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上海最治愈的书店要关门了。它复苏了插画行业,让插画走进生活,让插画周边有了市场。如今也没熬过疫情的打击……”——小红书用户@Mlle凡凡“在上海这样的小店承载了满满的回忆,学生们和小姐姐们都超级喜欢的。店里还有之前的展览,受疫情影响也变成了最后的一个展览,和它的名字一样,Lonely,最后,也只能享受孤独了吧。”——小红书用户@11“上海有好多店铺都没能撑过这段艰难时期,这些可可爱爱的宝藏店铺实在是太可惜了,赶在它们关闭前支持了一下,希望有一天还能再次相遇。”——小红书用户@你的吉祥叁宝呀 鲸字号书店总是亮着暖灯,路过的不少人以为这是一家小画廊。各类插画杂志、zine、原创插画招贴、艺术衍生品等琳琅满目,摆满了小小的空间。这里早已超越了“文艺地标”的定义,而成了无数艺术爱好者心里的一座灯塔,一个安乐窝。上海乃至全国的插画师、出版社、策展方都曾聚集于此,描摹心中闪耀的梦想。“我吃过次数最多的茶餐厅是它!走到淮海中路附近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就会选择它,香港的朋友也很喜欢吃,可想是很正宗了!最推荐的是'香煎柠檬鸡排’和'炸鸡全翼’”——小红书用户@李大上“上海最TVB的茶餐厅居然也关了?!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才念初中,店里的环境可以说是一比一复刻港剧了,菜品也很正宗,经常要大排长龙。”——小红书用户@-Nonng-“毕竟是吃了十年左右的店了,看到它关门的消息觉得有点可惜。正在翻看以前常点的菜品的照片,回味一下……”——小红书用户@顔色 由香港电影制片人侯杰辉创立的查餐厅,从繁体字菜单到复古装潢,全部完美复刻了当时风靡一时的港剧风格;玫瑰豉油鸡、鸡扒煎双蛋饭、菠萝包、冻柠七……每一道都是经典美味。勾勒了上海人这近20年来茶餐厅回忆的小店就此歇业,有传言说老板准备返回香港,不知下一次再见是何时。“悲伤的消息:再见,来自亚平宁半岛的蓝色”——小红书用户@Florian“虽然在预料之中,但还是心塞了很久。不止一次在小红书里提到GROM,因为在那里真的有我太多回忆了,可以说是见证我青春的……不知道是不是和路雪收购的缘故,还是上海的冰淇淋界实在太卷了,品质级手工意大利冰淇淋竟然就这样在上海落寞了,今后那个街角不知会开什么店,不知是否还能坐在那里发呆聊天,看街景。”——小红书用户@璐璐“没机会和二楼的热情阿姨好好说再见了吗?看到GROM关店的消息想着再来吃一下,有点遗憾地再见吧……”——小红书用户@池池池池池呀 3年前,风靡全球的意大利网红“小蓝杯”GROM魔都首店登陆南京西路,刮起了一股gelato热潮。今年3月,上海疫情肆虐,GROM挺过了2020年初的困境,却抵不过今年的日子,终于向大家告别。那一抹的蓝色已经成了记忆里的色彩,但意式冰淇淋留下的美味,无穷无尽。 “the room是我去过的最文艺的咖啡馆。书籍、杂志、旧物错落有致地摆放,靠着窗户的人在晒太阳,还有一只可爱的大狗狗不怕人的晃悠。最喜欢大玻璃窗,印着外面的绿意,内心感到明快和寂静……小区和周边的景色都很美,梧桐落叶,光影交错,下午3、4点笼罩一层金黄色。”——小红书用户@陈森绘“店内有几把好看的椅子,很喜欢,老板舍不得卖”——小红书用户@多忙丸丸“翠绿的小院子被主人打理得井然有序,一张长桌占据了房间的大部分,两侧是店主的古董收藏,最迷人的就是一大排胶片机了。隔壁的小房间有几张零散的桌子,餐柜上放着一张约翰列侬与小野洋子的亲吻照。每一处都彰显着店主的品味和小心思。”——小红书用户@小尾巴mori“刚进店的时候就知道它是我的菜,满满的vintage物件,融合在轻松的音乐里”——小红书用户@Nicole Wang 6月18日至20日,the room举办了为期三天的特卖会,售卖一部分中古物件、大件家具以及杂货。告别的文章里,店主放上在小店里常常播放的曲子,内容关于音乐与友谊,爱与和平。她说,“送给此刻的上海,送给曾经在the room留下回忆的你们”。“门口的几幅儒雅手写字,就点出了这里的主打菜品啦:弄堂排挡、吴门糟货、本帮酱味、牛肉煎包……店内的菜单也是手写的,雅致到不行”——小红书用户@菲凡_天衣无缝“实实在在的一大块酱肉,淋在米饭上的酱油都是香香甜甜的,让人不知不觉吃完一碗。牛肉煎包也好吃。个头敦实,外表酥脆,肉汁感人。夏天去还可以点一碗苏式绿豆汤,冰冰凉解暑降温。”——小红书用户@歪踢YT“够嗲!真的太好吃了!按头安利啊啊啊!”——小红书用户@一粒盐调味 “酱肉铺有沪上百年的梅龙镇酒家的传承。坐落在淮海路的黄金地段,两层加起来20个桌子,装修是海派风格,家具都是古董。”——小红书用户@酒酿的米笑 酱肉铺告别,一股上海特有的美味又要烟消云散。我们相信,魔都街头小巷里当然还藏着不少传统美味,只是,和三两好友在这里大口吃肉话家常的记忆,只能停在此刻了。 上海,我们爱着的这座城市终于迎来了黎明,可我们熟悉的街巷小店却都还熄着灯。似乎是意料之中,终结你午餐选择障碍的楼下小食堂,还是没能和你一起开工,就像是挣扎了离职很久的同事,最终还是没能抓到最后一根稻草。 原来以为能让时间停下来的这些小店,也会来到要退休的这天。可能这些小店再也回不到大家身边,但好在,互联网的印记还可以温柔地提醒你,它们曾经鲜活,曾经存在。曾怀着各种心情记录下的这些小店,或许不只是因为喜欢着那些商品、装潢、人气,更多时候,是因为它们在维系着这座城市的人情冷暖,提醒大家,这座城市在“正常营业”。同时,也给匆匆赶路的日子,增添了些许慢下来的时刻,让大家能静心下来,察觉这座城市的呼吸。 在那些你钟爱的小店真正离开前,用你的故事和灵感来帮它一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