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物的硅素营养(权威全面的硅肥作用机理)

 昵称37581541 2022-06-22 发布于江苏

图片

一、植物体内硅的含量、形态及分布

植物因种类不同,硅的含量各异。水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其茎叶含硅量(SiO₂)可达干重的150~200g/kg;其次是燕麦、大麦的含量也很高,一般可占干重的20~40g/kg。此外,甘蔗、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及竹子棕榈、木兰科、桑科、榆科、山毛榉科等也都是含硅量较多的植物,但豆科植物含硅量低仅为禾本科的1/10.

硅是以单硅酸[Si(OH)4]形态被植物吸收的,但植物体内的硅,几乎都是以硅胶形态存在的。硅胶一经沉积就很难移动。

硅在不同作物中的分布不一样。一般规律是:硅酸含量低的植物如豆科,根部含硅量比地上部分高;而含硅高的植物如水稻、燕麦等,则地上部分含量比根部高。然而,番茄、萝卜、白菜、大葱中的硅,地上部和地下部之间差异很小。

二、硅的生理功能

迄今认为,硅对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发育并不是必需的,但对它们的正常发育是有益的。然而,对一些含硅量较高的禾本科植物(如水稻)来说,硅则是必需的元素。

  1. 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

    藤原、太平研究表明(1955),硅能提高水稻叶片对CO₂的同化能力,其中对下位叶尤为显著。吴英(1992)也报道,水稻施硅处理与对照相比,光合生产率提高14.2%,干物质提高24.8%。而且,出穗前叶鞘积累的淀粉常以施硅酸区为高,出穗后转移到穗部的淀粉比率也比无硅区高;乳熟期碳水化合物从茎叶向穗部的转运也以施硅酸区为多(山本等,1955)。硅的这种效果与硅能使植株茎叶间张角减小,改善个体及群体的光照条件,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增大、基粒增多有关。

  2. 提高对病虫的抗性

    硅能提高水稻抗稻瘟病、胡麻斑病、小粒菌核病(小野,1917;三宅,1927;吉井菜,1958;杨金色,1991,申义珍,1992)及减轻螟虫、稻飞虱的危害。硅的这一效果,主要是吸收的硅与体内果胶酸、多糖醛酸、糖脂等物质,形成单、双、多硅酸复合物,在表皮细胞沉积而形成“角质双硅层”,能对菌丝及螟虫入侵起到机械屏障作用。

  3. 硅与其他元素吸收的关系

    硅能提高多种植物对铁、锰的忍耐力,如水稻(三井过年,1951)、甘蔗(Handreck等,1967)、大豆、高粱(Galverz,1989)等,并能抑制水稻对锗(Ge)、砷(As)及放射性尘中锶、铯和镉的吸收(奥田、高桥,1961;太田道雄,1976),从而减少这些物质对作物生长的不良影响。硅对磷的影响有二重性,即在含磷低时能促进磷的吸收,在含磷高的土壤则能抑制磷的吸收。另外,硅还能促进水稻体内磷向子粒的转运率(P/Fe比增大),从而减少或避免了铁的阻碍作用。

    节选自《土壤肥料学》第二版,主编陆欣,谢英荷。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