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峰出生在音乐家庭,从小热爱舞台。毕业那年被两三个院团录取,最后选择了总政歌舞团。在总政歌舞团工作十年之后又考上中央音乐学院,追随黎信昌老师学习深造。栾峰每年都会在全国各省做音乐的公开课,许多孩子听着栾峰的大师课走上了音乐道路。他在教学中反复强调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脑子比嗓子重要。 一、头脑——思想、智力 头脑是思维的器官,要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有正确的思想方法,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 对歌曲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能够通晓,认识上有一个深度。作为学生,对老师所提出的要求能够理解;对自己唱法上的问题能够明确;能够有效地把握练习的方法,不断地提高歌唱能力。善于用脑,对自己的歌唱做到心中有数,有“自知之明”,有独到见解和创造性,这是发展歌唱能力的主导力量。因为歌唱乐器的使用、歌唱运动所发出的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歌唱者细心地去琢磨、感觉、体会、尝试。反之,如果歌唱的方法不对,对作品的理解不准确、不深刻,歌唱中的许多问题弄不清楚,在歌唱中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判断正误、优劣的能力,别人说什么你都接受,都认为对,没有分辨、判断能力,意见多了就糊涂了。譬如:什么都跟不上,这就很糟。因此,在歌唱中要善于用脑,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学会辨证地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对歌唱艺术非常重要,不能忽略,否则必将阻碍你歌唱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阻碍事业的进步与成功。
![]() 编者说; 唱歌是嗓子的事儿,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说,脑子比嗓子更重要呢? 那么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去理解歌唱发声时的身体内在运行过程。 好的、正确的、科学合理的发声,高质量的歌唱状态,一定是在演唱者全神灌注,全身心投入的控制下,由大脑发出正确的协调指令让身体协调完成从发力到气息运行到咬字发声的过程!歌唱是一定要使用到语言的,无论是何种语言、无论是何种唱法,最后体现嗓音和歌曲情感内容的只能是歌词,歌曲的旋律只是用来运行歌词的一个载体,所以体现歌唱语言的能力和过程,是歌唱中等同于旋律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们生活中的语言发声习惯是并不需要那样的去使用高质量嗓音,那是因为我们语言的第一目的只是为了交流各种生活技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呀呀学语开始为了能够获得准确流利的语言发声能力,为了能够获得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在还没有完全记忆能力之前就己经通过大量的模仿学会了语言,所以我们的身体为了我们能精确的语言表达使我们逐步形成了更适合语言时的气息和喉咙咬字发声的习惯,这样的发声习惯是早已经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形成了的而且已经完全协调了的几乎就好像天生的一般,这样的声音状态虽然为我们创造了语言的能力,但这样的发声并不完全符合歌唱时的声音、语气、情感等扩大夸张所需要的合理发声的状态!因为我们的语言仅限于交流,不需要你去使用太多的情感,如果一个人平时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都带着情绪、情感的话,我们一定会觉得这个人的精神一定是有问题,因为这样很不正常。 可歌唱的语言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因为我们唱歌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忬发情感,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歌唱的,“言之不足咏之,咏之不足歌之”,所以歌唱的声音首先要有具备溶进情感的能力,也就是说歌唱的语言是必须要带情感的。 那么这样的声音就必须要带着足够的音色,就好像画画的颜料一样,颜色越多画面很好看越能表达画作者心中的所要表达的意境。歌唱发声中的音色也是相同的意思,缺乏音色的声音被称为白声,这个白就是指这样的声音是无法体现情感的,那么具备高质量的声音,能够溶入情感的嗓音就一定是带着良好共鸣的腔体发声才能具备这样的特征。 实际上每个人一出生就可以使用带情感的声音来表达情绪,比如一个新生儿一生下来就会哭和笑,这完全是人类的本能,但这样的本能是无法准确的使用语言的,也就是说人类天生就会使用哭和笑的声音来表达情感,但无法在哭和笑这样的失控状态下,用哭和笑的声音来进行完整、清晰、准确的语言的。 所以我们想要唱好歌,想要在歌声中溶入情感,就必须要发出高质量的声音就必须要改变我们早己形成的早己协调好的声音发声状态,来调整语言的结构,使用共鸣和高质量的声音来完成只有在失控状态下才能完成的那种带情感的声音。这就需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对正确、科学的嗓音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精准的操控,所以此时的脑子里应抛弃一切杂念专注于声音和作品,才有可能绕开我们身体内部强大的习惯而去建立更合适歌唱时对身体各部位正确发力和协调的调动需要,歌唱家所说的脑子比嗓子更重要其实是想告诉我们,演唱时必须要集中注意力来协调身体,摆放好身体乐器、控制好声音来投入到作品中去,才能做到既要保持好良好的声音状态下的带着情感的语言,又能将高质量的语言揉进歌曲旋律中,使歌唱语言和歌曲旋律完美结合来精确的表达作品,来体现歌曲的词曲作者对于作品的定位与权释,来完美的表达作品的意境与内涵。 那么这个时候你就从根本上不可能非常随意地发声,就完全无法仅凭着一点点语言习惯就可以唱好作品,必须要全身心投入,才有可能既顾及到音色控制好声音,又能保持好音乐旋律和作品的内涵,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声情并茂。 《帕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