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情画意的扬州、镇江

 王力德个人馆 2022-06-21 发布于新疆

   春游南国之十一,扬州、镇江  2010年5月30日

  1,我为什么喜欢这两处?

  我这次选扬州去旅游,有的朋友颇感奇怪。现在旅游团去长三角,一般都选择苏杭、上海、南京,最多加上无锡、宜兴。几乎没什么团会选择扬州和镇江。

  为什么?我想一个字——“穷”,近现代江南之富庶远远超过江北苏北,贫穷的苏北人及苏北方言在长三角已成讥讽嘲笑的“乐子”。

  扬州不受旅游者重视的另一个原因大概是交通不便,在地图上发现,火车不能直达扬州,必须先到镇江,再过长江才能到北岸的扬州,太麻烦。

  第三个原因就是名气太老,人们都愿意玩新开发的景儿,比如张家界、九寨沟之类自然景观,老景多为人文景观,文化历史底蕴丰厚,人们反倒不注意。

  而我却偏偏选择了这两处苏北城市去旅游(镇江虽然也在江南,但和同样处于江南的南京一样,都属于苏北方言区,所以统称“江北佬”)为什么?除了江南那几处我已去过之外,主要是因为历史和文化的底蕴。

  从唐宋一直到清,扬州的名气那可是远胜江南诸镇。众所周知,清代《四库全书》一共抄了七部,除皇家藏有四部外,其余三套《四库全书》分别送藏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史称"江浙三阁全书"。可知扬州和镇江在人杰地灵的江浙一带是多么的人文荟萃了。

  扬州以三样东西吸引古人的眼球:美景、繁华、美女。

  《说唐》中,隋炀帝开运河,为的就是直奔扬州看一眼琼花!扬州究竟美到什么什么程度?唐代徐凝《忆扬州》有如此名句:

    萧娘脸上难生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天下的好风月尽让扬州占去了!

  唐代张祜这样说: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人人都愿死在扬州,葬在扬州!扬州该有多大的魅力!市井繁华,月明仙境,美不胜收。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即出自苏北的淮安和扬州,现在所谓上海菜、苏州菜、杭州菜其实统属于淮扬菜系,什么“上海本帮菜”?论根儿还在你们笑话的扬州呢!

  可知当时的扬州简直就是享受的乐园,我估计那时民谣应该是“上有天堂,下有淮扬”而不是苏杭。

  其实更吸引游人的是扬州美女。扬州姑娘美到什么什么程度?杜牧有这样的名句:

    娉娉褭褭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后来形容少女“豆蔻年华”就是打这儿来的。至此,我们才能理解这两句名言: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这两句诗出自梁代的一部小说,有四个秀才在酒楼喝酒,各言所志,其一说愿为扬州刺史,其二说愿多得财帛,其三说愿飞升成仙,最后一个说,既然这样为何不三者得兼,“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带着无限钱财,驾仙鹤,去扬州当神仙,逛瘦西湖,吃淮扬菜,泡“豆蔻”妞儿。 怪不得杜牧说:“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大家都知道的李白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那真是春风得意。

  不过我在学生时代对扬州的繁华和美女并不知晓,我是从杜牧诗中体味到了扬州之美,杜牧是我最喜欢的晚唐诗人之一,他的名句比如: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般美景能生出无限意境,足够我沉醉其间了。

  一说到园林,好像只有两派,一是北京和承德的北方皇家园林,气魄宏轩,一是以苏州为代表的南方私家园林,玲珑剔透。实际上还可以另有一派鼎足而三,那就是扬州园林。

  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说:“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扬州园林反倒超过了苏州。 

  实际上扬州园林融南方清秀、北方雄伟于一体,兼有“北雄南秀”,艺术风格和景物特点堪称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

  当然,扬州不只是美艳惊人,也有惊人的悲惨,辛弃疾当年站在北固山上,隔江北望被金兵铁骑践踏的扬州叹道:“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富足加美女的扬州,成了兵锋的首选。

  而与扬州毗邻的镇江,也有丰富的文化历史,“白蛇青蛇水漫金山斗法海”,金山寺和法海和尚就在镇江。而我对镇江的兴趣却是从辛弃疾的词中来的,辛弃疾是我最喜爱的词人。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大气磅礴,千古绝唱,京口就是镇江的古称。我们在初中课本上学过另一首辛词——“西北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所以我从初中时代就幻想有一天也能站在北固楼,遥想千古兴亡。

  谁知竟等到“书生老去,机会方来!”(刘克庄词)

  2,京口瓜州一水间

  我在网上查列车表,发现从上海进出的车几乎全都成了动车组,你想省钱都不行,逼得你享受快捷舒适,好像囊中羞涩就不配出入大上海似的。

  今天是5月30日,这次我们终于坐上了真正的动车硬座,确实像网上说的,比普快硬坐舒适,干净,视野开阔,座椅更软更宽(当然价格也“更加倍”),而且全都是前进方向,不会因倒座而晕车。屏幕上显示出实时的时速、车内温度、车外气温、厕所状态等,时速已达200公里。但从窗户望出去,却并没有风驰电掣的“眼晕”感觉,据网上说这是因为车窗装了所谓“减速玻璃”的缘故,说是窗外景物经过玻璃后有一个“迟滞”,现在看到的是“以前的景像”。

  这完全是记者不懂物理学的瞎扯,也许是“谑头”,其实不过是玻璃质量高,平整,景物不会在高速运动中产生畸变,再加上景物离得远而已,决不可能“迟滞”甚至“减速”,否则不成了虚幻的“时空隧道”?

