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悬念,却令人惊叹的结局——宋一坤的“鱼死网不破”

 澹泊的修炼笔记 2022-06-21 发布于广东


01 没有悬念,却令人惊叹的结局

豆豆小说《背叛》中,主角宋一坤机关算尽,却被自己的亲人背叛,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但宋一坤做的不是责备亲人,而是主动承担收拾残局的责任,他在小说的最后,做了三次重大选择。

女友夏英杰请来的“神”,虽然帮宋一坤解决了资金困境,但是他们的背景竟然是黑手党(小说中统称“意大利人”),请神容易送神难,意大利人看上了宋一坤的才能,希望宋一坤帮他们在中国洗钱,例如在建筑工程招标中让指定的公司中标。

好友叶红军劝宋一坤就范:“工程嘛,总得有人干,让谁干都得把楼竖起来,结果都是一样,就服从他们的选择,你就不必太认真了”。但是宋一坤自视甚高,不喜欢被人指使,况且是危害国家利益的事情,他无法接受做一个长期为意大利人在国内牟利的马仔。

终于,宋一坤在就范并享受荣华富贵和立地成佛之间,选择了立地成佛 ,这是他做出的第一个重大选择。他在关键时刻却破坏了意大利人的洗钱计划,作为一个读者很容易猜到结局:宋一坤难逃一死。

但是小说的结局不落俗套,虽然结局没有意外,但却让我看完半晌说不出话,陷入了沉思,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宋一坤面临死亡,做的另外两个选择。

02 宋一坤的“鱼死网不破”

我们先来看看小说的情节,宋一坤破坏意大利人的洗钱计划后,被迫赴奥地利向上级“述职”,但他也掌握了一手牌,即意大利人与国内某些“大人物”背后不可告人的重大商业机密,宋一坤抱着必死的信念与意大利人展开了终极谈判:

雷诺沉默了片刻,冷言道:“真是一张好牌,你应该用它把自己也包进去。当然,你也不必介意这个世界上还活着几个鄙视你的人。”
“我介意。”宋一坤说,“我的原则是,不欠别人的。”
雷诺说:“我个人无法理解的是,你既然要拯救自己的灵魂,为什么不把你所知道的事情全部公布于众?你的忏悔和正义感究竟对你能起多少支配作用?”
宋一坤说:“我这种人,走到这一步就到头了,前后都没有空间了,扛什么旗都自卑,只能就地沉下去。”

在生死谈判中,宋一坤早已准备赴死,他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鱼死网破”,把意大利人的背后重大机密公之于众,这样,意大利人在中国的投入破产,还牵涉出一系列大人物,但宋一坤和他那些身边的所有朋友,肯定也没有一个能好过。

破罐破摔,是常人的思维,但宋一坤做出的第二个选择,是“鱼死网不破”,通过自己的死,换来包括意大利人在内的所有人的平安,是一个终极平衡。当然,宋一坤这一次不再如以前那样能够“鱼与熊掌兼得”。

终究,这个选择也换来意大利人的认同:

雷诺说:“我们接受无震荡的解决方式,承诺夏小姐及其他人的安全,你们的股份全额、平稳退出。至于你的事情,我们会在适当的时候通知你”

宋一坤做出了第二个选择,我们以为小说可以这样结束了,哪知道,终极的选择才真正开始:一位一直在旁边半闭着眼睛倾听的老人(也就是老大)出声了:

“我宣布,你和雷诺之间的协议作废了。我们不处罚你,你现在可以走了,我承诺你是安全的,你的朋友也是安全的,今后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

小说的描述是:“宋一坤突然像头上被人打了一记闷棍”,一个为负责任而求死之人,到了最后,竟然有老大免去你所有的罪过!

我在想,如果是个普通人,这一刻如果还有个“鱼不死网不破”的终极选择,你会选择么?


终极选择,你怎么选择?

03 “鱼不死网不破”不符合宋一坤的哲学逻辑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宋一坤的行事哲学,他喜欢运筹帷幄,在商界“狼性十足”到不择手段,但是对朋友义重如山,他赴奥地利前,把所有的身边人都安排妥当:

  • 策划在自己死后,将外资公司的股份转让给叶红军;

  • 担心王海、孙刚等能力有限,迟早会被意大利人踢走而落魄,所以先狠心辞掉王海外资公司副总经理职务,让他们回到工厂踏实做事,虽然极大地打击了王海等的虚荣心,但是实则成全了他们;

  • 为避免女友为他殉情,事前通过冷漠与隔绝,妄图给她一线生机;

  • 利用意大利人给女友闺蜜一个交代,做掉拐卖女友闺蜜的杨晓宁;

  • 就连不认识的“执行人”也兑现了承诺,还让他隐藏起来,避免被意大利人发现灭口

兑现承诺,是宋一坤的人生信条,因为意大利人并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情,反而对他热情相待,但他却破坏了意大利人的计划,所以,为了谢罪,执行“鱼死网不破”策略能达到最佳的平衡。

我们再来看看宋一坤终极选择的另外一个选项:“鱼不死网不破”。

看到这个终极选择场景,我不免浮现出另外一些类似场景:孙权抓住败走麦城的关羽,关羽求死,待到要行刑前的那一瞬间,如果孙权突然发话:“你现在可以回刘备那里了”,这一刻,关羽会选择苟活,成为被“碧眼小儿”怜悯的刀下鬼还是坚持赴死?

这个就是宋一坤面临的选择,如果他选择回家,必然要被意大利人嘲笑为背信弃义之徒,他收到了意大利人大量的好处,却没有兑现承诺,这违背了他的行事逻辑。宋一坤期望平衡包括意大利人在内的一切,但有些事情最终无法完美地平衡,他只能让出自己的空间,这就是他的行事哲学。

就如小说中老大说的这句话:

“平衡与解脱之间,你只能拿走一样东西。如果你选择解脱,就不要再对我说好汉做事好汉当,你欠我的。年轻人,不要太贪心了。”
宋一坤乞求般地说:“先生,我恳求您赐给我一个解脱的机会。”


04 宋一坤可能只是虚无中的圣人

孟子有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他的《鱼我所欲也》在说:如果人心里没有比生命更看重的东西,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中,又有哪一种是不可用的呢?同样的,如果人们认为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又有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从现实上看,我们追求的,确实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我们厌恶的,也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相信每个普通人内心中,均存在过这样的念头,战场上英勇赴死,生活中见义勇为,世上并不罕见。所以我认为宋一坤第一、第二个选择,合乎逻辑。

但是,这样的理念,谁又能至始至终一以贯之呢?或许另外一句话我们会更喜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我思考了很久后,我在想:或许只有内心中立地成佛的圣人能做到。

宋一坤的终极选择,是哲学上的完美,合乎逻辑,是小说的完美,合乎伦理,但却不是现实的产物。


完美可能只存在于虚幻中

如果你是宋一坤,面临终极选择,你会动摇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