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杀害李大钊的凶手:一位自首,两位死刑,69岁的他躲过法律制裁|章士钊

 Loading69 2022-06-21 发布于四川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得到列强驻华使馆的默许,命令250名宪兵和警察,不顾外交条例,突然闯进东交民巷,包围并搜查了苏联大使馆。

在此次搜捕中,李大钊、邓文辉等60多位革命党人被逮捕,其中还包括李大钊的妻儿。

李大钊被捕的消息传出,北京大学等联合九个学校的代表,四处奔走营救李大钊等人,国立和私立的25所学校也要求将此案移交给法庭审理。

东交民巷里李大钊当年被捕实拍记录

然而,在张作霖的一番说辞下,李大钊被扣上多项罪名,4月28日,李大钊等人被送去西交民巷看守所,被判处以绞刑。

李大钊的妻子赵纫兰和孩子则被无罪释放。

而关于李大钊被处于绞刑的前后,也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一、李大钊被处死之前,张作霖派了心腹去劝他投降,但被李大钊拒绝,张作霖知晓李大钊的心意后,又征求了多名军官和张学良的意见,坚持要杀李大钊。

二、曾有说法是蒋介石给张学良发去密电,要求捕杀所有被抓的共产党人。

三、则是李大钊自己要求赴死,绝不屈服于敌人的威胁之下。

李大钊被杀害后,梁漱溟一大早就赶去了李家探望赵纫兰,见家中孤儿寡妇哭成一团,心中不忍,便留下了十块大洋救济李家人。

之后,梁漱溟赶去停放李大钊棺材的长椿寺,见棺材单薄,随即打电话求助 章士钊 的妻子吴若兰,因李大钊在章家做过家庭教师,两家交情不错,梁漱溟也断定章士钊会帮忙。

等章士钊夫妻赶到长椿寺庙后,见李大钊的棺材实在寒酸,便拿出一百四块大洋买了一口柏木棺,这口棺材的质量极好,从李大钊的棺木下葬到移灵的五十年后,都完好如初。

在周作人的日记中,曾如此描写李大钊就义前后的经过:

“四月六日,植树节,骆群同人至海甸旅行,在士远处午餐,下午回程,次日知守常被捕,四月二十六日与张挹兰等被执行死刑。”

好友遇害之后,周作人心中悲痛万分,为了保住李大钊的血脉,他将李大钊的儿子李葆华接到家中住下,之后悄悄将他送去日本留学避难。

除了周作人关心李大钊的家人之外,胡适对李家人也诸多帮助。

1934年1月2日,胡适冒着大雪去西山哀悼李大钊,后来李大钊的妻子赵纫兰去世,其丧葬费用也是胡适一手包办。

赵纫兰在去世后与李大钊合葬,连墓碑也没有,胡适见之悲痛欲绝,又请了蒋梦麟立碑悼念。

在李大钊死后,哀悼他的亲朋好友都想找出凶手,可因当时处于乱世,凶手一直逍遥法外,直到李大钊遇害的22年后,杀害李大钊的绞刑架出现,凶手才得以伏法。

废弃的绞刑架破了大案

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接受《关于北平和平解放问题的协议书》,25万国民党部队陆续出城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改编。

1月31日中午12点,北平正式和平解放,叶剑英被任命为北平第一任市长,市委书记为彭真,他们带着从西柏坡培训的108名保卫干部进驻北平。

这108名保卫干部,主要负责接管国民党北平市公安局,而李大钊被害一案,正是这个公安局局长发现并引出来的。

1949年2月2日,北平市公安局七分局局长朱文刚,带着几名公安人员和十来名战士,前去交接国民党警察局七分局管辖的功德林监狱。

那天,朱文刚局长在监狱视察时,一眼就看到了一个庞大的绞刑架,据监狱留守的警察介绍,这个绞刑架可以绞杀两个人,专门用来处决重要人犯。

在与留守警察的交谈中,朱文刚还得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是死在了这个西欧进口的绞刑架之下。

