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兴趣和天赋,不要忘了,还要考虑社会需求。只有兴趣和天赋是不够的。比如说,你爱好打猎,也有打猎的天赋。但是,在如今这个社会里,除了在电子游戏里,好像很难找到猎人这种职业。打猎,就只能变成少数人的业余爱好了。
那我们怎么才能洞察到未来的社会需求呢?你必须认清,那些现在最风光的职业,未来未必风光。比如说,20世纪80年代初,最优秀的大学生都想当文学家,到了90年代,他们想当经济学家,再到后来要学金融,现在想起来要学人工智能。最优秀的人曾经最想去外贸公司上班,外贸公司很快就不吃香了。他们又想进跨国公司,如今很多跨国公司已经竞争不过中国的本土企业了。他们又想进投行、券商,可是,金融行业已经泯然众人矣。现在,大批优秀的人涌入互联网大厂。但互联网大厂过去是科技创新企业,未来却可能会变成基础设施,变成像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一样的公用事业企业。
这里的教训是什么?职业的演化速度越来越快,而且专才的风险越来越高,你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希望选一个好专业,学到一技之长,就能一辈子都有好工作。为了找到有意思的事,你必须把所有的雷达都打开,走出你熟悉的小圈子,换一个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才能找到那些可能会成为未来潮流的小趋势。
同学们,告别中学,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你们距离自己的人生梦想更近了一步。但我要提醒各位,这不是一个终局,而是一个开始。

我是学经济学的。我们经济学里有一个求最优解的办法,就是从前往后看,从后往前推。你先从第一个决策开始,再去看第二个决策,一直看到最后一个决策。然后,先确定最后一个决策的最优解,再倒推倒数第二个决策的最优解,以此类推,直到求出现在,也就是第一个决策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