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说:“喳喳”的衣食住行

 火生土生金生水 2022-06-21 发布于湖北

文/章杰


喳喳都七十四岁了,独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盖的三间红砖房屋里。她现如今:还是说起话来,唾沫四溅,常常蓬头垢面,行为举止邋里邋遢,家中拾掇一片杂乱。


儿子们好像在管她,可实际上却都没有管她。喳喳的衣食住行,自然就成了村干的一块心病。


喳喳原名叫屈喜儿。她一生好说话,说起话来也不看是个啥对象的,老是口无遮拦,常常弄得彼此尴尬得很。久而久之,村上好事者就送她一个绰号,叫:喳渣。这一喊,就喊了几十年。


喳喳是四八年戊子生人,七零年二十二岁时,从山那边邻乡邻村嫁过来,嫁给村上一个大她上十岁的庄稼汉。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生活条件虽然艰苦,可喳喳却不怕,一连给她丈夫生了三个儿子。好在农村土地到户后,条件有所好转,可她丈夫却在修水库挖土方时,被塌死。家中失去了顶梁柱,喳喳硬是靠勤扒苦做,靠乡邻们的接济,将三个儿子养大成人:大儿初中毕业,二儿高中毕业,幺儿还上了师专当了一名教师。这一弄,喳喳也老了。


村上有其他老年人,虽独居在农村,可儿孙们都在管,唯独喳喳的儿子们都没有管他老娘。村干碍于人情乡风事理,也不能告他三个儿子,可喳喳的生活咋个办?


去年冬腊月,村干入户走访,到喳喳家中一看,不但污秽不堪,还没有多少柴米油盐。村上就给她申报落实了临时救助金,还送去驻村联系单位慰问特困户而备份的春联年画、大米面粉、油料猪肉及青菜。


可喳喳却禁不住嘴,满院子到处说给人家听,却叫好事者钻了空子,找村干的麻烦,说:“喳喳有三个儿子,咋不养活他老娘呢?咋不给其他相同者也分一份粮油呢?”“难道过春节叫喳喳饿死嘛!这不是咱村的乡风吧!”村干与之说理道。这事儿,弄得极少部分人心里存纠结。



喳喳的行为举止,村院里总有些人避之不及的:因为喳喳老是改不掉她那口无遮栏、蓬头垢面、唾沫四溅、邋里邋遢的惯性劲儿。


开春后,村上商定新一年的工作,也把喳喳的事儿作为一项工作进行商议,看大家有啥好办法。会毕,村干分头行动:


村干先到县城找到喳喳的幺儿和幺儿媳,说明喳喳的衣食住行情况,作为儿子辈的要不要管,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说出他夫妻俩都是公职人员,咋能把老母亲晾在干岸上呢?幺儿媳对其丈夫说:“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不管咱娘,咱们却要照管好咱娘的生活!咱家带个头。”



村干又在集镇找到喳喳的大儿、二儿,和盘托出了他们幺弟和幺弟媳的意见,说:“你们幺弟家也有困难,但他们姿态高,同意每月给老母亲一千元生活费,你俩看有啥想法,能说不养老娘吗?”


经过反复商议,大儿、二儿每家也同意每月给老母亲伍百元生活费,并同意每月轮留回老家看母亲。


村干再接着把他们三兄弟喊在一起,一同回老家收拾了房前屋后、房内房外,还给老母亲换了一身新装,梳理了一次头发,做了一桌好吃的饭菜。临末,三个兄弟对村干说:“咱们都在外谋生活,不能天天在老家照顾老母亲,还是要拜托村干多关照咱的老母亲!”



村干笑笑说:“村上准备对像你母亲这样的独居老人,专门安排一名村干跟踪管理服务留守老人的生活,若必要时,就安排一名公岗人员,最起码要确保老人们的一日三餐。当然,必要的生活费用,还是要你们这些当儿子的拿出来哟!”“必要,必要;当然,当然啰!”三兄弟异口同声地说。


村干插话说:“当儿子的,可莫忘记老父老母亲呀,特别是老娘,是不是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