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驾车》 我所到的几个美国城市和我们国家江浙一带的城市区别还是很大的,城市公共交通没我们发达,公交地铁不发达。美国是私家小汽车消费大国,不管有钱没钱,出门几乎是无车不行。 值得一提的是,大陆驾照也可在美国的租车公司备案,可以作副驾驶,在平常开车的时候,有正驾驶同在,副驾驶开车不存在违禁。我们二车各自分别设立正副驾驶员。 为了旅游方便,通过美国租车公司,租了二辆车,开了一周。 二,车子到没有红绿灯的路口,都会自觉的停一下,观察有无过往车辆,然后再启动开车。 宁愿空着,决不违停。我揣摩老美的心理,他们一定会想,我这么一个健壮的人,怎么能占残疾人的位置?抢方便,这也太没风度了吧。 十一、在美不懂英文,照样也可开车,有中文导航软件,中文导航使用起来方便得很。但要小心,有岔路时不能开太快,导航语音稍慢些,若车速快,转向早于语音提示,就容易错道。同车的J先生,童子功练的车技,反映快,车技比我好多了,可他性子急,反而喜欢让我这个慢性子在闹市区多开几段,避免错道。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通讯信号覆盖不全,在人迹稀少的山区,边缘地区存在电话通讯盲区和微信盲区,我们在黄石国家公园内和加州一号公路上都感受到过。如果车技不好,方向感不强不宜在微信不好,导航不太灵地方租车驾驶。 十二、马路双实线是不可逾越的墙!在一号公路上,我们的司机为了掉个头,因为有双实线,实实足足开了十余分钟,到虚线处才掉头,其实当时路况很好,前后均无车辆,又没探头监控,调转一下,非常容易!(要是我遇到这样情况,早就调头了。)可见司机的公共守法意识非常强。 总而言之,在美国开车,要比国内城市好开,司机文明程度高,谦让礼让遍遍皆是。记得有一次在四叉路口,正好所有车子都到,互相谦让,结果是由过路行人指挥,决定那辆那路车子先开。再有几次,我们的司机在高速公路单车道上按规定车速行驶,在后面跟着多辆速度开得更快的轿车,为让后面车子能更快的行驶,我们的司机主动到路边的单行车道休息停车位避让,让后面轿车先行通过,再启动行驶,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里,先后二次避让后面来车,真是地地道道的文明开车。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内,我是没有看到过也没听到过。实在值得学习。 替我们开车的三位司机的职业操守为我们后续租车后如何开车,提供了榜样。可以推断,如果都这样开车,车祸率一定会降低些。 《几位导游司机》 在美短短廿几天。在这个国家看到的人真不少,但是除了原来的朋友,真正接触交流的人不多。 泛泛的总体感觉是,美国老百姓对公德及生命非常遵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这在黄石公园里感受特深,人们与动物一起,互不打扰,且而避让动物。 开车的车让路人,少按喇叭,人间交流不打听隐私,尤其是共公场所听不见大声喧闹。 美国人很有绅士风度,热心帮人扶门,换座,问路,买货等等,排队没有夹插,开车不占人行道,绝不占残疾人车位等等。 然而真正要了解这世界第一强国,而且还要按宣传机构要求想办法把美帝打倒,我想还必须从接触的人说起。除了我们在美国的朋友外,此行最直接的接触最多交流最深的就是为我们开车的三位司机兼导游。 三藩市的是梁先生,六十多了,稍胖,看上去稍微有点老。他是二个女孩的爸,从香港到美国快三十年啦。大陆有他的兄弟,台湾也有一个。梁很健谈,不喝酒,不抽烟,不赌博。在美置有房产,有房租收入,40岁就退休了,现在退休金每月三千多美金,不包括房租收入。现在一家旅游公司打工渡闲,每年二次旅游渡假,生活很轻松,太太退休在家,二个女儿都在全世界排名第三的加州伯克利大学毕业,一是学法律,一是学传媒,目前均就业。梁先生现62岁,祖籍广东,是一个很满足很自豪的人,也许他在自己家属朋友圈里生活最安定幸福。平时在家常浏览凤凰新闻、台湾新闻、还有新加坡都市导报。 老梁工作很敬业。同行的J君是货车司机出身,出车前查车况是职业习惯,说我们车的车胎有点老旧,与老梁一说,第二天出车前,车胎全部换成新的。 再是从卡梅尔小镇到洛杉机这段的托尼,没告诉我中文名字。四十多了,偏瘦。来美6年,拿了绿卡,老家好像是在山东江苏的一个滨海小城,具体记不清了。两夫妻连一女儿都在美国。工作很努力,英语语言能力不比我强多少,开车用中文导航。妻子女儿还没绿卡。托尼在司机坐位底下,还藏有一把短枪防身,给我看过。目前最希望的是早日成为美国公民,过上他追求的生活。我想,他的前行路上坎坷还会很多。 三位的工作服务都很好,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按照惯例,在完成工作后,我们的代表L君,趁握手道别两手相接之间,将小费塞到对方手里。当然,老梁最富有,给得稍微少一点点。 (记于2016年8月,修改于2022年6月。) |
|
来自: 昵称4272264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