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烧脑

 老王的糊涂闲话 2022-06-21 发布于上海
当年毛主席指挥三大战役,运筹帷幄,不眠不休。胜利之时,极度兴奋也极度疲惫,据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当时主席要求伙房给他做一碗红烧肉,“肥肉多一点”,为的是“补补脑”。

大脑是非常消耗能量的器官。传说人脑只开发了10%,但不能再开发了,据说再开发首先就会发生燃料供应不上的问题。有部电影叫《超体》讲了一个女人的大脑被完全开发,最终肉体消失,无形的灵魂或者说思想飘荡在天地间。她留下了一条手机短信息:我无处不在!斯嘉丽∙约翰逊饰演女主,贼酷!

所谓人类大脑仅仅开发了10%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其实已经被完全利用了,不存在什么百分之多少的开发。人类的脑细胞每天都处于100%的活跃状态,大脑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各自的作用,而且它们之间都可以相互联系。

科学家曾对人类脑进行过三维动态扫描,结果显示,当人类从事某一项活动的时候,负责该区域的大脑会处于活跃状态,但此时并不意味着大脑的其它部分休眠了,这些看似无关的部分实际上也在配合主要区域活动,只不过,以现在的科技还无法完全解读大脑中各部分是如何联系的。

所以用我们自己的脑子想一想,惨痛的现实其实是这样的“我的大脑已经用了100%了,我为什么还这么笨,还尼玛有没有天理了!”

那么根据我国饮食传统说法:吃哪补哪,以形补形!吃什么红烧肉,吃脑子啊!

烧烤店里常见的烤猪脑

曾经在B站上看过一个视频,重庆某烧烤店招牌烤脑花的Slogan就是“给大脑加油”。哇!给力!

四川火锅的标配,除了毛肚黄喉鹅肠,脑花绝对是火锅爱好者的必点单品。而且,必须下在红汤里,这点没得商量!经过红汤洗礼的脑花,香腻油肥、柔润腴滑,一抿即化。

年代久远的图片

成都苍蝇馆子的天花板明婷饭店的招牌菜是“脑花豆腐”。两种质感近似,但性质截然相反的食材在红油麻辣中共同升华。

脑花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拥趸,无非是一个字“嫩”。脑花没有肌肉,而是由脂肪和蛋白质及水分组成,赋予了它绵软细腻而丝滑的口感。

夜市的炭火架上放着一个个锡纸小碗,里面是被红油蒜蓉浸润着的脑花。侧耳倾听炙烤的“咕嘟咕嘟”声,一股脂肪香味带着些许辛辣扑鼻而来,而佐料的味道渗入脑花的沟沟壑壑中,那浓郁的滋味、那柔腻的口感,都让脑花爱好者欲罢不能。

老北京有一种消失的小吃:羊双肠,是用三成羊血、七成羊脑混合制为灌肠,然后烫熟切成寸段,用芝麻酱、米醋、酱油、香菜拌着吃。是老北京人的佐酒小吃。天冷时羊油凝结如霜,故而也称“羊霜肠”。

现在河南开封也有一种叫羊双肠的小吃,是羊的大肠小肠煮成的汤,据百度百科说还要加上羊鞭羊腰羊胎盘,才算正宗。

通常我们总以为洋人是不吃内脏的,更别提脑花了。能想起来吃脑花的唯一一位老外大概就是汉尼拔,人家在电影里表演吃的是人脑。

在古代罗马人的餐桌上,鸵鸟肉是最常见的一道菜肴,鸵鸟脑髓也常常被做成菜端上桌。

其实,不吃内脏的大概只是美国人,欧洲人吃内脏的水平并不在我们之下。

意大利厨师会将新鲜的牛脑裹上薄薄一层面衣之后油炸,并配以炸节瓜花。

法国也有专门烹饪牛头的饭馆,用一只小瓦罐,炖富含胶质的小牛肉和牛脑。

脑子这东西视觉效果如此惊悚,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爱吃?
据说“因为盛放过灵魂,所以特别美味”。

赞赏 与 转发 都是真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