又窄又矮,只是一张大床(最小的时候是土炕)就占了一间屋的面积。那时的蚊帐都是自家专门织的细布做的,虽然说是细布,只是比老粗布缝隙大一点,颜色也不鲜亮,用上两年后愈加灰暗。又厚又大的蚊帐一挂,低矮的房子里几乎没了空间,顿觉更加压抑。幸亏一日三餐都在院子里或是大门过道里吃,要是一家九口人都挤在屋里,饭桌都没地方放。
大人把蚊帐编成谜语问我们:
大屋套小屋,光有门儿没有窗户,是啥?晚上放白天挂,蚊子苍蝇都不怕,又是啥?小房子好奇怪,没有底只有盖,冬天拆来夏天盖,猜猜是啥?简单形象的谜语让小时候的我们对蚊帐有了更多的记忆。
姥姥若是在家,天不黑就拿着蒲扇用力扇扇蚊帐里的蚊虫,快速地放下蚊帐,掩紧对襟,把周边全都塞进褥子席子下边。天一擦黑,蚊子飞虫都嗡嗡地到处乱飞,再想驱赶难度就大大了。姥爷经常从河坡里割一种能驱蚊的蒿子,编成长长的草绳,好天时晒干,遇到阴雨湿热天气,就引燃草绳。随着草绳微微发出吱吱的响声,一缕淡淡的烟气渐渐升腾飘散,一股特有的清香气息便蔓延开来。嗅到气味的蚊虫就慌慌张张地飞远了,我们可以踏踏实实吃完饭、乘凉、听听收音机了。
进入暑天,经常闷热无比,加之房子矮,窗口小,蚊帐透气度又差,夜里经常汗津津的。那时就特别喜欢挨着姥姥睡,她手里那把扇子几乎是一夜不停的。其实姥姥挨个给我们扇风,哪一个都是她手心里的宝贝。清晨,等到大公鸡把我们吵醒,干净的院子里早已摆好饭桌马扎,玉米面卷子、绿豆汤、萝卜咸菜、小葱和豆酱也已早早准备停当,阳光轻抚着院里的柴垛和丝瓜藤。
夜里看瓜园、看麦场、浇地看机器都得在简单的窝棚里挂上蚊帐,否则一夜功夫人非胖上三圈不可。我特别怕蚊子叮咬,叮咬后往往奇痒无比,三㧟两㧟就破皮,每年麦子收完,胳膊和小腿都留一层密密的疤痕。
读高中时,我们住校,蚊帐换成那种很清爽的材料了。小小的蚊帐,就是自己独有的空间,可以独享一份自在。有的迷上金庸的武侠小说,江湖恩仇、刀光剑影几乎过目不忘。有的坚持学习,晚上熄灯后依然打着手电筒“凿壁偷光”,为梦想奋斗。有的情窦初开,心生爱慕,一遍遍写着海誓山盟。往往一个个正在投入之际,值班老师打着手电筒拍门吆喝,统统睡觉。瞬间,宿舍漆黑一片,鸦雀无声,仿若早已进入梦乡。听到值班老师的脚步走远,小小的蚊帐里又闪出了束束亮光。有时,不知想起一个话题,竟你一句我一句讨论起来。说得正酣,隔壁咚咚地砸起了墙。我们只好压低声音,抻着脖子,瞪大眼睛,言语交错,如同搞秘密活动。
大二那年,我下铺那位有些邋遢的同学,把自己的白色蚊帐交给学生服务中心去洗,竟换回来一个粉红色的。我们都笑他:“你那个臭气熏天的蚊帐不知被哪位美女相中了,作定情物了,得到学校广播站登个寻物启事,说不定真是一见钟情呢。”他羞得脸红脖子粗,大家嬉笑不止。那个粉红色蚊帐一挂,很是显眼,也成了我们一个夏天的谈资。
离开老家后住进城里,再也没有挂过蚊帐。点蚊香、喷杀虫剂、抹风油精,成了驱蚊的主要方式。但要讲究环保、健康和安全,挂蚊帐还是最可取的。如今,蚊帐样式新颖、质地轻盈,使用更是方便,也不再占用很大空间,如同一件居室装饰品,睡在里面也会美滋滋的。

(摄影  旅途)

作者简介:胡付营,邹平人,企业职工,文学爱好者,滨州作协会员。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三读《人生》

日历牌里的岁月

初冬里的温暖

秋天的菜园

布鞋岁月最暖心

垦利往事

圣贤的启示

岳母的天安门情结

最爱那抹秋色

那晚的月光

笑比生活二十载
冬夜趣事
老座钟上的光阴
腊月情怀
感谢今生遇见你
冬日暖阳
【初春遐思】
第一轮满月

《东营微文化》投稿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