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曾经看到,在接受一家报纸的采访时,你谈到,相比较去年长篇小说的创作来说,今年可以说是“庞然大物”不断涌现的一年,是否可以请你具体地谈一谈,这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庞然大物”该怎么去理解呢? ?? ??余华、贾平凹、阿来等等,无论在文学意义上还是在对读者的影响力上都称得上“庞然大物”。今年余华、阿来在长期沉寂后推出了新作:《兄弟》和《空山》,贾平凹(《秦腔》、王安忆(《遍地英雄》)也有新长篇出版,加在一起,这算得上“庞然大物”们的年头吧? ?? ??2·2005年,就你自己的阅读感受而言,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长篇小说有哪些? ?? ??“庞然大物”的作品中,我比较看重《秦腔》,在不久前的《当代》年度长篇小说评选中,我也投了《秦腔》一票。我说过,这部作品是个“巨大的沉默”,它写得非常实,琐碎、密集,但最终我们却看出了虚,看出了作者在面对当下乡土的庞杂经验时的惶惑和困难,他无法提供一个总体性图景,无法提供一个有力的精神叙事,或者说,他提不出一个“说法”。 ?? ??3·那么,你是因为贾平凹没有做到什么而给了《秦腔》较高评价的了? ?? ??这不是作家做得到做不到的问题。很多作家意识不到这种困难,他“说法”多得很,但他的说法是完全经不住经验核实的。把《秦腔》放在中国现代以来的乡土小说谱系中去观察,你会发现,过去不同时期的乡土小说都是有不同的大叙事支持的,写的是一个农民、一个村庄,但它的意义预先从外面引入、给定。到了《秦腔》这里,所有的大叙事都不能成立,作家必须直接面对这个未经命名的、难以言喻的生活,这一点很多作家看不到,而贾平凹看到了,我认为这为我们的乡土写作确立了新的起点——这也是传统乡土叙事的终结。 ?? ??4·很有哪些作品比较重要? ?? ??我认为,除《秦腔》外,2005年真正重要的作品不是由庞然大物们写出的,这一年,毕飞宇出版了《平原》,东西出了《后悔录》,这标志着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作家写出了他们指标性的长篇作品。《平原》关于平原、关于七十年代、关于乡土、关于权力和身体的书写华丽而暴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而《后悔录》对中国人的精神状况和道德体验做了深入、独到的表现。 ??另外,蒋韵的《隐秘盛开》、冉平的《蒙古往事》、冯唐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都是2005年在艺术上有所探索,体现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品。 ?? ??5·我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去年出版,也曾经热销的长篇小说《狼图腾》在最近一些销售的排行榜上仍然名列文学类作品的前几位,目前的排名甚至超过了上半年大热的,销售达三十余万的《兄弟》,你怎么看这样的现象? ?? ??《狼图腾》不仅持续热销,某种程度上还带动了一种阅读风尚,杨志军的《藏獒》卖得也很好。 ??我说过,我完全不同意《狼图腾》对文明历史的解读,也不同意它为中国人开出的药方。但是我能够理解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喜欢看它,除了小说本身确有丰厚的经验内容,写得结实有力之外,我认为,它正中我们现在的普遍焦虑,那就是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我们怎么能变得更强,千万不要成为弱者,不要成为失败者。这种焦虑的另一面就是对弱者、失败者的蔑视。所以,无论是《狼图腾》还是《藏獒》,它们都在力图建立一种“强者”的文学,我估计读者读这些小说就相当于读了一本风行的“励志”书。 ??如果读了《狼图腾》和《藏獒》就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当然很好,但是我觉得大家都在这么拼命“励志”,也有走火入魔的危险。一个社会,如果人人想当强者、想当狼,虚火狂涨,当不成狼就急死,这恐怕问题很大也没法和谐。“狼”和“狗”都是一个隐喻,我们从中希望看到和想象的其实是人、是我们自己,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讲自己的故事而要借助于“狼”和“狗”呢?我看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我们还有现实感和内在的道德感,也就是有人的自尊,知道狼和狗的世界不能直接还原为人的世界,人的境遇远为复杂,我们面临的问题远不是那么简单;第二,我们不愿意直接面对我们的境遇和内心,不愿意真正面对我们自己的问题,而在狼和狗那里,这些麻烦全没有了,有了简单痛快的解决办法。 ??所以,“狼”和“狗”都是成人的童话而已。而成人至少应该比儿童更明白一点,知道那是童话,知道世界并不是完全由大灰狼和小红帽以及小红帽的奶奶构成的。 ?? ??6·我们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最近听到一些作家谈到他们的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写作时,经常会说到一个词:妥协。或者说得更柔和一些,是让步或者调和。需要他们调和的对象是市场,或者说是在他们眼中更为广大的,对于文学并非十分热爱的,对于文学阅读并不非常热衷的读者。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调和,你认为这样的调和会给作家的写作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样的调和似乎也是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中才表现得尤其地明显,是吧? ?? ??谁妥协了?我看只有《兄弟》称得上妥协。我相信,那些真正有力的作品都不是出于妥协,即使是《狼图腾》,它的作者也绝对不是打着算盘想着如何取悦于人。一个作家如果在他自己的写作中感觉不到非写不可的强大理由,如果不能被他自己写下的文字所说服所感动,他是无法说服和感动别人的。 ?? ??7·近年来,我们看到,繁荣的影视市场与影视从业者原创能力的不足所产生的矛盾,使得许多的影视将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当成了救命稻草一样的。而影视生产所具有的回报率更为可观的诱惑,已经对相当多的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他们自己也许并不愿意承认这样的影响。你怎样看待这样的影响? ?? ??当然有影响。但是在我们刚才谈到的大部分作品中,我看不出作家刻意地把长篇小说作为剧本的胚胎。我们不必徒劳地维护艺术的等级制度,一定要说小说比影视剧本高级,心里想着影视就是自甘堕落。现在的情况是,影视的本子普遍水平很差,小说的普遍水平也不能算高,它们是不同的艺术形式,有很不相同的技术要求,而无论是写小说还是编剧,我看中国在技术上合格的作者都超不过二十个。也就是,小说写不好并不是因为他想着影视,不想影视他一样写不好。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能不能少一点投机取巧之心,不管是写小说还是写影视都把它写好、写得起码技术上合格。 ?? ??8·去年,在文学界有一个特别闹热的名词就是“80后”。今年,好像这个团体的受关注程度已经明显地风光不再。这是不是和他们的创作仍然没有被读者接受有关,特别是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中。你是否注意到他们有没有什么值得读者去关注的作品呢? ?? ??怎么没有被读者接受啊?韩寒、郭靖明还是很热。对这批人的作品我今年看得很少,无法置评。但是请你注意,今年是2005年了,再过两年大概“90后”就冒出来了,时间真是残酷而奇妙,它会使很多光彩夺目的东西褪色。“80后”之所以特别热闹不是因为他们的作品特别好,而是因为他们特别年轻,但渐渐地,他们就不年轻了,如果他们继续写下去,他们就必须证明他们的作品是真的好,这个考验已经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