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联核动力航母,拆成废铁卖,蒸汽弹射器遗弃,任凭风吹日晒

 fm2003 2022-06-21 发布于北京

作者:风千里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建造,需要苏联这样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需要国家统筹安排,需要国防工业系统的支持,需要9个国防部委的协作,只有一个伟大的国家才有能力建造这样的庞然大物”——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

苏联的核动力航母建造计划由来已久,在苏联内部航母派代表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的坚持下,以及在国防部内“航母派”的大力协助下,早在1973年苏联国防部就正式启动核动力航母的研制工程,并责成涅瓦设计局为苏联海军研制一款重型核动力常规起降型航母,起初项目代号为1160工程,后被正式命名为“鹰”计划。

当时,苏联的基辅级航母刚刚开始建造,还需要以“载机巡洋舰”的名号瞒天过海以躲避来自国防部的压力(事实上“鹰”号工程也是以建造载机巡洋舰的名义开展的)。在“鹰”计划里,设计中的核动力航母的标准排水量超过8万吨,将搭载米格-23K作为主战飞机,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最终因为诸多技术原因而终止。

文章图片1

1160型航母模型,其设计包含了不少美国航母的特点

不过,随着基辅级前两艘航母在实际使用中暴露出的巨大问题,苏联军方开始意识到,依靠载机巡洋舰这种既要保持强大的反舰力量又要兼顾防空的“四不像”军舰,难以达到美国普通大型航母那样的作战效能。为了在远洋获得与美国海军相抗衡的力量,苏联急需回归到正常航母的轨道上来。于是在1976年,就是在鹰计划破产的同年,国防部又再次命令涅瓦设计局开始设计新的核动力航母,这就是1153型。

相比较鹰计划,该型航母设计排水量要轻一些,载机数量也相应减少了,从整体设计上看,1153型的很多细节与美国的“企业”号等核动力航母相近,同时又吸收了苏式舰船的特点。不久,涅瓦设计局最终敲定了设计方案,同时苏联也开始在克里米亚半岛建造航母陆上试验系统(也就是后来的尼特卡,不过此时系统是按照有蒸汽弹射器的方案建造的)。就在一切有条不紊进行时,原本坚定支持苏联发展航母的防长格列琴科离世,继任的乌斯季诺夫非常轻视航母对海军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耗费巨资建造的航母笨重无用,在海洋上只会成为导弹的活靶子,在他的坚决反对下,1978年刚刚起步的1153型又流产了。

文章图片2

苏联1153型航母模型

在乌斯季诺夫在任时期,苏联航母工程发展迟缓,直到1984年去世后,核动力航母计划才又被重新提上日程。次年,接替戈尔什科夫担任苏联海军司令切尔纳维奇,和苏联造船工业部部长别罗乌佐夫共同签署了1986年度造船计划草案。草案确定了新的核动力航母建造计划——1143.7型(基辅级的项目代号为1143型,库兹涅佐夫级为1143.5),并由涅瓦设计局负责设计,黑海造船厂负责建造。对于姗姗来迟的新航母项目,苏联当局显得极为谨慎小心,还专门任命了相关负责人来进行监管,以避免之前屡次出现的项目中断情况。

其后,该项目被列入苏联第7个5年计划,苏联核动力航母终于避开了时局风浪,步入了正轨。1986年,国防部和造船工业部在相关预研工作后,将1143.7型航母的相关技术指标与预定建造工期呈报苏联高层。次年,苏联正式批准了1143.7核动力航母的建造计划,并决定建造两艘,1143.7也在之后被正式更名为“乌里扬诺夫斯克”级。黑海造船厂在承建新航母的同时,还要承担新航母所装备的核反应堆与相关动力设备的建造。

文章图片3

苏联反航母派的中坚人物乌斯季诺夫(左)

文章图片4

最终定型的1143.7型方案模型,该舰与第比利斯级一样采用滑跃起飞方式

“乌里扬诺夫斯克”级航母最终设计的标准排水量为65800吨,满载74900吨,全舰长321米,飞行甲板最宽处达80米,比正在建造中的两艘“第比利斯”级(即“库兹涅佐夫”级)常规动力航母大了一圈,机库容量也扩充了不少。这使得她能搭载数量更多,型号更健全的舰载机。不过与“第比利斯”级一样的是,“乌”舰也采用滑跃起降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舰载机的起飞效率,舰艏的滑跃式甲板与“第比利斯”级二号舰“里加”号(即后来的瓦良格号)一样为14°,比“第比利斯”号上翘了2°。

而在最初的设计中,“乌”舰原本是要采用常规的平直起飞甲板,借助蒸汽弹射器来实现舰载机起飞的,而且早在1983年,苏联就开始了蒸汽弹射器的研究工作,最终在1986年将一台试验机装在了“尼特卡”航母陆上试验系统上。不过此时是否需要在新航母上装备蒸汽弹射器,却在苏联内部引发争执。负责研制苏-27K舰载机的苏霍伊设计局认为,加装弹射器对飞机进行强制性加速,对飞机的强度是个极大的威胁,这需要对飞机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加强,而这又会使得苏-27K本身的高机动性严重下降。

