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阿墨 认真对待每一段关系,就不需要太多的物品和朋友。 山下英子说:“抛弃不需要的物、事、人,集中精力于重要的物、事、人,才能顺利工作,享受人生。” 在这个物质丰盛的时代,人们常常在冲动之下,购买许多用不到的东西,导致时间和金钱的大量浪费。 然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逃离消费主义,推崇极简主义。 生活的本质,就是个删繁就简的过程。 当我们学会断舍离,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活出想要的人生。 ![]() 物质极简,物尽其用 前几天,我和闺蜜视频聊天。我们一边聊着,一边各自做着手头上的事。 通过手机屏幕,我看到她的房间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数十个快递。 我问起缘由,她说:“购物平台做活动,我一下子入手囤积了很多东西。家里都快没地方放了,现在想想,我倒是有些后悔。” 这一幕,让我不禁想起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剧中的女主角麻衣,是一个重度囤积爱好者。她受原生家庭影响,养成了节省的习惯。 入手的每件物品,只要没损坏,她都堆积在家里,想着日后也许还会有需要的地方。 慢慢地,她家里的东西越堆越多。她们一家人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已经到了走路都会磕着碰着的地步。 ![]() 每当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麻衣就把所有的东西,都堆到一个房间里。放眼望去,这个房间里,堆满了各种毛绒玩具、笔记本、衣服,凌乱不堪。 后来,在经历过一次地震后,他们迫不得已要搬离受损严重的家。 到了新家后,她才发现,虽然东西只有之前的十分之一,但是日子一样过得有声有色。 麻衣感叹道,原来我们真正所需要的东西,只有这么少。 梁漱溟曾说过:“人这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 人生路上,我们总是背负着诸多“无用的包袱”,这不仅给你平添烦恼,也束缚着你的前行。 殊不知,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只有学会断舍离,让一切回归到简单,生活才会越过越顺。 ![]() 社交极简,净化圈子 麦家曾说:“人生的幸福来源于一直对生活做减法,社交也是。” 生活中,我们总热衷于结交各类好友,因此常常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精简社交,缩小社交,保留真心的朋友。 ![]() 星辰教育的CEO肖逸群,分享过他的一段人生经历。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他一直觉得,人脉是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 为了快速积累人脉,他做贸大校友会,创建了几十个微信群,成功加到几千个优秀校友的微信。 为此,他觉得自己已经拥有强大的圈子,心中暗喜。 然而有一次,他在工作上遇到困难,联系微信里这些所谓的“人脉”。 有些人对他发过去的求助信息,已读不回;有些人做了及时回复,却迟迟不见行动; 有些人偶遇时,说忙到忘记了;还有些人给他提建议,却没有真正帮助到他...... 直到此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这些人脉,其实都是空的。 之后,他删掉这些人的微信,退出了几十个微信群。他周末很少参加聚会,平时也不去无意义的酒局、饭局。 他拒绝无效社交,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 后来,他事业有成,创造了“轻课”品牌。他在教育领域做出杰出贡献,许多人慕名而来,主动与他结交。 常言道:“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社交圈子,在精不在多。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你的人脉,不是靠费力讨好得来的,而是靠你的优秀和价值吸引来的。 当你拥有足够的价值时,资源自会主动找上你。 ![]() ![]() 欲望极简,欲不可纵 很喜欢这句话:“低级的欲望放纵即可获得,高级的欲望只有克制才能达成。” 人生在世,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欲望。然而,欲念是永远也不可能满足的。 当你追逐过多的名利,最后只会得到身心俱疲的下场。 唯有避开贪婪的陷阱,日子才会过得越来越顺。 有“小孟晓冬”之称的京剧演员王珮瑜,在20多岁时,就已经揽获各项京剧大奖。 年少得志的她,也曾迷失过。她把赚到手的钱悉数花掉,不仅购买各类名牌,还经常暴饮暴食。 这种不节制欲望的行为,导致她的身材也日渐发胖。 她的恩师见状,劝诫她:“不要为生计唱戏,这样你才唱得贵气。没有物欲,剩下的才是对京剧本身的欲望。” 在这之后,她戒掉荤食,只穿平价衣服,不再热衷名牌。 她更加努力练习京剧,身上常常是青一块紫一块,下腰拿大顶,憋气憋得脸上的毛细血管都会破。但她凭着热爱,一路坚持下来。 再后来,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她把京剧搬到网络上,展示给更多的年轻人,也因此而爆红,各类名誉、称赞纷至沓来。 但她很清醒,她说:“要和名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太红,太红了会有干扰。 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红了还要红,有钱了还要再有钱,需要很多自觉、修为才能把自己压下去。” 她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放下对外物的渴求,一心沉浸在对艺术的追求中。 葛洪说:“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身。” 适当的欲望,可以成为催人奋进的加速器;但过度的欲望,只会让人沉沦于无底深渊。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痛苦,根源就是欲望太多。 一个人真正的强大,从降低欲望,回归本心,守住原则开始。 ![]() ![]() 情绪极简,减少内耗 微博上曾有这样一个话题:“精神内耗有多累?” 底下的评论写道: “别人说一句话,我心里要想半天”; “我总是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 “一天啥也没干,就是感觉很累”; “遇事总自我攻击,嫌弃自己”...... 想太多,常常会让自己筋疲力尽。长此以往,总会有绷不住的一天。 只有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才能更好地控制生活。 心理学家迈克曾讲过一位患者的故事: 某天,霍尔临睡前翻看朋友圈,发现同事艾伦跟共同好友都有互动,除了他。 霍尔很失落,他联想到自己工作能力一般,跟领导同事关系也不熟络,好像大家都瞧不起自己。他越想越失落,整晚睡不着觉。 第二天,他送女儿去幼儿园,才发现,幼儿园今天有活动,而自己忘记帮孩子换礼服了。 这时,回家换礼服已来不及,因为他的失误,导致女儿失去了参加活动的资格。 霍尔非常自责,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于是,他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人变得很憔悴,头发大把大把地掉。 心思细腻敏感的人,多思多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过度内耗。 还没有发生,甚至永远不会发生的事,就已经把他们折磨得够呛。 有句话说:“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人,也控制不了自己的人生。” ![]() 凡事不多想,是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 那些真正强大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拒绝情绪的内耗,卸下思想的包袱,才能到达人生的新高度。 ![]() 松浦弥太郎说过:“认真对待每一段关系,就不需要太多的物品和朋友。” 极简生活,是后半生最高级的活法。 懂得舍弃,才能做到物品少而精,物尽其用。 精简社交,才能做到人脉优而广,成人达己。 减少内耗,才能做到情绪平而稳,有益身心。 点个在看,半生匆匆而过,愿你在接下来的人生里,学会极简主义,归零自己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