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发现一座古墓,专家想去考察守墓人强烈反对,墓主是何来历?

 沧海一粟1951 2022-06-22 发布于江苏


在中国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当中,有无数古人所留下的遗迹,被岁月的尘埃所掩埋。

而在河北这片拥有着古老历史的燕赵大地之上,更是留下了许多悠久的历史。

例如遍布河北各地的人类早期遗址,以及各个朝代数量不等的古墓遗迹。

而就在河北张家口市附近,曾经发现过这样一座古墓:

这座被掩埋在深山当中的古墓,周围竟然有一片仿若世外桃源一般的村落。

而村里的人更是这座古墓世世代代的“守墓人”,他们安安静静地守护着古墓,几乎从不涉足外界。


可是,当有专家了解到这里有古墓、并且想要考察研究时,却遭到了这里“守墓人”们的强烈反对。

也正是他们的反对,最终,这座古墓被永远地“藏”了起来。

那么,这座古墓的墓主人究竟是谁,他又有何来历,能够让一整个村落的人都心甘情愿地世代守护着他呢?


一,塔儿寺村

绿草如茵,碧水蓝天,在河北张家口市风光旖旎的山麓当中,掩映着一座古旧的砖石高塔,它的名字叫做“炬禅师灵塔”。

相传,这座古旧的宝塔乃是金代正隆三年所制;

不过,比起这座塔,更让人感到神秘的,是塔所处的小山坡对面的一座石碑,以及它周围并未被现代生活所雕琢的、充满了古韵的小山村。

没错,这片山村,正是上文中提到的守护古墓的“塔儿寺村”。


在村中老人的叙述当中,早在宋朝年间,塔儿寺村附近曾经建起了一间小小的寺庙。

寺庙内有房有塔,附近的这个村落也因此被称为“塔儿寺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寺年久失修,在某一日的山洪当中被冲垮,直到金代才有人重修了这座炬禅师灵塔。

不过,塔儿寺村的来历,却是和村东的一块石碑、以及石碑后面经历了风霜雪雨的腐朽的古墓有关

——而在当地的传说当中,这座古墓的主人,正是中国远古部落的首领、也是神话传说当中的“主兵之神”:蚩尤。


相信不少人在看到“河北”和“蚩尤”两个关键词后,都会立刻想到那场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涿鹿之战”:

在《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中,“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后世人也为这场大战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例如在《山海经》中,黄帝和蚩尤曾经经历了九轮大战,在这其中,蚩尤还施法变出弥漫的雾气,想要困住黄帝,却被黄帝破除;


随后,黄帝又派遣应龙蓄水,想要淹没蚩尤的军队;

蚩尤则派遣出会呼风唤雨的风伯雨师,用恶劣天气来阻挡黄帝的进攻;

最终,还是黄帝请出了“天女魃”将天气放晴,遏制住了风雨、削弱了蚩尤的神力,从而一举战胜了蚩尤。


在记载中,战败后的蚩尤被黄帝杀死在了“冀州之野”,即如今河北的地界上。而在塔儿寺村的村民们口耳相传的故事当中,蚩尤死后,其一部分遗骸被埋在了塔儿寺村附近。

而在他过去率领的部落当中,有不少人选择留下为蚩尤守墓。

随着天长日久,逐渐在当地定居下来,由此代代繁衍,才形成了如今的村落。


二,“南蚩尤墓”

其实,早在古代,塔儿寺村还曾经一度由于贴合着通往京师的商旅要道,而感受过繁荣和热闹;

不过,时至今日,商旅古道早已经被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所替代。

而塔儿寺村也早已经成为了掩埋在青山峻岭当中的一个寂寂无名、近乎与世隔绝的小村庄。

不过,“桃花源”一样的位置,也让塔儿寺村内仍然保留着许多简单朴素的生活习惯。

例如当地的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中的也大多以种田、养牲畜为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简单普通的农民生活。


自然,这些普通的留守人员,还有着一个不普通的身份,那就是“守墓人”。

假如站在塔儿寺村的村口往东看,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就能看到一个高耸的、被岁月风化过的古墓坟冢。

而就在这个高大坟冢的一边,涿鹿县政府曾经在2010年刚刚立下了一个标注着“南蚩尤墓”的花岗岩石碑,以供外人来此凭吊、拜祭。


至于在这个花岗岩新碑的旁边,正对着进山的山谷位置,实际上还耸立着另一块早已不知年代的无字石碑。

这块碑的上半部分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形,下半部分却空无一字,摸起来光滑平整

——而即便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都早已经不知道这块石碑究竟是哪朝哪代的哪位祖宗所建,只知道在平时祭拜时,也会特地向石碑作个揖表示凭吊。


其实,这块无字的石碑和它后面的古墓一样,早就成为了当地的谜团之一。

可是,尽管不少人都认为这个“蚩尤墓”存疑,但当有专家来到塔儿寺村,希望能够对古墓进行考察和挖掘、揭开南蚩尤墓的“神秘面纱”时,却意外地遭到了塔儿寺村村民的强烈反对;

无论专家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是,塔儿寺村村民都坚决拒绝旁人破坏这块古墓。

不仅始终不肯让步,甚至对专家的反复游说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正是因为村民们的不配合,最终,这处“南蚩尤墓”还是保留了原本的风光。