李大钊

听到这个消息,朱文刚浑身一颤,为了验证这个消息的真实性,朱文刚立即去了市公安局汇报情况,市公安局为了慎重起见,又把此事汇报给了市政府。

当时的市委书记彭真十分重视,他立即指示文物部的同志把绞刑架运走,送到北平历史博物馆保存,该绞刑架被编为0001号。

当绞刑架被运走后,彭真开始调查杀害李大钊的凶手,在市公安局的侦破下,凶手一一浮出水面。

因为此事隔了22年之久,所以市政府在下达指令时,只要求抓住主要凶手,在市公安局经过鉴定后,最终确定了四名主要凶犯,分别是:吴郁文、王振南、雷恒成、陈兴亚。

伏法的三位凶手

1950年12月,全国范围内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主要打击土匪、特务等人,并鼓励群众积极揭发。

这期间,北京市公安局正在调查杀害李大钊的凶手,不久后,凶手之一的陈兴亚在上海被群众举报,上海公安局立即出动,将陈兴亚抓捕归案。

上海市公安局拘捕搜查票

或许是知道再也跑不掉了,陈兴亚很快就交代了犯罪事实,陈兴亚伏法的消息传到了北京,让北京公安局的同志兴奋不已,很快,人犯被移交去了北京市派出所。

要说这个陈兴亚,在当年也是个有名的人物,他出生在辽宁,曾在日本陆军学校留过学,回国后便做了京师的宪兵司令。

因为是东北人,陈兴亚很快就投奔到了张作霖的门下,张作霖败回关外后,陈兴亚便跟着他一起回到了东北,直到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他才调任京师警察总监。

1927年4月6日,闯入苏联大使馆逮捕李大钊的军警,正是陈兴亚指挥的人马,也正是因为此事,陈兴亚升任为陆军中将。

九一八事变后,陈兴亚辞去了宪兵司令一职,任北平绥靖公署参事,后来又定居在北京,在北平解放前,陈兴亚预感到大势已去,便悄悄溜去了上海。

陈兴亚

在上海定居期间,为了不被人发现身份,陈兴亚改了名字,然而,天网恢恢,自以为可以安享后半生的陈兴亚,还是在群众的举报下进了公安局。

1959年,陈兴亚死在了北京,终年77岁。

如果说陈兴亚落网算是意外的话,那么追捕凶手雷恒成的过程,算得上是颇为艰辛了。

雷恒成不像陈兴亚那样出名,也没做过什么大官,警方对于他,掌握的资料少之又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雷恒成在上海定居。

于是,上海市的公安局组成了专门的力量,地毯式搜索雷恒成。

1952年9月,一封检举信寄到了上海市公安局的新成分局,信中检举的正是雷恒成。

雷恒成,曾做过警察厅的侦缉处长,还做过伪县长,为了讨好敌人,雷恒成多次逮捕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死心塌地为日军效力。

在检举信中,除了确定雷恒成是杀害李大钊的人之外,还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那就是雷恒成隐居在上海,大概住在跑马厅附近。

上海市公安局审讯雷恒成预审案卷第一册

而雷恒成的外形特征也十分明显,他有一块不离身的金挂表,据说是清朝皇帝赏的,嘴里还镶着几颗大金牙,一笑起来就让人印象深刻。

得知了这些重要信息后,分局的局长把此案交给了王天杰去调查,很快,王天杰就出发去侦查,忙活好几天后,王天杰锁定了一个嫌疑人。

此人就在马立斯新村,平常靠算命为生,他的外形特征和检举信里的雷恒成一模一样,只是他在派出所登记的名字叫赵志安,法名:了明禅师。

虽然姓名对不上,可为了保险起见,侦查小组立即出发去探查。

第一个去探查的人叫做鲁全发,为了不惊动嫌疑人,鲁全发戴上假发,伪装成一个算命的男子,眼看有生意上门,赵志安满脸堆笑把鲁全发带进屋内。

第一排右一为民警鲁全发

听完客人的来意后,赵志安摸着胡子,有模有样地说:“何为双运?一是财运,二是官运。”

