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傲然屹立小白楼 陈佩君 ![]() 华山路978号,约建于20世纪40年代。占地将近3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8平方米左右,这是一幢主体二层、局部三层的现代别墅建筑。南面有一不足100平方米的小花园,园内种植了一些花草树木。南面是靠近华山路的二层半圆形起居室,面积有三十多平方米,大玻璃窗,平顶屋面形成三层露台,北侧为附属用房,西侧居室系南走廊与主建筑连接,前面即是庭院。整个建筑体形组合丰富,有高低、前后、方圆、虚实的不同变化。建筑设计简朴、小巧,强调立体构图,注意室内空间分隔和墙面色彩。这种体块及弧线与直线的组合,使建筑造型丰富,变化有序。当时采用了新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幢颇有特色的建筑。外人称这座现代风格平屋顶别墅建筑为“小白楼”,是著名演员白杨的故居,在白杨夫妇相继去世后,其后人为他们在园子里安置了白色大理石半身塑像,使花园平添了崇敬的气氛。 初夏的华山路美丽而婀娜,在高大茂密的梧桐树掩映之下,一幢小小的白色三层洋房傲然屹立,安静却气宇不凡。这就是沪上闻名的“小白楼”,是著名演员白杨和著名剧作家蒋君超的爱巢。 提起小白楼,在当年的影人队伍中还流传着一段故事,即“蒋君超为白杨买了花园洋房”,并且引起了诸多猜测和嫉妒。其实,这幢小楼也是白杨夫妇很费了一番心思才得到的。1950年,白杨与蒋君超结婚后,本来租住在张园路口的一套工房内,由于是七层楼,稍晚回家没有电梯很不方便,白杨有身孕时爬楼梯差点小产。蒋君超心疼爱人,商量后决定购买住房,他们拿出了全部积蓄,请示了周总理,并经过陈毅市长的批准,总算如愿以偿,拥有了自己的一栋私宅,命名为“小白楼”。 有了小白楼,白杨的才华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在小白楼里,白杨可以是祥林嫂,可以是金玉姬,也可以是冬梅。爱人蒋君超永远是她第一个观众,他的赞美,他的建议,经常会让白杨飞来灵感,一个个完美的艺术形象得心应手塑造出来。她还把创造祥林嫂这一角色的表演经验,写成《我怎样演祥林嫂》一文,收入《电影表演探索》一书出版,此外,她还将自己发表的一些短文编入《落入满天霞》,受到读者的好评,很快销售一空。 夜色中,园外法国梧桐的枝叶随风摇曳,园内种植满优雅的蓝玫瑰。每一朵花蕊的交融皆是一段诉不尽的浪漫情怀。蒋君超虽然与白杨不是原配,但白杨把蒋君超与前妻所生养的孩子视如己出。蒋君超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园内盛开的蓝玫瑰,虽然花开无语,但一份情却始终温暖于心,让蒋君超一点点去享受。当蒋君超得知白杨对蓝玫瑰情有独钟,这片花园便有了现世美满与隔世空灵的蓝玫瑰。 白杨为了电影事业曾发誓过不会生养孩子,然而,当遇上蒋君超之后便不再发这样的毒誓。她曾对同行的小姐妹们说,小白楼是沉湎于天伦之乐的甜蜜的好住所。她与蒋君超所生的一对儿女,再加上蒋君超与前妻所生的一双女儿都喜欢围绕她身边,听她讲故事,品尝她制作的蛋糕,试穿她赶制的衣服…… 然而,光鲜靓丽的一面总显示给别人的,有多少人能看到光鲜靓丽背后的暗淡?在小白楼里,白杨曾精心酝酿琢磨,甚至与同胞姐姐杨沫一起研究如何修改《青春之歌》这部小说。然而当《青春之歌》的女一号最终却不归属于她,情绪一度失落,是将《青春之歌》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的蒋君超一直站在她身边,一边为她擦拭眼泪,一边不时地开导她,慢慢也觉得四十岁的年龄确实演不了二十岁的林道静,最后主动提出放弃,理智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 后来,当蒋君超得知她要把自己从十一岁考进联华影业公司的历程写下来的想法,于是,默默地帮她搜集资料,为她安置好写作的空间。知道她伏案写作时喜欢吃乔家栅的糕点,便会不时地出门乘上无轨电车去乔家栅…… 白杨的《电影表演艺术漫谈》就是在蒋君超爱的感召下完成的。文中提到作为演员的三忌八诀,是她从影从艺收获的总结,对影剧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文汇报》将白杨这篇长达二万字的漫谈全部发表之后,有人羡慕有人妒忌,有人赞赏有人暗嘲,蒋君超搀扶着白杨,风趣幽默地说,我们回自己的小白楼,掌声与唏嘘与我们都无关。 然而,白杨还是没能越过风起云涌的历史浪潮。蒋君超进了干校那年,她也被关进了监狱。小白楼风雨飘摇,无数次毁灭性抄家令它遗失了所有珍贵的书籍、剧照和生活用品。沿街的窗子被“红卫兵”砸碎了,钉上了芦苇席,从那以后,小白楼很少能够透进一丝阳光;大门和墙上都贴满了大字报,被子床单上也写满了黑色的字。白杨一度精神失常,狠命咬烂自己的胳膊。 历史总是前进的。风雨过后是彩虹。小白楼傲然屹立在梧桐树的掩映之下,枝叶间透过的阳光好似给楼房涂上了一层银光。园中,蓝玫瑰静静地绽放,这是给脆弱的生命又一次重生的希望。从蒋君超的日记里能看出他对白杨一片深情。有一朵花对我格外情深,有一朵花开放在我心里。而事实上,蒋君超用其一生呵护这朵花。白杨的一部塑造宋庆龄形象的《洒向人间都是爱》,浸透了他深深的爱。 用爱浇灌的花朵特别保艳。蒋君超是赏着他心爱的花,安静地离世的。五年之后,1996年,白杨也是赏着蒋君超为她种植的花朵,平静地合上了眼。白杨夫妇的半身塑像现在伫在小白楼前,正凝视着日升日落与花开花谢…… 配图来源:网络 鸣谢:陈佩君女士赐稿分享! ![]() 作者简介: 陈佩君,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创作。诗、散文和小说均在《文学报》等报刊发表。2003年由北京文联出版社出版诗集《行囊》。2008年获上海市“五一文化“散文金奖,2008年获北京文学文学散文三等奖。2017年长篇小说《弄堂深处有人家》由丹飞传媒有限公司签订改编电视剧的合同。2016年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诗集《魔都咖啡》。2018年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无法刹车》。2020年获得上海苏州河公共艺术奖,并将获奖的诗镌刻于苏州河公共空间。2021年一首《永不消失电波》的诗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推送。如今仍以创作为业余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