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西革命历史记载中的“太宁暴动”

 江湖留传说 2022-06-21 发布于广东

  大埔县茶阳镇太宁村位于广东省北部,毗邻福建永定(今龙岩市永定区),是该县最早开展农民运动的村庄,被闽粤边区革命领导人罗明誉为“大埔县农运中心”。太宁农民建立全县最早的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开展“二五”减租运动,发动武装暴动,策应南昌起义军入粤,在大埔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为太宁与闽西的永定相邻,两地农军曾有过相互支持,联手抗敌的经历,所以闽西革命历史记载中,也留下了太宁革命斗争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中共福建省委组织编写的《张鼎丞传》,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闽西人民革命史》和《金砂暴动》,中共永定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永定人民革命史》和《福建中央苏区纵横·永定卷》,以及永定县政协文史资料室编写的《永定文史资料·第二辑》等相关史料均或祥或略记述了“太宁暴动”。现将有关记载辑录如下。

(一)

由中共福建省委组织编写、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张鼎丞传》(1996年版)记述了张鼎丞率铁血团团员参加由大埔县委书记饶龙光领导的太宁暴动的经过。

(二)

由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闽西人民革命史》(2001年版)记述了张鼎丞根据中共闽南特委书记罗明指示,带领参加太宁暴动后的金砂、西溪农军40多人守卫大埔县城茶阳,以防止闽粤边境之敌抄袭南昌起义军后路。17天后张鼎丞率部撤出茶阳城,退守太宁。后把队伍撤回金砂。这支经过战斗洗礼的队伍后来成为永定武装暴动攻城的特务营骨干。

(三)

由中共龙岩地委党史办公室编写、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金砂暴动》(1957年版)记述了张鼎丞为配合大埔地方党组织发动的太宁暴动,先后两次率农军到大埔参加作战。

(四)

由中共永定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写、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永定人民革命史》(1989年版)记述了张鼎丞率永定金砂、西溪农军参加太宁暴动的经过。这部分农军返回永定后成为铁血团精干,带领各乡村农军在附城开展游击活动。

(五)

由中共永定县委党史研究室、永定县老区与扶贫办公室编写,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福建中央苏区纵横·永定卷》记述了张鼎丞在大埔由太宁人饶龙光、张高友介绍入党,参加太宁暴动的经过。

(六)

由永定政协文史资料室编写的《永定文史资料·第二辑》(1983年版)记述了张鼎丞以溪南党组织名义,以金砂、西溪为重点,选拔了四十多名农会骨干参加太宁暴动,这支队伍于1928年2月回到永定。

  太宁暴动后建立的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早期红色政权,在大埔革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原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长饶彰风有词云“立红色政权,太宁屹起”,应是对太宁暴动最好的写照。

  附注:两地主要领导人简介 张鼎丞(1898-1981),福建永定人。1927年6月在大埔由饶龙光、张高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兼土地部长、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华中军区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组部第一副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张鼎丞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闽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和卓越领导者。 饶龙光(1896-1950),1925年入党,参加和领导大埔农民运动和武装暴动,曾任中共大埔县委书记、县工农革命政府主席、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五团团长兼党代表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职于福建省龙岩县人民政府。1950年因公殉职,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饶龙光是大埔最早的农会和农军的创建和领导者,是早期中共在大埔的党政军主要负责人,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鼎丞的入党介绍人。2016年被大埔县党史研究室认定为大埔县农运先驱。(本文作者饶超然为梅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