赵志安算命时,鲁全发仔细地看了看他的形态举止,却见对方颇有道行,如果不是鲁全发来之前就了解过他,还真会被对方一脸慈爱长者的模样骗过去。

与赵志安交谈一番后,鲁全发发现对方的外貌、年纪和嘴里的金牙,都能和检举信上说的对上。

卷宗内文件目录表

尤其是鲁全发细看对方之后,还发现了他放在口袋里的金挂表,上面赫然印着一个清朝皇帝的头像。

鲁全发心中暗喜,追捕多日的凶手就在眼前,他极力控制住想逮捕对方的冲动,假装对算命结果十分满意,一脸开心地告辞离去。

回到公安局后,鲁全发立即将自己发现的信息上报,次日天明,新成分局来到赵志安的住处,对他实施了逮捕,之后又在他的住处搜查了一番,果真确定他就是凶手之一。

经过公安局一年零四个月的调查和搜捕,凶手雷恒成落网,面对公安人员的审讯,雷恒成不敢隐瞒事实,将自己的犯罪经历交代的一清二楚。

1927年4月,雷恒成率领手下包围了大使馆,逮捕了李大钊等13名共产党员,还私下拿走了李大钊随身携带的一把蓝色小手枪。

雷恒成的调查表

李大钊入狱后,雷恒成对李大钊用了酷刑,折磨他多日,最后还将其残忍杀害。

见雷恒成交代犯罪经过后,公安局在1953年4月6日,将他押去刑场执行了枪决。

不同于以上两名藏匿的凶犯,曾参与过审讯李大钊的蒲志中,还算有些良知,他在孙女的劝导下主动去了公安局投案自首。

那天,一位燕京大学毕业的姑娘领着一位老人走近了北京市公安局。

这名姑娘曾在毛主席进北平看戏时,担任过毛主席的警卫员,与她同行的老人则是原京师警察厅司法处处长蒲志中。

当侦查处的同志问起两人的来意时,对方表明后,却让侦查人员吃了一惊。

因为与李大钊之死有牵连的蒲志中,是来自首投案的,他还说自己参与审讯过李大钊。

因此事太过严重,侦查出的同志立即上报,市公安局的局长罗瑞卿认为蒲志中犯下的案子太过严重,就算他是主动自首,也要判刑。

可其他人却认为,蒲志中是主动自首的,根据共产党政策,有自首情节的,是不能逮捕的。

由于对蒲志中的处理结果看法不一样,于是,此事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最终做出决定,将蒲志中释放。

李大钊就义前

蒲志中的孙女是燕京大学的学生,北京刚解封时,她刚刚毕业,当时的公安局很缺人才,她的表现又十分出色,便被分去了公安局上班。

1949年5月,毛泽东入北平看戏,在众多保卫的警卫员里,就有蒲志中的孙女。

当全国都在严打特务和土匪时,蒲志中吃不下睡不着,因为曾参与审讯过李大钊,让蒲志中十分害怕。

孙女也很快看出了爷爷的不对劲,因为蒲志杰曾在旧警察机关工作,是全家都知道的。

当孙女问起蒲志杰不安的原因时,蒲志杰也不好隐瞒,便如实交代了自己审讯过李大钊,孙女大惊,立即劝爷爷去自首,

而蒲志杰投案之后,也为抓捕另一个凶犯王振南提供了线索。

王振南,浙江绍兴人,爱钱财又十分狡猾,1927年,审判李大钊一案开庭,王振南就是参与审讯的法官。

在国民政府的示意下,王振南颠倒黑白,仅仅审讯了一个小时左右,就判处了李大钊等多名革命人士死刑,还不许对方上诉。

之后,在结束审讯不久,王振南派了六辆汽车,立即将李大钊等人送去了刑场,下午两点钟,李大钊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被敌人残忍的处以了三次绞刑,整个过程持续了四十分钟。