不过,尽管拒绝了专家们的挖掘,但是对于外地人来此祭拜,塔儿寺村的村民大多还是比较欢迎:

尤其是在每年的清明前后,塔儿寺村附近可谓是十分热闹。

不仅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一览“蚩尤墓”的风景,甚至在疫情之前还有不少国外游客。

他们由于在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后对蚩尤生出好奇和向往,慕名前来塔儿寺村附近寻找蚩尤的痕迹。


而可想而知的是,由于长年累月和外界隔绝,因此,每年清明前后,也曾经是塔儿寺村少有的、村民和外界进行大量接触的时光。

不过,除了清明以外,在每年的各种大节庆之际,塔儿寺村的村民也会在南蚩尤墓的附近举办盛大的集会。

一边对于祖先蚩尤进行祭祀和缅怀,同时也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那些载歌载舞的村民的身上,背负的则是对一个古老历史的坚持和守护……


三,蚩尤之墓

实际上,有关蚩尤的死亡和埋葬地点,在历史上也有众多版本。

例如有传言说为了避免黄帝在杀死蚩尤后破坏他的坟冢,因此,蚩尤的手下将蚩尤分尸,带往各处埋葬;

也有说法是黄帝在战胜蚩尤后,原本对其“五马分尸”,没想到蚩尤在度过七七四十九天之后,身体又重新长合到了一起。

因此皇帝又将其尸体碎成九块,分别埋藏于各处,并且每个坟冢都相距遥远,这才导致了蚩尤的尸首散落各地。


无论是哪个版本,最终指向的都是一个解释,那就是蚩尤在华夏大地上确实有着多处墓地;

而在后人的记载当中,光是有文字记录的蚩尤墓地就足足有五处之多:

在《史记》当中,司马迁记载了蚩尤的墓地分别在山东寿张县,和山阳郡、即今山东巨野县东南两处;

同时,他也通过笔墨描绘出了两处蚩尤墓的磅礴又悲壮的气势,例如提到山东寿张县的蚩尤墓时,司马迁曾经详细地描述道:

“(蚩尤墓)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名为蚩尤旗。”


而在距离山东较远的河北省内,蚩尤墓更是有数处之多。

在这其中,尤以怀来县和涿鹿县保岱村的“蚩尤墓”更为人所觉得可信:

早在1882年,怀来县境内的“蚩尤冢”就被记录进了《怀来县志》当中,其中提到:

“上古蚩尤冢,矾山东十里。二土埠形圆长,前后相错,相传为蚩尤冢,即旧志所谓冢疙瘩也。”


这段话中不仅详尽地写出了蚩尤古墓的位置和模样,还提到了所谓“旧志”。

也就意味着这个“蚩尤冢”,早在清朝之前就已经存在多年;

不过,或许由于怀来县志所表述的内容过于清晰,在后人的寻访和考证当中,专家也在距离坟冢不远处发现了盗墓贼的挖洞痕迹。

其中的东西也有可能因此遗失在了大千世界当中。


除此之外,河北的涿鹿县更有蚩尤的“首墓”。

在涿鹿的县志中,“黄帝赶蚩尤来到历山下,擒杀蚩尤后将其身首斩为九块,分埋九处”。

在这其中,蚩尤的首级则被黄帝埋葬在了自己的属地、也就是涿鹿的地下当中,想要日日镇守着这位“手下败将”。

或许是为了佐证“蚩尤首墓”的真实性,在和涿鹿县中还有一个神秘的传说:

就在和保岱村相距不过十里的辉耀村北面,时至今日还有一大片红色的山岩。

相传这里是黄帝斩下蚩尤首级的位置,而蚩尤在被斩首后,鲜血染红了身下的土地,因此才留下了这一大片如同伤口一样的红色岩石。


如今,在科学熏陶下成长的我们自然知道这样的故事当中多少充满了传奇和神话色彩。

不过,在解放后,考古专家曾经对涿鹿县保岱村的蚩尤墓进行了考古挖掘和保护,并且在其中找到了和黄帝城中同期的各种彩色陶器碎片。

这也侧面证明了这一古墓确实为黄帝同期的坟冢,“蚩尤首墓”也因此被落在了这里。


除了以上这几处蚩尤的坟冢之外,在河北境内还有着无数有关蚩尤的传说。

例如有人曾经在冀州附近挖到了巨大而坚硬的骷髅残片、又有人说得到过长约两尺的蚩尤牙齿。

可是这些内容最终也没能得到证实,就像古代神话传说一样,在纷纷扬扬当中被历史的车轮碾碎抹进了尘埃……


四,结语

在诸多的文化记载和历史故事当中,蚩尤的面貌总是“亦正亦邪”。

有人说他是为华夏民族带来兵器的“主兵之神”,也有人认为其骁勇好战给中华大地带来了战争和灾祸。

然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不可否认的是,在历史的地位上,蚩尤也确实能够和炎帝、黄帝做到“平起平坐”的位置。

而近年来的官方和学者界中,更有承认并将蚩尤加进了“中华人文三祖”的行列当中。


同样,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在塔儿寺村守护蚩尤墓的村民们,何尝不是存有一份守护古老文明的虔诚心意呢?

泱泱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当中,有无数的精华等待着我们汲取,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应当持有守护历史、尊重历史的正确态度。

毕竟,以史为鉴,我们才能在腾飞的当下,更好地砥砺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