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4 这是NSCA-CPT的第4章,生物力学。这一章的知识开始硬核了,看得很烧脑。这一章可不仅仅是要记住,而是要理解,还好有高中的物理学基础。但也有问题,就是理解了但没有吃透,因为很多知识当时理解,但自己在复述或者回顾却做不到举一反三、因此不光要理解,还要有应用。 关于人体运动的三个平面现在比较熟悉了。矢状面把人分为左右,冠状面把人分为前后,水平面把人分为上下。 力是人体运动中最基本的力学元素。运动中的人体受内力(肌肉、肌腱、韧带)和外力(重力、摩擦力、阻力)的影响。 牛顿第一定律:在任何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至有外力迫使其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F所产生的加速度a与合力成正比,公式为F=ma,m是质量,a是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动量和冲量,一般而言物体越大移动的越快,它的动量也就越大。 动量可以分为线性动量(质量乘以速度)、角动量(转动惯量乘以角速度)。这可以理解为一个是直线跑,一个是转圈跑。 冲量是用来改变动量的,可以理解为是反作用力。 扭矩指的是力的扭曲作用,它的公式是T=F(力)×D(力臂)。扭矩在人体中比较常见,只要是有关节的运动都会有扭矩,也就是说人体的任何地方产生的力都有扭矩。 杠杆系统,人的每个关节都是杠杆。有的杠杆比较省力,有的费力。 因此杠杆也分为三种类型: 1、支点在动力和阻力之间的,比如肘关节的伸展运动,动力是肱三头肌收缩,支点是肘关节,阻力是手中的哑铃。 2、阻力在动力和支点之间的,比如踮脚跟(提踵),支点是脚尖,动力是小腿后侧的腓肠肌,阻力是人体的重量。 3、动力在阻力和支点之间的,比如曲折运动,支点是肘关节,动力是肱二头肌的收缩,阻力是手中的哑铃。 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杠杆中,谁的力臂长谁的运动效益就越高。 功,它与施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移动距离有关,功的公式是W=F×D(距离),也就是力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距离的乘积,功的单位是焦。 仅仅知道功还是不够,单位时间内运动的频率也会影响功,因此就有了功率P=w/t。功率的应用更多在于爆发力的训练,因此可以看出力量的练习不止柔韧、耐力,爆发力也是相当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