王振南处死李大钊后,就被升任到了上海第一特区高等法院做首席检查官,因为法院在租界,所以王振南的薪酬待遇极高。

除了每月拿到的四百块工资外,还例外拿到了四百元的办公费,这是上级对他处死李大钊的报酬。

新中国成立后,王振南害怕处死李大钊的事情暴露,便藏匿起来不敢出来招摇,直到被捕后,狡猾的王振南依旧不肯招供。

在办案人员的多方审讯下,看着铁一般的证据和事实,王振南低头供认罪行。

1955年12月13日,王振南被判处死刑。

因年纪过大逃过制裁的吴郁文

比起落网的死去的三位凶手,吴郁文实在是幸运至极,他被逮捕后非但没有判处死刑,反而是因病离世,也算是逃过了法律的制裁。

1951年6月5日,北京市公安局的副局长冯基平收到了一封绝密信件,信中表明,杀害李大钊的主谋吴郁文化名博哉,藏匿在北京后鼓楼湾。

得到这一消息,冯基平立即把任务交给了侦查处的副处长狄飞,狄飞又把此案交给了侦查员温振海。

次日一早,温振海乔装一番去了鼓楼地区调查,他看似来游玩,实则在观察各家各户的门牌号,可走了两趟下来,温振海都没有发现鼓楼湾。

无奈之下,温振海只好去派出所打听,最终得到消息:鼓楼湾就是现在的旧鼓楼大街。

温振海大喜,随即让民警查一查有没有一个叫吴博哉的人,民警拿了户口簿细查时,发现旧鼓楼大街四号,有一个同姓同音的名字,叫做“吴博斋”,69岁,北京密县人。

得到这些消息后,温振海心中充满了疑惑,他立即奔向旧鼓楼大街四号,站在隐蔽处仔细地观察起来,发现这个院子是个标准的四合院。

而过去的鼓楼是京城繁华的地区,这里的房子极贵,普通人家是住不起的,住在这的都是富贵人家。

清朝时期,这里只住旗人,到了清末后期,才有高官和富贵人家陆续搬了进来。

这也让温振海更加确定,住在这里的吴博斋,一定不是个普通人物。

就在他准备进去查看时,突然见四号院有人走了出来,温振海假装找人,上前就问:“劳驾打听一下,这里有没有一个叫于永奎的人?”

对方一脸疑惑:“于永奎?没有,你找错地方了吧。”

温振海坚持没有找错,对方便让他进院子问一问,等温振海进到院子一看,立即把四周的环境打量了一下,只见院子里有四户人家,东西南北都住了人。

温振海想了想,如果这房子是吴博斋的,那么解放后肯定会被分房,吴博斋会分到最好的一间——北屋。

打定主意之后,温振海立即朝着北屋去,他一边敲门一边喊:“于永奎,于永奎是住这的吗?”

看着阴暗的屋子,闻着里头发霉的气味,温振海皱了皱眉头,突然间,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屋里传来:“这里没有你要找的人。”

温振海寻着声音看去,只见屋子东侧躺了一个老头,那老头看上去像是有病,瘦得脸颊都凹下去了。

温振海故意说道:“老爷子,我找于永奎,他告诉我住在鼓楼旧大街四号。”

老头再一次告诉温振海找错地方了,并想起身赶走他,见状,温振海扯开话题:“老人家,你贵姓啊?高寿?身边怎么没人伺候你啊。”

老头一边拍着大腿,一边目光锐利地盯着温振海,回答说:“唉,老了,活不了几天了。”

闲扯几句后,温振海告辞离去,恰好,在四合院门口,温振海又遇上了之前出门的人回来,温振海便打听起老头的名字,这才得知老头姓吴,因为腿脚不好,人送外号“吴拐子”。

就在温振海推着自行车走到胡同口时,又见到几个乘凉的大爷大妈,与对方闲聊几句后,温振海又得到了一些消息,原来院内的吴老头过去是个大官,曾在张作霖手下做事。

听到这里,温振海心里有了底,立即回到局里将此事上报,而另一边,狄飞派去查敌伪档案的人,也有了收获。

原来在1927年的国民党北平市警察局一份关于授奖晋级的档案里,赫然出现了吴郁文的名字,因为参与审讯杀害李大钊,吴郁文与陈兴亚还得到了张作霖的赏赐。

陈新亚得到了陆军中将军衔,吴郁文也被升为陆军中将军衔,还被授予了二等文虎勋章,另外,之前被抓的特务也确认了吴郁文是参与杀害李大钊的主谋

彭真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要求:抓捕吴郁文。

1951年6月20日,旧鼓楼大街4号院前,停了一辆绿色的吉普车,住在院子北屋的老头被警察问话:“你是吴郁文吗?”

面对警察的来临,老头却丝毫不慌,仿佛就等着这一天,他平静地回答:“是。”

原来,年老的吴郁文心中早有预感,当年自己做下的恶事,杀害的那些革命者,迟早有人跟自己算账,被带到侦查处之后,他将自己的罪行交代的一干二净。

被逮捕的这一年,吴郁文69岁,因为常年患病的缘故,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公安没有立即判刑,而是先给吴郁文治病。

只是很遗憾,逃过刑法制裁的吴郁文,始终没有逃过死神的降临,1953年5月17日,吴郁文在看守所去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