而当时模拟滑跃起飞过程的尼特卡系统已经证明,苏-27K这样的重型舰载机无需弹射器也可以正常起飞,就连雅科夫列夫设计的雅克-44型舰载预警机这样的大家伙也没有问题。不过涅瓦设计局和黑海造船厂则针锋相对地驳斥了这种“弹射器无用论”,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在弹射器的帮助下,舰载机将获得与陆基战机相等的武器挂载能力,飞机的作战半径也因此提高。尽管弹射器会导致飞机强度受损,降低航母航行稳定性等问题,但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科研攻关而克服的困难。这种争论一时僵持不下,为了赶进度,苏联当局只好决定在急需推进弹射器研发的同时,给“乌”舰装上滑跃起飞甲板。这种看似平衡的举动,实际上是有偏袒“滑跃起飞”方案之嫌:即无论是否搭载弹射器,“乌”舰都可以实现舰载机的正常起降。

文章图片5

苏军坚定的航母支持者戈尔什科夫,他同时也是蒸汽弹射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文章图片6

试验中的苏联蒸汽弹射器

乌舰的核心部件核动力反应堆的设计工作,则交由海洋设备设计局负责。在“基洛夫”级巡洋舰核反应堆KH-3的基础上,设计局大胆运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工艺开发出新型核反应堆,其中就包括新的屏蔽式压力补偿循环系统。为了保证反应堆的效能与安全,设计局将循环系统装在试验舰上进行了长达一年时间的技术测试,又经过其他模块的试验工作,终于推出了KH-3-43型反应堆,并在1988年通过国家验收。

该反应堆的单堆功率已经达到305兆瓦,每小时可以产生900吨的高压蒸汽,这一性能已经全面超越了美国尼米兹级航母装备的西屋A4W型反应堆。苏联海军对于这款强有力的航母心脏非常满意,不过负责航母建造的黑海造船厂此时却犯了难:KH-3-43型反应堆的装配工作需要依靠大型吊装设施来完成,而此时船厂仅有的两台龙门吊已经被0号船台占用,而船台此时正在热火朝天的装配“里加”号航母,另起炉灶通过购买或自建新龙门吊,最终搭建起装配厂房,保守估计也需要8年时间。时间不等人,在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后,以大胆创新闻名的马卡洛夫厂长在水上建造浮动反应堆装配厂房,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文章图片7

【90年代初的黑海造船厂0号船台,此时乌里扬诺夫斯克已经拆除,但反应堆浮动装配车间(即水面上的蓝色建筑)仍在】

文章图片8

正在0号船体上进行总装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

文章图片9

在“尼特卡”进行起降试验的雅克-44型舰载预警机

1988年11月25日,在瓦良格号成功下水后,腾出来的0号船台立刻开始了“乌”舰的建造工作。按照原计划,乌舰将在开工后的第32月下水,并在1995年完成舾装开始海试。该航母可以说是苏联有史以来建造的最昂贵最复杂的水面舰只了,单是单舰建造成本就突破80亿卢布,算上舰载武器和飞机整体研制费用已达到100亿卢布。

整个工程一共有600多家工厂直接或间接参与进来,正当0号船台上“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船体逐步成型之际,苏联在1991年爆发的风波最终还是打乱了建造计划,国家处于极度动荡之中,建造经费也在当年的10月全面中断,11月乌舰更是正式从海军的建造计划中除名,还未下水就成了无人认领的弃儿。

此时乌舰刚刚完成整体建造计划的20%。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之际,新生的乌克兰接管了黑海造船厂和尚在母胎中的乌舰。当时竞选乌克兰总统的克拉夫丘克到黑海造船厂视察,为了拉选票,他当着老厂长马卡洛夫的面,极尽赞扬乌舰的重要意义,还公开承诺一旦自己当选,会急需拨巨款来完成该舰的建造。对西式宣传完全不了解的马卡洛夫被他这么一忽悠,重新振作起来,在鼓动全厂员工积极为克拉夫丘克投票外,还自筹资金继续乌舰的建造。而克氏成功当选后,很快就以财政紧张为由,违背了当初的诺言,黑海造船厂最后没有从乌克兰政府那里获得一个卢布。

文章图片10

1990年时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

文章图片11

1992年初完全停工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

失望至极的马卡洛夫在面对记者时,忧愤地说出了本文开头的那句话。不久,俄罗斯曾表示要继续建造乌舰的意向,1992年时任俄罗斯副总理的切尔诺梅尔金访问黑海造船厂,在问及乌舰的现状时,马卡洛夫又说了同样的话:“Дляподобнойоперациинуженвоенно-промышленныйкомплекс,Госплан,девятьминистерствиСоветскийСоюз”(这项工作需要军工联合体、国家计划委员会、9大部委和一个苏联)。

文章图片12

正在进行拆除工作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

文章图片13

被遗弃在船厂附近,任风吹日晒的苏联蒸汽弹射器

乌舰庞大的建造开支,显然不是此时捉襟见肘的俄罗斯和乌克兰能够承担得起的。实际上,就是拆船费用也无力承担,最后只好以废铁的价格贱卖。1992年10月29日,在开工将近4年后,0号船台上的这艘未完工的庞然大物被粗暴地肢解成废铁,苏联红海军的核动力航母之梦彻底破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