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拿大吸毒合法化,高中生竟要学习过量吸毒的应对方法!孩子留学如何防止染毒?

 晴日心理 2022-06-21 发布于广东

本文字数约:4860 字       

阅读时间6 分钟

本文章节:

01、先给毒药,再给解药?

02、对待毒品,应该严厉禁止!

03、孩子出国前家长要全面评估,预防染毒

以上为本文的音频,如有需要可点击聆听

近日,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颁布新规定,18 岁及以上的人能够合法携带最多2.5克“硬毒品”(包括阿片类药物、可卡因、冰毒、摇头丸等),从2023 年 1 月 31 日正式施行。

简单来说,就是当地政府允许成年人吸食传统毒品了。

早在2018年,加拿大就正式实施“娱乐休闲类大麻合法化”,也就是18 岁及以上的人可以合法吸食大麻,个人持有量不能超过30克。那时就有很多人调侃“枫叶国”成了“大麻国”。

现在,加拿大政府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后续很有可能放开更多地区,允许更多的成年人携带“硬毒品”。

这个消息一出,很多加拿大的父母不淡定了。在这个规定出台之前,该国就有不少青少年、年轻人因过量使用阿片类药物而死亡,现在毒品规定更宽松了,岂不是更多孩子可能会丧命?

加拿大政府也公布了相应政策——接下来,政府会组织数十万高中生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如何对过量服用阿片类药物的人进行急救,比如如何使用纳洛酮,这种药物可以缓解甚至逆转过量阿片类药物(毒品)对人体造成的致命危险。

相关文章:高中吸毒成常态?加拿大数十万高中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纳洛酮缓解过量摄入毒品的影响!

这个消息在国内也引起了不少舆论。有网友评论,“先给毒药,再给解药?”

还有网友直呼,“西方是不是自由到癫狂了?”“太魔幻了,不是应该完全禁止吗?”

说实话,我也很震惊。我是一名精神心理医生,在药物成瘾、毒品成瘾方面有多年的多学科诊疗经验,阿片类药物和纳洛酮都是我非常熟悉的药品。专业知识和长年的临床实践告诉我,加拿大这种做法背后的风险极大,这实在很疯狂!

先给毒药,再给解药?

上面新闻里说的阿片类药物,药理学指的是“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包括海洛因、吗啡、杜冷丁、羟考酮、芬太尼及相关衍生物等。

其中,芬太尼及相关衍生物的毒性远比海洛因大,对人体的致死量远低于海洛因,所以带来的社会危害也更大。上面的新闻链接里就提及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加拿大女学生Sara在宿舍过量服用芬太尼药物,在痛苦中离世。

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它与人体阿片受体的结合能力更强,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阿片类药物及其他麻醉性镇痛药中毒,或者用于治疗急性酒精中毒。

图片来源于网络

简单来说,上面两种物质对人体的作用是这样的:

海洛因、芬太尼等阿片类物质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占领人体的阿片受体,对其产生作用。可如果剂量太大了,人体就会出现中毒现象,比如瞳孔变小、呼吸抑制、休克,濒临死亡。

如果这时及时使用纳洛酮,它能与阿片类激动剂竞争阿片受体,将它们从阿片受体脱落下来,从而减少阿片类激动剂对人体的损害,患者的呼吸抑制得以缓解,甚至从休克状态中脱离出来。

所以网友评论“先给毒药,再给解药?”,某种程度上,这个比喻是相当贴切。

我们在临床中为阿片类药物成瘾疾病患者实施UROD(全麻下超快速脱瘾术)时,运用的机理也与上述类似的。

我们会在短时间内向患者体内注入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抢占阿片受体,促使患者体内的阿片类激动剂更快排除体外,从而达到躯体戒瘾的目的。

不过,如果这个过程患者是清醒着的话,他们会非常痛苦,体验到强烈的躯体戒断反应,所以我们还会结合全麻技术,在患者没有意识的情况下进行,并由专业的麻醉科医生严格监控、维持患者的正常生命体征,帮助患者渡过这个难关。

上面这个过程我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在临床上,UROD属于“冷门技能”,是极少数专业的医生才掌握的技术,即使是这样,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风险。

所以,加拿大政府竟然想让毫无医学知识背景的高中生接受培训后,利用纳洛酮来急救过量服用阿片类药物的人,这实在是太疯狂了!