  从上海到镇江,只一个小时就到了,夫人甚至不习惯这么快,说“这叫坐的啥火车?还没坐就到了?”好像只要坐火车,必得经受长期煎熬不可,不受够罪还不答应似的。当然,也许是夫人坐得太舒服,还没享受够呢!

  有几位日本人,只坐不到一个小时,还要到处找咖啡,好像这顿咖啡不喝上就不能称之为“坐火车”了。

  镇江火车站很简陋,我一下火车,第一件事自然是提前买好三天后离开镇江的票,根据网上早已查得的资料,选了个最合适的时间,半夜上车,早上到济南。然后把沉重的行囊寄存在镇江,轻装去扬州。并买了一张地图,一面是镇江,另一面是扬州,看起来这是一对孪生城市,总得绑定在一起。在火车站才知道,扬州也已经通了火车,只是车次很少。

  镇江到扬州的大巴20分钟一趟,其实很方便。对照地图,汽车沿高速路上了高架斜拉的润扬大桥跨越宽阔的长江,刚一过江,就看到路边一个巨大的路标,上书“瓜州渡”,千古名句不由地浮现出来:

  王安石的“京口瓜州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大家都知道那个故事,安石老儿用“春风又到”“春风又过”“春风又满”,换了几茬儿,嘎崩儿一下蹦出个“春风又绿”,形容词“绿”当动词这么一用,遂成千古名句。

  陆游的“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那是何等气魄?从王安石到陆游只过了一百年,京口瓜州一水之隔已是宋金两重天,陆游只能盼着在漫天夜雪中乘“楼船”战舰去收复江北的瓜州渡,或者在猎猎秋风中跨铁马提战刀冲出金宋交界的陕西大散关。

  今天“京口瓜州一水间”早已不用“楼船渡”,润扬大桥是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特大跨径悬索桥,桥下净空五十米,大巴十几分钟就在“半空中”飞跨了长江,一小时后就到了扬州。

  3,吃住扬州

  果然如我所料,旅游城市扬州的游客很少,旅馆自然便宜,一套漂亮的标间才60元,这是我们出门以来最“攒劲”的房间。

  我的经验,旅游住旅馆最好在火车站或汽车站附近,旅馆多,价格低,选择余地大,而且交通方便,离市中心和旅游景点都近。但扬州有点特别,汽车站离城过远,在城外西南,犹豫半天还是住这儿了,反正扬州城不大,此间是多路公交总站,去那儿都方便。

  辰光尚早,我们坐20路直接来到市中心美食街品尝正宗的淮扬菜,味道果然不错。

  扬州小吃以包子、粥、炒饭出名,尤其扬州炒饭全国哪儿哪儿都是。第二天我们又尝了蟹黄包,香菇鸡肉粥,都挺好,但最正宗的那家扬州炒饭没开门,只好在另一家吃吃,比我自己炒的好不到哪里。夫人发现,关键是鸡蛋炒得散,全部裹在饭粒中,这也就是吹嘘的所谓“金裹银”了。中国人起名儿都那么“艺术”。

  3,扬州八怪

  美食街附近就是“扬州八怪纪念馆”,顺便去看看。

  扬州八怪,中国老百姓一般不熟悉,但郑板桥画竹子知道的人就多一些,尤其是他的“难得糊涂”书法许多人都喜欢挂在家里。不过一般人对“难得糊涂”的理解恰好是相反的,多数人的意思是“糊涂些好”,而郑板桥的意思却是心里明镜儿似的,想糊涂也糊涂不了。

  我做为画家,自然对扬州八怪知道得稍微多一点,知道他们是清代一伙风格怪异的书画家,借怪书怪画发泄怨愤。知道郑板桥本名郑燮,而“板桥”取自唐代温庭筠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我所知也就这么多。

  进得纪念馆,方知此处是八怪之一金农的住宅,扬州八怪实际上共十五人,此处是这十五人经常聚会谈诗论画的“沙龙”。大厅里有这十五人聚谈的塑像,当然,这是现代的雕塑。

  重要的还是这些人的书画,院落一圈全是他们的书法碑刻,一看便知,风格的确比较怪异,而且都跟我们常见的郑板桥书法相象,更难得的是,其中有一幅碑刻恰是“难得糊涂”,不用说到今天早已价值连城了。扬州画派开创了一代新画风,一直影响到近代的徐悲鸿、齐白石。

  这里还有几个现代画展,也是八怪风格,极见功力,看来八怪后继有人了。有几幅画儿画的是最家常的,一般画家不屑于画的西瓜、青萝卜、大白菜, 但画得非常逼真,有点儿现在西方的超级写实主义味道,国画能画到这份儿真不容易。

  忽然,一位呆头呆脑的妇女闯进来问道:你们说的八怪在哪儿呀?我怎么找不着?也许工作人员见得多了,耐心解释:

  “八怪不是八个妖怪,而是十五个书画家,风格怪异,所以称八怪,你进来时的大厅那群人像,就是扬州八怪。”

  妇女像遭了雷击,半晌说不出话来,我估计她心中暗暗叫苦:“亏了,二十块钱白花了!”

