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漠孤烟”与“黄沙直上”是同一自然现象

 王力德个人馆 2022-06-21 发布于新疆

       

    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几乎人人都认为是狼烟。而王之焕的名诗“黄沙直上白云间”,至后代演变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对原诗中的“黄沙直上”一般也理解为通常的风沙。

    而据我的研究分析,“大漠孤烟”与“黄沙直上”实际上是同一自然现象,即“尘卷”。这是干旱荒漠地带一种特有的奇观。

    沙漠阳光强烈,地表极热,热空气不断上升,周围空气补充过来,很容易形成气旋,即旋风,带动沙尘直上空中,形成沙尘柱,这就是“尘卷”。我早年在南疆工作,经常沙漠中旅行,可以说随时都能看到,不多久就出现一个。

  

  

  

  

    为什么说“大漠孤烟直”不可能是狼烟呢?

    一、王维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37年的事。河西节度副使战胜吐番,王维奉使出塞宣慰。仗已打完了,打胜了,怎能再燃烽火?倘无战争警报,动不动乱点烽火,岂不是“烽火戏皇帝”?那是要杀头的。

    如果几十年没有战争,也就几十年见不到烽烟。一旦见到烽烟那就大事不好了,所以烽烟是轻易见不到的。

    二、说烽火烧的是狼粪,不合理。大漠戈壁狼粪很难找,远不如畜粪易得,而柴草更好找,燃烧湿柴草烟更浓更多。现代考古已证明,烽火台上遗留的灰烬全都是芦苇、红柳、杂草。哪有什么狼粪?连畜粪也用不着。

    至于古人为什么要把烽烟称为“狼烟”?我看主要是想象,而且隐喻的含意重于史实,无非以“狼来了”的故事,警示北方以狼为图腾的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入侵罢了,并不一定真跟狼有什么关系。

    三、唐人笔记小说《酉阳杂俎》说“燃狼粪,直而聚”无非是文人的想象,并未经过实验。狼粪与牛马粪相比,成份差不多,凭什么狼粪就“直而聚”?没有什么科学道理。其实大漠中常年刮风,不管什么烟都不会“直而聚”。只有“尘卷”才能“孤”而且“直”。

    为什么尘烟“孤”?很简单。既然是周围冷空气补充过来,集中到一处形成旋风,那么目力所及的这一片空间之内,在同一个时间也就只能形成一个气旋尘柱,不可能集中出两根尘柱。

    为什么“直”,道理更明显。狼烟为什么不能直?因为它要受到大漠中风的影响。而气旋本身就是“风”,不可能再有一个什么别的风来吹斜吹散它。气旋的特点就是旋转向上,形成尘柱,当然是“直”的了。

    当年王维在大漠中,动不动就能见到落日和尘卷,所以才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意。他不可能拿一个天天可见的真实的落日与一个从未见过的,想象中“聚而直”的狼烟去作诗对。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王维当年在大漠所看到的“孤烟直”,只能是气旋尘柱(尘卷),不可能是别的什么东西。

    内陆人从没见过这样直上云霄的“尘卷”,所以只好凭空猜测为狼烟。比如《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的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着'直’字似无道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

    曹雪芹中借香菱的嘴发问:“想来烟如何直?”“直字似无道理。”这一句点到了问题的实质。看起来他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也觉得奇怪,烟怎么能是直的呢?由此可见,内陆人从没见过这样的直烟,所以才会觉得王维的诗“似无道理”。只有王维自己亲眼见过直烟,才会写在诗中。

    总之,没脑子的人只凭想象,人云亦云,一窝烽把“孤烟直”认作狼烟;有脑子的人比如曹雪芹,怀疑大漠中的烟不可能直,是不是王维瞎编的?只有王维自己心中明白。

    再说说王之焕的凉州词。据王之焕墓志铭记载,王之涣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辞官后,过了十五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当作于其辞官隐居期间,即开元十五载(727)至二十九载(741)。从诗的内容看,王之涣应该是这期间亲身到过凉州,否则写不出如此真切动人的诗来。

    如果他没去过凉州,只是通过听闻想象来写,那么“黄沙直上白云间”这种奇异的景像是想象不出来的。一般的风沙甚至沙尘暴也谈不到“直上”,最多不过“席卷”“迷漫”“遮天蔽日”,而黄沙从地面直上白云,非“尘卷”莫属。

    为什么说王之焕原诗一定是“黄沙直上”而不是现在所流传的“黄河远上”呢?因为只有前者才给人以强烈的苍凉荒寂的印象,没有春天,只有黄沙、孤城,与万仞山,这才能引出“春风不渡玉门关”的感慨。如果是后者,一川滚滚的黄河水自天而来,浇灌大地,高兴还来不及,哪还有什么“羌笛怨杨柳”呢?

    再说多位学者已考证出,古本唐诗为“黄沙直上白云间”。而清初季振宜所编《全唐诗集》,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

    “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确很美,气象恢弘而瑰丽,但这个意像的构思应该来源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只有他才有如此想象力。王之焕并非浪漫主义诗人,而且又比李白早很多,他不可能在生前看到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只能是后人把这个美丽的意象加在王之焕头上。既然是后加上去的,就未免有些前后矛盾,驴唇不对马嘴。

    总之,只有亲身到过边塞,亲眼见过它人未见的沙漠景象,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格外奇丽壮阔的诗句来。

               2020年3月16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