首先,想用纳洛酮来快速对抗阿片类药物的毒性,那最好采用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太慢了,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上面的新闻链接里说,“纳洛酮常被制成鼻喷剂”,不知道是不是加拿大市面上能买到的纳洛酮主要是鼻喷剂?如果是这样的话,纳洛酮通过鼻黏膜快速被吸收,进入血液里,这解决了使用不便的问题。但是相对于静脉注射,这种方式的吸收速度仍然偏慢。

其次,纳洛酮的使用剂量是很讲究的。用得太少,有可能没有任何效果;用得太多,有可能引发急性戒断反应,导致个体体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迅速上升,甚至出现剧烈的呕吐、窒息,严重的话还可能死亡,这里面风险是非常高的。

就算使用后,个体没有窒息死亡,但急性戒断反应足以令其非常痛苦。大家在影视剧作品里应该看到过,毒品成瘾患者在强行戒断时变得极其暴躁、冒冷汗、表情扭曲,甚至会用头撞墙、砸东西、打人等等,因为他们实在太难受了。

用纳洛酮激发出来的阿片药物戒断反应,比影视剧里的要严重得多得多。

那这个情景画面对于抢救者来说,极有可能带来心理创伤,本来满腔热情,结果被吓坏了。而且如果最终没抢救过来,过度服用者还是死亡了,这很可能使抢救者留下一辈子的难以摆脱的心理阴影,甚至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所以,从理论上看,加拿大把“硬毒品”的管理放宽了,然后教大家使用过量服用后的“解药”,确实可以挽救部分人的生命。但在现实操作中,其实困难重重。

而且,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

吸食毒品对人体有害,过量吸食毒品更是容易致死,这是基本的事实和常识。每年媒体都大量报道毒品的危害,就是为了对大家作出警示,让人们对毒品产生畏惧心理,面对毒品诱惑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结果现在加拿大政府告诉青少年们,只要成年以后,你们就可以合法携带一定剂量的毒品并吸毒;就算过度服用了也不用太担心,咱们还有解药,在成年之前还会对你们进行培训。

那当地的青少年会怎么想?对毒品的畏惧感是不是直线降低?面对毒品的诱惑时是不是更想试一把,觉得反正有解药?

毫无疑问,当地滥用毒品的青少年会越来越多,因过量服用而丧命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这对加拿大来说是极大的危害。

对待毒品,应该严厉禁止!

在对待毒品的态度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是大相径庭的。我们国家从政府到老百姓,都对毒品深恶痛绝,通过严厉的立法和执法抵制毒品。

这与我国的历史发展有关,两次鸦片战争令中华民族积贫积弱,整个国家都意识到,毒品对个人心身、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是毁灭性的。

所以,在我国吸毒是违法的,可处以行政拘留和罚款,并规定吸毒人员要自愿戒毒,或者接受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毒瘾严重的,甚至会被强制送到戒毒机构需集中隔离2-3年,强行戒毒。

这种严厉的措施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是难以想象的,他们甚至认为吸毒是一种“自由”,强制戒毒会侵犯到“人权”,对待吸毒人员时,大多会建议他们采取“美沙酮维持疗法”,甚至为其提供干净注射的毒品、器具和专用场所,诸如此类的方法来减轻对身体和社会的危害。

可即使是采取了此类方法,长期下来对个体的心身损害也不少,生活质量、生命质量都会明显降低。

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大麻合法化、甚至毒品合法化大有演变为“政治正确”的趋势,只要反对大麻和毒品就是歧视,就是侵犯别人的自由,这是非常荒谬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某种程度上,西方发达国家曾经也想与毒品抗争,也想青少年免受毒品的危害,但他们没有办法高效解决这个问题。欧美西方发达国家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有句谚语,“打不过的敌人就是朋友”,他们只好与这个问题和解。

就像很多西方国家应对新冠疫情时一样,无法“动态清零”,就选择与病毒共存。

其实,我们在多学科诊疗(MDT)实践中发现,青少年滥用药品或毒品的心理根源主要有2个。

一个是出于好奇心,或者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和快感,这涉及到部分青少年扭曲的三观;

另一个是这些青少年往往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内心长期压抑,承受着心理压力,又缺乏积极、健康的释压方式。

而这些叠加性心理创伤很有可能来自原生家庭,还有校园及互联网等方面。所以,如果想真正从源头上遏止青少年滥用药品和毒品的问题,不能仅从戒瘾的角度去应对,还需要重视他们深层次的心理问题,修复其叠加性心理创伤,纠正其扭曲的三观。


孩子出国前家长要全面评估,预防染毒

国内很多网友说,如果我以后有了孩子,肯定不会把他们送到毒品合法化的地区留学。

确实,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对毒品的管理越来越放松,有很多我国的留学生受到了负面影响。