  我发现院中一棵树,下有一石碑说明:“琼花,扬州市花,传说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即为此花。”

  隋炀帝为到扬州看琼花,竟不惜人力,开凿大运河,一路上还得数以万计的宫娥彩女为其拉扦,其间还有麻叔谋吃小孩的故事(并演译成吓唬孩子的“麻胡子来了!”)结果到了扬州,一场冰雹打落琼花还没看成,最终激起农民大起义,可知琼花之珍贵兼可恨。

  难道眼前这棵树就是那名贵的琼花树吗?树并不大,按理说琼花应为灌木,但这灌木也实在高大,几乎就是一棵树,也没开花。那么我千里迢迢到扬州,难道也和隋炀帝似的白来一趟看不成么?

  4,扬州瘦西湖

  夫人在厦门去上海的路上,问同行的一位女大学生:扬州好玩吗?有必要去吗?对曰:不就是瘦西湖吗?其实不过是一条稍宽一些的水沟罢了,一点儿意思都没有。

  我知道夫人已经玩累了,想放弃,连忙鼓励她:那小孩子懂得什么美?瘦西湖比杭州西湖还美,到了你就知道了。

  今天5月31日,一早我们来到瘦西湖,看过“卷石洞天”和“西园曲水”之后,方知这还不是真正的瘦西湖,只是一个序曲。出了公园北门,跨过一条马路,才来到真正的瘦西湖。就像京戏中,千金小姐未出场,一个接一个出场的丫环就已经光彩照人了,以为那就是小姐。

  瘦西湖之所以“瘦”,因为以前它是护城河。也正因为其瘦,才使得它与杭州西湖有了不同。

  林语堂有段文字说到我心坎儿去了:瘦西湖“与杭州西湖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是湖,而是由几条长而宽的弯曲水道所组成(正如女学生说的一样),一弯一个景,像中国的园林一样,时而媚态毕现,时而曲径通幽,而杭州西湖则一览无遗。它和西湖的区别还在于它更显得荒凉孤寂,如果说西湖是富贵人家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那么瘦西湖就如在荒郊野外遇见一位花容月貌的二八佳人。”(后面这段那位“二八佳人”的女学生就不懂了)

  是的,曲径通幽,别有洞天,这才叫中国园林的韵味。

  进大虹桥的南大门,先是“长堤春柳”,游船画舫伴着春江水鸭缓缓游弋,漫步穿过亭榭春池,号称瘦西湖屏风的徐园,一拐弯,远远便看到了著名的“五亭桥”。

    

  五,独占十五轮明月的五亭桥

  三十年前,我还在南疆沙漠时,就已经临摹过五亭桥的水彩画,可以说与五亭桥早有神交。五亭桥造型据说来源于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桥,但又有创新,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名桥。

  未到五亭桥,先看到了琼花!此间立一木牌:“琼花:扬州市花,四五月间开花,花大如盘,洁白如玉,因与隋炀帝有关的传说,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眼前的琼花一片片冰清玉洁的花瓣儿像碗似的护着尚未绽放的金色花心,真的美极了,怪不得隋炀帝竟豁出去开凿一条大运何来扬州看琼花。

  未到五亭桥,又发现了一座也很独特的黄色小亭,三面临水,四面圆门,号称“吹台”(不知何意,是玉女吹箫吗?),乾隆曾在此钓过鱼。我们以圆门为框,透过去,远远的五亭桥就是框中的一幅画,这就叫做中国园林中独具特色的“框景”,油画一加上画框立刻增色,油画来自西洋,但西洋园林却无此巧思,你说怪也不怪。

  等到了五亭桥,我的脚也已经坚持不住了,赶紧找一个角度画速写。我第一次体会到,因为脚疼,再加上没地方好坐,居然画儿也画得很草率,不由自主地强迫自己快点儿画完,没能发挥出水平,但总算亲笔留念,弥足珍贵,由此我体会到出门速写时一定要有个“好画凳”。

  如果把瘦西湖比做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那条华美的腰带。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

  画完我们再亲自踏上这向往了三十年的名桥,无论临摹还是写生,都只能远远看到它的一个侧面,只有亲自走上去,才能看到这五座亭子是如何安排在“工字型”的五座桥台上的,数数桥下究竟有多少个桥洞,这十五个桥洞是如何曲折拐弯,洞洞相连,洞洞相通,想象一下“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众月争辉,莫可名状”的盛景。只有到这时,才能理解为什么“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你想天上只有一轮明月,五亭桥下倒有十五轮,可不是天下明月都让扬州占去了!?

