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朝教授从文学评论的角度来透析作家赵晓梦的《红杏》,精辟而颇有深度。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值得进一步商榷:《红杏》的“叙述谜局却变成了意义的谎言,是叙述中的有意欺骗? ……” 笔者认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正是作家在有意无意之间彰显了一个具有深刻哲理意味的婚恋人生“潜规则”:缺失永远令人魂牵梦绕,可望不可及让人朝思暮想,恍然逝去的美丽让人牵肠挂肚。 首先,对婚恋中的男人而言,最值得追求最值得探索的事物就是缺失。这就是《红杏》老渔夫称“女人只生活在男人的想象里的”蕴涵的深刻真谛。钱中书在《围城》中就有主人公方鸿渐富有哲理式的感叹:“男人的欲望就如一只贪婪的狗,嘴里衔着骨头,还对水中倒影里狗衔着的骨头趋之若骛。” 其次,从题目《红杏》来讲,人们更直接的想到是出轨的女人,为何女人要走出围城? 最后,人生和职业选择也是如此,虽然有不少知足常乐的人,但是更多的人习惯这样思考和回忆:假如当初不是这样,假如当时我采取了措施,假如当初有人帮助我……我将生活得何等的幸福与光彩,我将不会留下遗憾和悔恨……然而,对已经得到者而言,一切不过如此而已,他们生活中因另外的缺失而在苦苦求索。例如没有上大学的人因为缺失而羡慕大学生,而大学生并没有全都感到珍惜,而是因为完美爱情和事业的缺失而焦躁,得到爱情的人因为经济的拮据而烦恼,得到荣华富贵的人因为真爱和永恒而伤透脑筋;家庭幸福的人因为事业的阻力而痛苦,事业成功的人因为亲情维系的不足而伤感,事业和感情都成功的人因为子女的成长和就业而烦恼…… 人生婚恋都没有十足的完美,总有这样那样的缺憾,,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现实生活,不要生活在想象中,不要自寻烦恼。不要费劲心机去追求空中楼阁,不要一意孤行追寻镜中月和水中花。其实缺失也是一种值得珍惜和珍视的缺憾美,如断臂维斯,给人留下无限暇想的空间。“真正的作家开始上场,拱拱手说三个红杏都是被创造出来的,并告知连叙述下去的欲望也没有了”。也有一些审美意义和社会价值挖掘的缺憾的美,但不完美才是真实,文章也不例外。 总之,我认为《红杏》的叙述谜局并没有变成了意义谎言,也不是叙述中的有意欺骗,而是在自觉不自觉地彰显种潜规则,在阐释一种为多数人忽视的哲理。 (冉明仙,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