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简化,不拘泥

 人老颠东 2022-06-22 发布于安徽
   姚志军,姚氏脉针流派,居下馆馆主。
图片
图片

图片
     前文《中医的逻辑与非逻辑》5000多字,重点希望是能把古人的底层逻辑说清楚,然后知道如何学中医,如何发展中医,如何创新中医。虽然不是直接从应用的层面上去说逻辑,但底层逻辑永远是应用的基础支撑。为了说得再清楚一些,让大家能充分理解个中之含义,本文想从中医的简化策略这一环节再展开一下。
前文提到,为了应对人体这样的一种无穷变化之状况,中医发展出了一套模糊判断逻辑体系,这套体系包含了三个环节:简化策略、经验逻辑、针药定式。常用的阴阳、五行、三焦、六经、八纲、十二经络等辨证方式就属于简化策略。其中的阴阳犹为基础,是中医思维的核心。
阴阳作为中医的一种简化策略,非常典型,也是非常简单,病位、病性、药性都可以用阴阳来划分为两类,极大地简化了对疾病的认知及治疗,算法简单而有效。现代人对阴阳概念普遍感觉陌生,同时因其含义多变而感玄妙且难以理解。其实阴阳只不过是古人很实用性的,把事物划分为两类的一种简单总结归纳方式而已(当然,阴阳还有其他含义,现在先简化一下)。今人也是一直在用的,比如白天、黑夜,这是一天的阴阳,把一天分成两个时段,但具体说哪个时段是白天,哪个时段是黑夜,这是模糊的,如果说18点是白天还是黑夜,也是模糊的。白天、黑夜的定义很模糊,用这样的模糊划分有时容易出问题,比如我们就不能跟美国人说:“明天白天的时候开个碰头会吧。”但仍然不影响这样的划分表述。还有男性、女性,这是把人群划分为两类,也是一阴一阳。但这个归类完全涵盖了吗?中性人算哪一类?做了(性别)手术的又算哪一类?的确这样的划分不完全,不能涵盖所有情况,但不妨碍男女的分类作用是巨大的,类似招聘时首先就是要注明是要招聘男的、还是招聘女的、还是性别不限。当然,有些工种只是分男女还不够,还要看性格。外向还是内向,这也是阴阳的划分。有些人就糊涂了,说白天叫阳,男性也叫阳,外向还是阳,这个阴阳概念定义不清啊。我只能说这种人很可爱,非常可爱。
图片
中医的阴阳与今人对白天黑夜、男性女性、内向外向的划分一样,也是具有实用性、模糊性、多样性的特点。所有的简化策略都是或多或少地具有这样的特点,否则就不叫简化。中医阴阳的多样化尤其显著,由于是二分,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二分,表里、上下、内外、左右、寒热、虚实都是二分,都是阴阳,就让我们有了多种角度来切入看待某种疾病。比如,我的一位表姨妈的父亲是一名民间老中医,他遗留下来一本心得中就提到:“用万能药粉,见有红肿属阳,热多,加川莲粉、三黄散,若见实块坚硬属阴,加多些红精,四生散二分这是用颜色质地来分阴阳,有很强的实用性。还有我的一位老师林柏先生,人称“小八师”,很擅长用阴阳来治疗脊柱侧弯,他的阴阳就是以脊柱骨盆为核心骨架,综合了左右、上下、虚实等概念。也是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
当然,阴阳策略并不能解决所有疾病问题,就如用内向外向不能完全解决人的性格问题,从而发展出四色人格、九型人格、MBTI16型人格一样,中医的简化策略又再发展出五行、三焦、八纲、六经、十二经络等多种模型。这些模型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分类简化,可以同时应用而不用拘泥。如果你的探索有效,当然也是可以再发展出类如四圈、七要素、十轮、二十四风等等简化版本也是没有问题的。我的姚氏脉针采用的则是以9种基础波形、左右组合81种波形来分类辨证的模式。虽然分类比较完全而精细,也同样是属于简化的模糊判断逻辑模式。
需要强调的是:以分类来简化,并不能完全概括为中医的简化策略。
如果把身体划分成上下两类,上病上治,下病下治;把身体划分为N类,每类一套治法,这些也都是简化,但不是中医的简化策略。这跟西医的心病治心,肾病治肾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疾病是一个人的疾病,是整体性的,而不是分区性的。分类简化是为了更清晰疾病的属性及其变化,而不是为了分区而治。所以古人才会强调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化,阴阳互根,所以才有阴病阳治,阳病阴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分类是第一步,分类之间的关系是第二步。有了关系才算是中医的简化策略。
如此,中医的简化策略有两种大的分类:
图片

1.分类关联诊治

类似阴病阳治,阳病阴治;或者治肝先实脾,补肾先补肺之类的。都是分类简化之后,根据类别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诊断治疗,从而体现疾病的整体性。
图片

2.分类趋势诊治

类似六经辨证,太阳病、太阴病自身就是一种体现了全身性的疾病类别,六经之间的联系是病情发展上的趋势联系,或者是共病的关系,而并没有分类之间的诊治关系。

图片

这是古人的经验,是否还有第三类?是否还可以发展出更多的中医的简化策略?这些都是有很多文章可以做的。张维波教授在一次对24原穴皮肤CO2呼出量的实验研究之中,通过聚类分析,就找出了两个分类系统:一个是由脾、胃、膀胱、肾、心、小肠组成,一个是由肝、胆、大肠、肺、三焦、心包组成。这个研究结果与我的临床研究结果是吻合的,在姚氏脉针的81种波形组合里有充分的体现,实际上是代表了人的左右两大运转体系,与中风的左右偏瘫有很强的关联。这个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深入研究一下。
中医的简化策略,分类是第一步,分类之间的关系是第二步。这两部的关键依托都是必须建立在对人体生理及病理的理解上。所以,阴阳的概念除了是物理层面的二分之外,为什么还会有阴阳二气互相转化、循环不息的概念理解,就是因为阴阳太极图是属于生理机制层面的理论,它为阴阳二分以及阴阳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生理层面的理论依据。分类是需要有生理的基础,才不会是空中楼阁,才不会是瞎想不落地的纯理论。而十二经络的发展,为什么会从更古时候的向心循环模式变化为一气周流的循环模式,也是从生理层面来解决经络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过程说明古人的策略是不断进化、不断完善的。
图片
归纳起来,分类简化、分类之间的关系、生理病理的三位一体,才是中医完整的简化策略。以此三个特点去深入发展,可以不拘泥阴阳、五行、六经,但是很自然的,它们会是很坚强的基础。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个在看你最有腔调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