    

  难怪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

  说到“二分无赖是扬州”,诗词界对“无赖”二字争论很厉害,莫衷一是,依我看全没说到相上。你想起中学学过的辛弃疾那两句词了吗?“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里的“无赖”分明是可爱,一种小儿顽皮的可爱。那么“二分无赖是扬州”就是少女撒娇的可爱了,美女般的扬州就敢这么嘻嘻笑着撒娇耍赖:“天下三分明月我就偏要占它两分!难道你说不是吗?”

  六,扑朔迷离的二十四桥

  再往前,终于来到了“二十四桥”,我喜欢扬州,喜欢杜牧,大半是因为他的这首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想想在皎洁的月色下,和“玉人”并肩漫步在二十四桥,箫声悠悠,余音萦绕,渐渐溶入明月清辉中……

  在我的想象中,“二十四桥”应该是二十四座桥,回转相接,流连不断,但真正到这儿一看才知道,究竟什么叫“二十四桥”争论到今天还没定论,也没留下历史遗迹。有说确实是二十四座桥,沈括甚至考证出各桥的名子,也有说只是一座桥,甚至还有说并不是桥,而是“二十四娇”——二十四位玉女吹箫。这就更加扑朔迷离了。

  旅游局最后决定,干脆修一座桥,就叫它“二十四桥”,桥身二十四个台阶,二十四根栏柱,桥洞二米四高,二米四宽。用意也算良苦,但用现代公制的“米”来凑唐代的传说,实在太过牵强。我看还不如什么都不修,只留一个历史悬案,刻在石碑上,让游客自己去想象各自心中不同的二十四桥。

  但既然已经修了,起码桥畔来一座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的诗碑吧?也没有,缺心眼儿!

  我只好把这个假“二十四桥”画下来,谁叫我太喜欢杜牧这首诗了呢。这回有舒服的石阶可坐,应该画得精细一些了吧?谁知还是太草率,脚疼叫人静不下心来。所以画画不光要有时间,有好画凳,还要有好身体,好心情,我比不了自割耳朵的梵高,在痛苦中是很难作出好画的。

  这座桥的造型还真有点儿意思,那个桥洞正好是半个圆,再加上水中倒映的半个圆,不恰好是一轮完整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么?即使无法夜游,我们也已经领略到了“二分无赖”的扬州月。

  当然,杜牧当年一定是夜游的,唐代此地并非公园,也不收门票,更无下班清园锁门的规矩,夜晚当然能来得了,而且杜牧一定要夜游才有韵味,请看杜牧的另一首名诗: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可知扬州瘦西湖如同南京秦淮河一样,都是灯红酒绿歌妓如云的夜生活乐园,不知当年的二十四桥和吹箫玉人是何等景致,连幅画都没留下来,中国文化就是这样幻影化形,神秘莫测。

  有人说扬州是中国的月亮城,可惜好月亮关在公园里,叫我们无法真正享受月夜下的桥影和箫声。

  七,意犹未尽

  我本来计划游完二十四桥就从西门出去算完事,北面还有一大片景区就不游了,显然这不是我的风格,每次是我要继续玩而夫人告饶,但脚已经是“嘎嘎地”疼,我只好放弃。

  没想到这次却是夫人不依不绕,她倒意犹未尽了。本来她不是听了傻女学生的话不想来了吗?真正来了一游,她才发现太美了,说:

  “简直像游在仙境一样,忽然从哪儿冒出个人来,好像仙女似的那么神秘。”

  没想到夫人的这番见解正与林语堂巧合:“瘦西湖就如在荒郊野外遇见一位花容月貌的二八佳人”。

  本来游山玩水图的就是个清静悠闲,如果像世博会或昆明石林那样人山人海,喊声鼎沸,再好的景色也索然无味了。

  我为什么来扬州?就是早已料到此处景色好却不为人重视,要玩就玩这样的清静去处。

  越往前走越加清幽,人迹罕至,甚至有到了荒郊野外真正大自然的感觉,真想在这里好好睡它一觉,全身心地彻底放松。这段感受又与林语堂巧合:“它和西湖的区别还在于它更显得荒凉孤寂。”

  有一道花桥,整个用鲜花罩成“花廊”,有点儿像新疆的葡萄架,却又姹紫嫣红。

  有一处盆景园,设计别出一格,在盆景背后衬一面淡雅的山水画,立刻有了一种书卷气,而且山水画也因盆景而鲜活了起来。

  快近北门,听到枝头小鸟喳喳叫着,相机关着,要启动很慢,再走近小鸟,恐怕早就惊飞了。不想那鸟竟如此通人性,“人来鸟不惊”,等我到树下瞄了半天,兀自叫个不停,总算拍到一张满意的作品。你看,这就是人少的好处。

