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俄国改革、日本
2022-06-21 | 阅:  转:  |  分享 
  
2.倒幕运动1868年,讨伐幕府的武装在京都附近战胜幕府军队,推翻了幕府统治。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1.政治方面:废
除全国所有的藩国,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
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4.军事方面:开始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
“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最能体现资本主义性质
独立战争VS南北战争时间、领导人、交点双方、性质、原因、过程(重要战役)、颁布的文献、结果、影响17世纪欧洲地图政治
:封建农奴制国家经济: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沙皇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措施之——剪须运动彼得一世(1672─1725)彼得一世改革
到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及正规的海军……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建立了第一个博物馆,第一个公共图书
馆和第一批公众剧院。从偏安一隅的内陆小国扩张为地跨欧亚的帝国…….——《世界历史》把农奴绑在这块土地上,就好比市民从事贸易或手
工业一般,农民是必须束缚于这块土地之上。普希金:彼得一世让俄国腾空而起!19世纪工业革命扩展图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与西欧先进国家差距较大阅读卡——俄国农奴制19世纪俄国工业生产的劳动力有近40%是农奴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19
世纪下半叶地主或国家剥削农民的经济和法律制度。农奴的一切,包括人身、子女、财产都属地主所有,大批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地主可随
意打骂、买卖农奴,造成了农奴体质很差。农奴常常住在同牲口挤在一起的小屋,生活水平低下。缺乏劳动力市场狭小生产效率低年份
次数19世纪初到中期沙俄农奴暴动次数克里米亚半岛克里米亚战争农奴制经济思想农奴暴动频发克里米亚战败
新思潮涌动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军事政治“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1861年农奴制改革《二一九法令》: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2、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3、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向政府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还清本金和利息后才合法拥有土地
。4、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付代役租,不能随意离开。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根据法令分析,改革对农奴及国家带来了
哪些影响?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经济负担加重自由劳动力市场资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879年第一座发电站在圣彼得堡建
成投产1890年铁路里程猛增35倍解说词:冬宫原为18世纪到20世纪初沙皇的皇宫,现成为国立博物馆的一部分。在博物馆中开辟了
专门的展厅以纪念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等沙皇对俄国所做的贡献。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彼得一世(1672─1725
)说说你对两位改革者的看法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方法:1、全面客观,看到进步性和局限性2、重点关
注是否推历史的发展,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德国统一——于1871年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
,确立君主立宪制广大落后的亚非拉国家面临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如中国。俄国农奴制改革——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美国内
战——废除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促进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此时日本的情况如何?大化改新明治
维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明治——日本天皇睦仁天皇的年号维新—
—即改革明治维新——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公元1192年到1867年,日本
历史上是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三大幕府的统治。一、镰仓幕府(1192——1333年)二、室町幕府
(1336——1573年)三、德川幕府(1603——1867年)日本的幕府时代德川家康1.幕府统治的危机内忧:幕
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一个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2)天皇大权旁落,日本处在腐朽的
德川幕府统治之下。(3)1853年,美国军舰打开了日本国门,日本被迫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同意开放港口,欧洲列强接踵而来。外患
:外国势力的入侵,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直接原因)惊破太平梦几只蒸汽船佩里登陆图
(1853年)?1853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500?名兵士,乘4?艘军舰突然出现在日本的浦贺港,为增加威慑
感,他们将4?艘军舰全部涂成黑色,日本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巨大的舰船,望着浓烟滚滚,炮口吓人的庞然大物幕府方面不得不接受了美国的国书
,这就是所谓的“黑船事件”。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1)日本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加深;(2)激化
日本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幕府统治;(3)冲击旧体制,客观上推动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4)先进思想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要求变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