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苏东坡的词,尤其是这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写这首词的时候,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已有三个春天了。 这日,他们在沙湖道上遇到了雨,同行的人都觉得非常狼狈,苏东坡却不这么想。 他说:不必去听穿林打叶的雨声,我们不妨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悠然徐行。手里的竹杖和脚上的草鞋,轻快地胜过了骏马,还有什么好怕的?只要有一身蓑衣,就算它下一辈子的雨又如何?当回头去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既没有所谓的风雨,也没有所谓的晴天。 这是何等洒脱的境界啊! 冷雨虽然在下,我们却可以长啸前行; 身下虽无骏马,我们却还有竹杖和草鞋; 如果有了蓑衣,就算下一辈子的雨又如何? 最终,你会发现,人生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一场自然界的风雨,但其实,它写得又何尝不是苏东坡自己人生中接二连三的风雨呢? 但是,不论面对哪个风雨,苏东坡的态度都是一样的:我们无法决定自然界和人生里的风雨,与其为此感到痛苦难过,不如从容洒脱,最终你会发现,其实人生既无风雨,也无晴。 01 看完这首词,你一定会想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何苏东坡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内心? 究其根本,就会发现,他是一个看透了事物必然性的人。 看透事物的必然性,之后接受这种必然性,最终会塑造出一个人的强大内心。 那么,什么是必然性呢? 必然性,是一定的、确定的、肯定的、以及自我决定的。 非必然性,说的则是那些我们无法自我决定的东西。 比如:成功、名气、地位、爱情、长寿,就是属于“非必然性”的部分,因为它们中没有一个是你我可以自我决定的,它们都不是你我必然就会获得的,也许可以获得,也许无法获得。 由此,我们就能把人生分为两个部分:具有必然性的部分,与不具有必然性的部分。 1)具有必然性的部分 它说的是,我追求我就能得到,我放弃追求我就会失去,我的追求和我追求的东西之间是我能决定的,因此具有必然性。 如果用一个简单的词概括就是:求则得之。 2)不具有必然性的部分 它说的是那些哪怕你做了很多很多,但依然不能保证100%就能得到的部分。 如果用一个简单的词来,就是:得之有命。 这里的“命”指的是不确定的偶然性,即便你把一切都做好,一切都准备好了,仍然还会有不确定的偶然性,以及不测的意外存在,这些不能确定的东西很可能就会让你得不到你所追求之物。 但是,你去不去做,以及怎么做,也就是“求则得之”的部分。这是你可以自我决定的,是你做可能就有,不做就没有的部分。 而这就是你人生中具有必然性的那部分。 所以,你的努力和奋斗未必能够让你得到想要的成功、金钱和爱情,但是,你却不能不去努力和投入。 前者说得是非必然性,也就是“得之有命”的部分;后者说得是必然性,也就是“求之有道”的部分。 02 当理解了这些后,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内心脆弱的人,正是不断尝试掌控自己不能决定的东西的人。 但因为这些东西不是自我决定的,是自己无法掌控的,所以他们会不断的陷入失败、挫折,并最终在失败和挫折中,变成越来越脆弱、深陷痛苦的人。 所以,一旦一个人,能够深刻认识人生中什么具有必然性,什么不具有必然性,那么你虽然也会经历失败和挫折,但却不会被打倒,因为你并不执着于自己不能决定的东西。 而这时,你就会发生非常巨大的转变。 之前,你常常把自己的境遇归咎于环境,或者原生家庭、或其他的人。但现在,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你开始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你会去思考“我什么地方没做好?”、“为了实现目标,我还能够做些什么?” 从而,你开始积极主动地去做那些可以做的事情。 这就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我尽力把自己能做的事情都做好,剩下的,那些我不能决定的,就留给上天去决定吧,我淡然处之,就算是下一辈子的雨,我也不怕。 这就是看透了必然性的结果:对能够自我决定的部分,我始终积极去做;对不能自我决定的部分,我永远淡然处之。 长此以往,我们的内心就会逐渐强大起来。 03 但这种内心的强大,也是有条件的。 它需要我们首先能够辨别什么是必然的,以及什么是非必然的。 如何辨识呢? 如果是做事,那么过程就是必然的,结果则是非必然的。 如果是对人,那么自己就是必然的,他人则是非必然的。 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说第一组。 我们可以把做成一件完整的事,拆分为两个部分,即过程和结果。 所以,对上学这件事而言,读书是过程,考试成绩是结果。 对工作这件事来说,解决问题是过程,按时保质的完成项目是结果。 你可以想想,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由你自我决定的到底是过程,还是结果呢? 比如,当你学习考证的时候,你能决定和掌控的是学习这个过程呢?还是最终的考试成绩呢? 