  8,连护城河都那么美

  从瘦西湖出来,坐旅馆老板推荐的61路,沿护城河转一圈回旅馆。果然如老板所说,61路几乎途经了扬州所有精华景致——平山堂、个园、逸圃、史公祠(供奉史可法)、天宁寺、冶春、红园、何园、双虹桥、渡江桥,等于扬州城的观光车。

  不说这些景点,只是护城河本身就已经风光无限。扬州护城河,曾是唐朝中外客商货物进出的东方名港;清代盐商、漕运的集散要地。只是两个时代的护城河不是一码事。

  早在唐宋时代就有了瘦西湖的前身,这便是唐罗城、宋大城的护城河遗迹。看看瘦西湖的形状便知,是一个长形直方拐角,明显是护城河的一部分,那拐角处便是二十四桥。现在唐城墙遗址尚完整。

  后来的扬州城,位于唐城的东南方向,而瘦西湖也就自然处于城外西北角了。康、乾下江南,盐商们对扬州护城河疏浚拓宽,植树造林、修建楼台水榭,营造出灯红酒绿、精致绝伦的景致。一时间,文人墨客包括扬州八怪纷至沓来,名妓云集,扬州美女也名满天下。乾隆皇帝在小舟夜游时挥毫题诗:“小艇沿流画浆轻,鹿园钟磬有余音。门前一带邗沟水,脉脉常含万古情。”

  我们透过车窗,看着沿护城河蜿蜒流淌不断变换的景致,夫人叹道:能住在扬州真是不错呀(恰合张祜诗“人生只合扬州死”)。我心想,叫你来你扬州旅游还不愿意呢。

  虽说现在无法去瘦西湖赏明月,放着这么美的护城河不是也一样能夜赏吗?

  

  9,晚清第一的何园

  未到扬州,我已经想好了,只游最有名的瘦西湖、何园、个园,其它景点一律不游,否则一星期也玩不完。今天是六一节,女儿小时候说成“六儿节童”,公园肯定童声尖叫吵闹不断。本想安排日程躲过“六儿节童”,但怎么都安排不过来。

  还是坐61路,先到何园。一到门前即见大字——晚清第一名园。这是清同治的道台何藏舠的私家后花园,从地图上看面积不大嘛,何以如此有名?

  一进去先是西园,一看果然气度不凡,池塘、假山、亭台、楼榭,安排得极有章法,既紧凑又感觉有相当的空间,西园以水池居中,池中央便是水心亭了,这座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专供家人隔着水池看戏娱乐。据说《红楼梦》《还珠格格》等影视的拍摄,都曾把何园的水心亭作为场景。

  何园另一个特点是“花窗”,这也是中国园林的一种手法,透过月门、漏窗,又看到另一层景,另一个天地,就像一幅画镶箝在那里。而门窗形状、外框、花格,各各不同,画框也就千变万化。何园的花窗不知凡几,没见一个重复的。我让夫人转到花窗后面露出脸来我再拍,拍完我竟找不到该如何绕过去。

  就连何园的铁栏杆也别具匠心,图案千变万化,据说全是何家主人自己设计,从法国定做运来的,何园简直就是艺术博览会。

  何园再一特色就是著名的“复道回廊”,也就是环绕一二楼的走廊,连接东西园、玉绣楼、骑马楼等所有主要建筑,总长1500米,被誉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专家称此“串楼廊道”的手法为“江南园林的孤例”。

  我们穿行于几个楼间,峰回路转,如迷宫一般,好像有走不完看不尽的景致。我看好一个景,忘了拍照,转回头来再找,不知转了多少圈,竟再也找不到了。

  最里面有一组供奉祖先的祠堂,撰写着满满十几幅严厉的家规,什么“撑持门户之规”“保守家身之规”等等。夫人让我拍下来,似乎准备回家后遵照执行,要真能那样守妇道倒敢情好。

  10,何小姐的琴房画室

  玉绣楼是何家的住宅楼,二层回廊楼房围合成一个辟静的四合院,我们特别感兴趣的是何家小姐的房间,餐厅、卧室、客厅、书房俱全。尤其那书房,左边是钢琴,右边是写生架,架上正有一张素描,好像何小姐还在,刚刚画完没摘下来似的。那环境既有古人琴棋书画的高雅,又有西洋艺术的浪漫,叫人一看顿生羡慕。

  其实转念一想,我自己家里不也是这边弹琴,那边画画吗?而且还有电脑可玩,怎么倒忘了?与其羡慕何小姐,不如羡慕自己算了。虽然我弹琴必不如何小姐,但画画明显高于何小姐。

  那幅素描画的正是“伏尔泰”石膏像,我家里就有。而写生架前摆的却“海盗”铜色雕塑,风马牛不相及,看来也是不懂艺术的何园管理人员随便摆上去的。

  何小姐还有一个梳洗化妆间,墙角摆一只高高的木澡盆,外面枣红里面米黄,极漂亮,能凭空想象出热气腾腾的《贵妃出浴图》。

  何园的清洁女工还是清末民初祥林嫂那种打扮,典型江浙味的蓝底白花裤褂,脑后梳缵儿,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时代。

  11,帮我画画的一岁孩

  既到了这么美的何院,不能不画。转了半天,就画一幅月亮门小桥吧。

  画将完成时,一位母亲领着一个刚会走路的,一岁半小女孩过来看,我又想起今天是“六儿节童”。那孩子几乎凑到了我鼻子底下,我看她这么可爱,就给了一支彩色铅笔,说“画吧”,没想到这孩子竟真的在我的画上胡涂乱抹起来,而且抓笔姿势天然正确,母亲连忙制止孩子:“别把爷爷的画弄坏了!”。我说:“没事,让她画!”