我们接诊过的患者晓茜,她本来就有一定的精神心理问题,出国留学时又遭遇了不少挫折,开始严重失眠。她的同学推荐了大麻糖,说是可以改善失眠。

在国内的时候,晓茜深知毒品是不能碰的,但在她留学的地方,娱乐休闲大麻是合法的,当时身边有很多同学都吸食过大麻。

耳濡目染下,晓茜对大麻放松了警惕,再加上长期失眠实在太痛苦了,看病又贵又麻烦,她终于突破了心理底线,服用了大麻糖。这确实在一开始缓解了她的失眠问题。

可从那以后,晓茜一发不可收拾,她从吸食大麻,逐渐发展成吸食K粉、冰毒,甚至还吸“笑气”,最后没法读下去了,被父母接了回国治病,

相关案例:15岁抑郁症女孩却滥用毒品、酗酒、疯狂购物,令父母绝望,她怎样走上复学康复之路?

所以,如果父母真的想送子女出国留学,一定要做好以下准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父母要认真评估孩子的精神心理状态。如果孩子已经确诊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那一定要等到病情处于康复期的时候再出国。

如果孩子没确诊过精神心理障碍,但父母心里不放心,建议带孩子找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做“心理体检”,检查是否有潜在的精神心理问题,尤其识别是否有学习障碍。

有很多孩子坚决要出国留学,其实是他们在国内学校学不下去了,想逃避国内的中考、高考,实现“弯道超车”。

这往往说明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学习障碍了,比如上课容易分神,学习效率很低,怎么学都学不进去,甚至根本不愿意到学校去。

如果学习障碍不解决,到了国外,这个问题依然存在,还有可能因为语言隔阂、环境陌生、种族歧视等其它因素而加重。孩子发现自己还是没法学习,再次遭受巨大挫折,内心苦闷压抑,就很有可能抵挡不住毒品的诱惑,出现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

第二,父母要评估亲子关系是否良好。亲密的亲子关系是预防孩子滥用毒品、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的最佳保障。

如果亲子关系比较僵化,建议还是先不要把孩子送出国,而是趁孩子还在身边时,父母赶紧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修复亲子关系。

否则,孩子出国以后遇到事不愿意跟父母沟通,又没有其他人能给予积极、有效的引导,孩子就很有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心理压力不断累积,逐渐出现精神心理问题,并通过滥用药品、毒品来排解压力。

第三,父母要提前了解相关地区对待毒品的态度和政策,如果当地的管理是比较宽松的,一定要跟孩子做好心理建设,设立底线。

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无论这些东西在留学地区算不算毒品,但在咱们约定的原则里,它们就是毒品,就是不能触碰的底线,如果违反,孩子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比如中断留学,回国接受戒瘾治疗。

所以,建议父母和孩子选择留学目的地时也要谨慎,最好选择对毒品的政策相对保守和严厉的,对华人也比较友好的地区,保障孩子在更好的环境下学习。

第四,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积极的三观,更好地抵制毒品的诱惑。

在送孩子出国留学前,父母可以跟其深入沟通,了解他们对于毒品的态度。

有很多青少年只看到了“大麻合法化”的片面解读,认为这是西方国家“包容、先进、人性化”的措施。他们有可能会认为,“既然发达国家都允许吸大麻了,那危害一定很小,是我们国家和父母说得太严重了”,这种观念就很危险。

在理论上,短期吸食少量大麻对人体的危害的确不严重,躯体依赖性也不强。但一旦吸食,就打破了个体的心理底线。当吸食了一段时间,有了强烈的心瘾之后,要戒掉就不容易了,并且很容易过渡到其它毒品的滥用。

父母可以多找一些权威信息,让孩子客观、理性地理解“大麻、毒品合法化”背后的巨大隐患,以及这些措施出台的真正原因。而且最好是国外专家提出的,这样更有说服力,其实就算实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个话题也是存在争议的。

父母还要引导孩子找到人生目标,至少是留学阶段的短期目标,让孩子有动力去支持他们保持自律。只有抵挡住大麻、毒品的诱惑,才能真正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除了以上4点外,父母还要引导孩子预想到在国外可能遇到的挫折,比如校园欺凌、孤独、文化冲突、语言障碍、生活不便等等,如果遇到了,该如何应对。

如果条件允许,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孩子出国,陪伴孩子慢慢适应当地的生活,逐步让孩子独立。

当孩子真的在国外独自生活后,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当孩子在国外情绪不稳,甚至有触碰毒品苗头时,一定要及时了解真相,给予共情、倾听、积极引导,尽快帮助孩子从困境中走出来。




热门文章: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被诊断为双相?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可能埋下了隐患

大学想读心理学?慎重!这个专业至少有4个坑!如何避免?

我总是忍不住划自己,伤害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患上了强迫症或者抑郁症?


热门视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