在公司里工作的时候,你能决定和掌控的是认真投入解决一个个问题呢?还是按时保质的完成项目呢? 事实是,不论你的学习和工作多么努力,如果老师出得题目超纲了,或是因为疫情原因导致无法出差,项目延迟,那么你想要的结果最终都是得不到的。 在进行了这样的辨别后,你马上就会发现:过程是我们能够决定和掌控的部分,而结果则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是我们无法自我决定的。 所以,过程是必然的,而结果是非必然的。 虽然过程是必然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过程都是必然的。 因为,过程和结果之间并不是绝对关系,而是相对关系。 比如,在工作上解决问题是过程,项目按照进度完成是结果。但是,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把问题最终解决是结果,思考问题的原因则是过程。 所以,解决问题既可以是过程,也可以是结果。 因此,相对于项目按进度完成这个结果来说,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你可以自我决定的。 而在解决问题这件事上,相对于把问题最终解决这个结果而言,思考问题的原因则是你可以自我决定的。 所以,在这个举例中,你会发现其实你能够完全自我决定的,仅仅只是你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而已。 因此,这就是你应该下大力气去努力的方向,至于结果,只能随遇而安。 04 再来说第二组。 我经常收到很多学员和读者提出的与关系有关的困扰。 比如,我老公从不帮我带孩子,我一个人带娃很累,我该怎样才能让他帮我带孩子呢? 比如,我喜欢的人拒绝了我、我失恋了,怎样才能让Ta回心转意呢? 比如,我在公司开展的这个项目很有价值,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但是各个部门都只看重自己的利益,说服他们的过程好累,我该怎么办? 这些都是关系中的困扰,导致它们出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来源于我们寄希望于他人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但事实却是,我们能够自我决定的只有我们自己。 比如,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我们只能决定我们自己的感情,喜欢上一个人,追求Ta,为Ta做力所能及的事,但是,我们能够决定对方也爱上自己吗? 如果能的话,这世上也不会有那么多痴男怨女了。 比如,很多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别人认不认可你是你能自己决定的吗? 显然不是,这是由那个人决定的,他决定他认不认可你,而不是你决定他认不认可你。 如果能的话,这世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在意他人的眼光了,也就不会有舆论暴力这种东西了。 因此,“自己”是能够自我决定的,是必然的,但“他人”不是。 这就意味着,我们只能决定自己,但却无法决定他人。 比如:原生家庭这个问题。 很多人,都把成人后遇到的各种问题归咎于自己的原生家庭,于是自怨自艾。 但其实,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是我们能选择的。来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也不是我们能选择的,他们就这么是了。 出生与父母,都是我们无法自我决定的。对此,我们只能够接受,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也无法改变最终的事实。 不接受,就会带来持续的痛苦,以及内心的一次次崩溃。 而那些深刻认识到必然性的人,则会坦然接受,并去寻找什么是可以自我决定的,从而积极主动的做出调整。 这时,他们会发现虽然我选择不了父母,但我却可以选择未来与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与什么样的人结为伴侣,这些都是我可以自我决定的。 因此,他们会去积极的认识不同的人,在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上下功夫,而不是跟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持续纠缠,甚至纠缠一辈子。 最后的话 当你能深刻认识人生中什么是必然的,什么是非必然的时候,你对事对人的想法就会发生一个巨大的飞越,你的人生观也会发生一个大的变化。 这时,你的内心就会变得强大起来,因为你清楚的知道什么是你可以改变和努力的,什么则该随遇而安、淡然处之。 所以,当面对过程和结果时,你要关注过程;当面对他人和自己时,你要关注自己。 而最终,无论遇到什么事,面对什么人,你始终应该关注的都是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行动模式,因为那才是你能真正自我决定的东西。 查理·芒格在公司的2022年股东大会中曾说道:“面对通货膨胀,个人可以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做自己擅长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