  那孩子恰好用玫瑰红画在大树的红花处,我还正愁画的太死板,没想这孩子的乱笔给画面平添了几分跳动。孩子受到鼓励,放下红笔,又在笔盒中翻出更鲜艳的黄色笔继续涂鸦。反正孩子没多大劲儿,画不了多浓,乱画反倒更显生气,就像印象派那意思。

  夫人也说:“你看这孩子挑的全是鲜艳的颜色。”是的,在孩子的心目中,世界就该如此鲜艳,蓝的天,白的云,绿的树,红、橙、合、紫的花,这孩子我看有天赋。

  母亲不好意思,要拉孩子走,孩子正画上劲儿,跺着脚哪里肯走?放下铅笔,又拿起更鲜艳的红色转笔刀在我的画上画来画去。

  母亲看我这么喜欢小孩,问我是哪里来的,说:“你要是扬州的就好了,一定送孩子来学画。”

  12,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

  下午来到个园,个园的名子起得很有意思,因园中多竹林,而“个”字恰像国画中的一组组竹叶,以此命名,所以我好几年前就注意到这个怪异名子的园林。

  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正好北方皇家园林两个代表,南方私家园林两个代表,我这次一来就算看全了。

  当然还有另一种更早的说法,认为四大名园里面有苏州的留园,而没有扬州的个园,不过留园我也去过,不管几大名园全拦不住我的扫射。

  一进园,名副其实,先是扑面而来一片青翠的竹林,先就充满了文人高洁的气息。

  我有点儿奇怪,苏州园林多是文人和画家的私园,上午看的何园是官员何藏舠的私园,还勉强算半个文人,下午看的个园却是盐商黄至筠的私园,商家铜臭,怎么反倒更加文人气息了呢?是黄盐商附庸风雅?还是确有文化底蕴?

  一查才知道,虽然黄先生自幼以“盐策”名闻天下,但生性爱竹,《扬州画苑录》说他“素工绘事,有石刻山水花卉折扇面十数个,深得王、恽旨趣。”原来是个专画竹子的画家,他的名子“至筠”,“筠”亦借指竹,对竹酷爱到如此程度,怪不得要建造这样一个以竹取胜的“个园”。

  再往里走才发现,个园更有特色的是假山。其匠心独运的奇趣不亚于以假山出名的苏州狮子林,原来两位设计师都是画家。

  我选了一处来画,假山前是一方池塘,由太湖石堆砌成山洞、小桥、廊柱,可以穿来绕去,有点儿像花果山的水帘洞,只缺少一面水帘瀑布,特别适合猴子玩,狮子林都没有这种设计。

  但假山好看不好画,层层叠叠太复杂,而且色彩上也过于单一发灰,所以我只用钢笔勾了那组主要石景,也没能上色。

  这里到处都是奇形怪状的太湖石,似马,似牛,似鹿,又不大似,而且每块太湖石的“漏、透、皱、瘦”都表现得极为充分,看起来黄先生在选石和布石上也是独具慧眼,不愧竹石画家。

  等从假山转出去,我才发现真正的个园大门在老里面,而且在背面。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所谓“月映竹成千个字”, 点明主题。

  那么大门怎么跑里面去了?原来全都弄反了。所谓个园只是黄先生住宅的后花园。我们应该从南面街上先进入住宅,然后穿堂而过,最后才能来到后花园“个园”。而现在的旅游点把后花园向北扩大到大街上,然后开一个北大门,我们先进入后花园,最后才能到住宅。

  14,有“僭越”之疑的住宅区

  由此可见,黄先生的住宅其实并非个园里的建筑,但现在的个园已经把住宅全部包括在里面了,成了个园的附属。

  虽是附属,却也气势不凡。跟何园的二楼小院不同,它分东、中、西三路,即三组并列的多进深四合院,那是最高等级的贵族大院。在北京我也就见过和珅建造的恭王府有这样的布局,一个盐商居然敢设计这样的格局,大有“僭越规制”之嫌,怎么没被皇上杀头呢?也许它的大门开得小,不敢用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只敢用蛮子门或如意门。

  不过那些四合院里面的内容似乎不如何园小楼里的东西那么富有生活气息,无非是些太师椅、中堂、宫灯之类俗套,到底何园晚一些,延续到民国,又受了西洋影响。

  15,忘记“美女”

  到扬州前,计划好要拍几张扬州美女。走在街上有时忽然想起来也瞄两眼,扬州姑娘确是不一般,身材比一般江南女子要高,像东北妞儿,但腰身又如江南女子那么婀娜秀美,就跟扬州园林一样,兼南北之胜,别具一格。但总是因为相机起动太慢,拍不下来。

  在何园,那些清洁女工,虽然也拍了两张,但穿上祥林嫂的下人服装就显得老气,粗陋,显不出扬州美女的花容月貌。

  在个园,那些女导游的服装不同,浅粉色上衣,勾着蓝边儿,下穿天蓝长裙,完全是民国初年的大家闺秀,选材也不一般,一个个高挑端庄,走起来风姿绰约。但女导游带着队伍,走得很快,隔着老远,闪一眼就不见了。我只顾着欣赏个园的风光,就把拍美女这碴儿这忘了。

  倒是夫人发现了,多次提醒我:“你看这儿的导游小姐多漂亮,服装美,人也美。”等我反应过来人早没了。当然,老夫我总不好专门追着寻找导游小姐去拍摄,也没碰着美女正好站在合适的位置等我拍。回去一整理才发现,拍了那么多照片,竟没有一张扬州美女。

  就像那年去巴黎,也想好好拍几张法国女郎,但总是忘,最后拍回来的只是两张缩肩塌背的法国黑丑老妪。为写游记没办法,只好在网上找几张扬州个园的美女导游照片充数。

  记得有篇生活指导文章说:如果忘记看美女,那就是衰老的象征,看来我真是老了。

  16,参观“扬州工”

  从个园出来,按照事先计划,带夫人到对面的扬州玉器工艺大楼参观她久仰的“扬州工”,夫人是个玉器迷,或者说半个玉器专家。玉器行一说起雕工则首称“扬州工”。

  当年乾隆爷命人将花三年时间运到北京的和田玉之王,再通过水路运到扬州,请扬州工匠雕刻成最著名的“大禹治水”玉山,一万多斤,八年方成,现存故宫。我总在想,难道扬州师傅就不能去北京?在皇帝面前就这么牛?

  和田玉产自新疆,但“新疆工”绝对不行,雕不出什么作品,有了好材料还得送到扬州。既然我把夫人“骗”到扬州,当然也得满足一下她的爱好。

  夫人进去跟玉工们一聊,对方立刻知道都是同行,拿出好东西让她欣赏。我是看不大懂这些工艺品,什么“水头”“油性”“石花”之类,只能从美术的角度欣赏一下,“俏色”确实设计得很巧妙。

  18,扬州印象

  在扬州盘桓两三天,我和夫人都有了一个粗粗的印象——扬州宜居,事实上2006年扬州就成为第7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中国城市。

  它的景致不必说了,由历史和文化造成的氛围悠长而深厚,小城到处都是说不完的故事。

  扬州向以“州界多水”而得名,河湖滩荡密布,水系纵横,所谓“襟江枕淮”,市域面积中水域占到四分之一,离长江又那么近,然而奇怪的是它的气候却让我们这些西北人都感到干爽舒适,不知什么原因。

  城市不大,坐公交半小时能走个对角。市民悠闲而从容,“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早喝茶,晚泡澡,著名的淮扬小吃又是那么精细而讲究。

  今天的扬州城,楼宇整齐,街市干净,连路灯都做成“宫灯”形状,处处透出“古典文化”的优雅,丝毫没有所谓“苏北”的穷困,一看就是个富足的城市。扬州市民的尊老给我留下印象,一上公交争先给老人让座。

  到处有卖特产“扬州三刀”——剃头刀、修脚刀、菜刀。其实南方菜刀最有名要属张小泉,但剃头刀、修脚刀确是扬州为最。扬州除了玉工冠于全国外,泡澡儿练出了修脚工,理发师也同样名扬天下。

  这让我想到“扬州十日”,那时清兵要汉人剃发易服,亡国之痛汉民倒不是特别悲切,待刀锋伸向无关痛痒的头发时却反抗尤为激烈,也许扬州美女多,男子汉们也就格外爱美,珍惜形象?前面光头,后面辫子也实在太恶心。清兵的政策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于是有了惨烈血腥,长歌当哭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我想是不是清兵当年杀光了扬州所有血性汉子,剩下的只好被迫剃发,剃来剃去以至于剃头竟成了扬州人的拿手好戏?再推想一步,今天的扬州人温文尔雅,是不是当年被杀得只剩了顺民,造成遗传基因的改变?

  扬州八怪为什么怪画怪书?也是在重压之下,只好弄点儿怪异的风花雪月,扬州文人的骨气被摧残得也只能到这个份儿了。

  扬州被屠城不自清代始,北宋灭亡时不已经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了 么?那么元初呢?扬州今天宜居、幸福、悠闲,背后的历史却刀光血影,不堪回首!好好珍惜吧扬州人。

  19,满眼风光北固楼

  6月3日,离开扬州返回镇江。我计划好了,上午北固山,下午金山寺。

  北固山公园大门前,就有一面石壁,镌刻着辛弃疾那首著名的代表作,杨慎《词品》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为这首词我还专门写过一篇小文《从辛弃疾的《永遇乐》中学习用典》,以表崇敬。

  

  北固山公园并不大,山也不高,古迹却有两处。上到半山腰便是“古甘露禅寺”,也就是戏文里唱的那个“甘露寺”,刘备招亲,孙权嫁妹,暗含杀机。寺很小,里面有好几组泥塑,主要有“招亲”一组:吴国太、乔国老、刘备、赵云,“洞房”一组:刘备、孙夫人、众丫环。泥塑完全是民间工匠水平,粗俗不堪。

  上到山顶便是北固楼,也叫“祭江亭”“北顾亭”,有石匾书“天下第一江山”。北宋末年,中原南渡的爱国文人经常在此亭相聚,隔长江北顾中原,抒恢复故土之志。

  我从学生时代就遥想当年辛弃疾站在北固亭,一路追思孙权、宋武帝、宋文帝,一直到廉颇,思绪万千,何等英雄豪迈,气贯千古!今天我也终于站到了这里,不容易呀!

  不料“北顾中原”,却什么都看不到,原来全被城墙底下的树木遮住了视线,别说“烽火扬州路”,连长江都看不全。

  看起来镇江的旅游局实在缺点儿文化,甘露寺泥塑粗糙也就罢了,北固亭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凭高远视,“北顾中原”,现在却叫树挡住了“北顾”的视线。稍微懂点儿历史,也该修修树枝,留出一片开阔视野来。

  不管怎么说,我总算跟心中的大英雄辛弃疾站在同一个位置上了!

  下山途中,发现还有石碑《中山纪念林》,石碑下刻着“总理遗训”:“要能够防水灾便先要造森林,有了森林便可以免去水祸。”

  再往下走,还发现竟然有东吴鲁肃墓,太史慈墓,当然,墓中肯定没什么东西,否则,又得像曹操墓似的发掘一番。

  我对手持双戟,大战小霸王孙策的太史慈尤其崇拜,小时家中桌上总摆着一扇竹屏风,两边镌刻着一副对联:“自非北海孔文举,谁识东莱太史慈”,这是苏东坡的诗句,我一直钦佩于它的对仗之工。

  山下还有孙权、刘备的所谓“试剑石”,《三国演义》一段“玄德公如何恨此石”的有趣传说,太假,就不管它了。

  还有“文天祥镇江脱险渡口遗址”,这可是真的。

  一个小小的北固山公园,竟集中了如此之多的历史故事, 这一游太有价值了。

  20,金山寺包山

  相传“金山寺,寺包山,焦山寺,山包寺”,金山和焦山都是镇江在长江岸边的山和寺。金山寺很大,而金山很小,寺把山给包住了,焦山跟一般正常情况一样,寺在山里。

  金山寺不过是一个佛寺,这类寺庙看得太多了,全都大同小异,审美疲劳了。不过它和别的寺区别有二,一是“寺包山”的结构,二是“水漫金山”的神话传说。

  “寺包山”倒真是有点儿意思,从底下一直塔顶,几乎没见到“金山”,全让寺给盖住了。只是在塔周围能见着点儿山岩,尤其“法海洞”更是在山岩上掏出来的。

  法海确是历史上真实的和尚,戏台上的法海满脸横肉,而洞中的法海塑像却是清苦受罪模样。

  一说起法海,便不能不想到许仙和白娘子、小青两条蛇精,小时候看戏,那白娘子喝了雄黄酒躲在帐中,许仙在帐前大段铺垫,唱念做打搞得阴森恐怖,气氛造足了,忽然从绣床中变出一条大白蛇,虽然一闪而过,却几乎把我吓哭。

  想一想许仙西湖断桥遇白娘子, 那是在浙江杭州,而水漫金山却是在江苏镇江,隔着千里,动车都得开几小时,镇江和尚跑杭州管什么闲事?就算和尚和蛇精都有法术,腾云驾雾来回飞行也得几个时辰吧?白蛇还怀着孩子,真是不易。

  我本来以为金山寺就挨着长江,爬到舍利塔顶远望,才发现虽然水泽环绕,却看不到长江。

  山下还有一座展览馆,里面是所谓“许仙白娘子传说遗迹”,全是瞎编,有什么看头儿?

  镇江转了一整天,发现虽然跟扬州是兄弟城市,但市容差多了,镇江又脏又乱,景点管理也不行,连市民似乎也要粗野一些。一江之隔的扬州要整洁文明得多,连街市楼房都打理得那么光鲜。

  

  在火车站磨蹭到半夜,坐火车直奔济南。

  等从镇江出来,才听到广播说:最近评选了十五个历史文化名街,包括北京烟袋斜街、重庆磁器口、扬州市东关街、福建省漳州历史文化街区、镇江市西津渡。你看看,我们刚从漳州、扬州、镇江出来,一点儿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名堂。否则起码去看看。

                     2014年5月23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