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曾是张朝阳的员工,靠短视频发家,如今身家60亿,凭啥

 朱小鹿 2022-06-22 发布于湖北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他是张朝阳最忠实的拥趸,为表达对偶像的致敬,其办公室里至今仍挂着与张朝阳的合影。

他还是最早被姚劲波挖掘,并参与中国第一个视频网站建设与维护的六个得力干将之一。

在互联网的站长时代,他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第一个10年的几乎所有兴衰风雨,并因此暗暗发下宏愿:

一定要做出中国版的Youtube。

然而有意思的是,命运的牌局并没有按着他的意愿发牌,他也固执地没能让命运如愿。

披着孤勇者的外衣,穿过互联网更替变革的血雨腥风后,他借势娱乐和娱乐圈,一口气做出三款爆火的短视频工具。

不仅曲线成就了自己的财富大梦,还意外地干掉了大佬马化腾的短视频微梦。

他就是中国网红第一操盘手:韩坤,人称“挖井的老韩”。

(韩坤)

韩坤不善言辞,却和超过3000位的娱乐圈明星保持着良好的互动。

他的公司被明星喜爱,被网红追捧,被市场拥抱。

他却说:

“人生就像打井,打井打到5米,没有水;打到15米,还是没有水,很多人就放弃了。

但也许水就在16米呢?认准了方向,一定不要轻言放弃。”

从穷人家的苦孩子,到市值10亿美元公司的老总,韩坤是怎样一步步挖通自己人生的财富之井的呢?

唯有参透他不敢平庸的拼搏经历,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

偶像的启发

1978年1月,韩坤出生在安徽怀远市涡阳县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那时,混乱的年代已经过去,一切百废待兴。

但人们的生活依然贫苦,特别是农村地区。

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存,也没有足够多的就业岗位。

饥饿、穷苦,依然是横亘在农村百姓面前的大山。

为了搬开这些面目狰狞的山峰,给困窘的人生找到一丝希望的光亮,无数身强力壮的农民,扛起铺盖卷儿进了城。

城里机会多,无论搬砖、抹水泥,还是扛麻袋、盖房子,只要能找着活儿干,日子就有奔头。

这样去打工挣钱的人多了,城市里便渐渐多出一种人:农民工。

韩坤的父母就是其中之一。

六七岁时,韩坤随父母一起,扛着行李卷儿,进了涡阳县城。

在那里,父母负责打工挣钱,韩坤认真读书改变命运。

作为无背景、无资源、无人脉的草根后代,韩坤从父母每天流淌的汗水里,认识并懂得好日子的来源。

所以,他读书很舍得玩命,而命运也慷慨地给了他奖赏。

1995年,韩坤高中毕业,如愿考上安徽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本科。

1999年,大学顺利毕业,顺利拿到铁饭碗的工作。

端上铁饭碗,一辈子不用愁吃穿了。

但在大学读书期间,已经见过世面的韩坤,却不那么想。

1999年的中国,电脑刚刚在全国普及,上网还是最原始的拨号登陆。

一场彻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互联网革命,正以星星点火之势,悄悄在北上广慢慢沸腾。

用电脑联网办公,是当时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接触到的。

好巧不巧,韩坤刚好成为那最幸运的少数人之一。

1999年的涡阳县,总共有2台电脑能与全国联网办公,刚好就在韩坤办公室。

平日里,韩坤工作也清闲,

每天上班,打开电脑,处理一下活儿,下班关电脑,走人,周而复始。

不到100天,韩坤就弄熟了所有工作的流程。

初入职场的新鲜劲头过去,工作总能很快做完,但多出来的空余时间,却无处打发。

于是越来越倍感无聊的韩坤,开始在工作之余,摸鱼上网逛论坛。

那时,中国互联网的网页还不多,有名的搜狐网,在张朝阳的捣鼓之下,也还是个刚刚诞生的“婴儿”。

韩坤一下子迷住了。

但与别人的沉迷上瘾式纯闲逛不同,韩坤迷恋的地方,是搜狐网的社会新闻报道。

彼时,纸媒还是主流媒介,但消息往往滞后。

而刚刚兴起的网络,则以及时报道新闻事件博取浏览量,因此消息更快更迅捷。

一次,韩坤的家乡发生一起热点民生事件。

几个小时之后,当地纸媒还在采访周边时,网络独家报道已经上线。

因为引发网民围观,很快当地有关部门便开始调查。

事件很快就水落石出了。

这件事之后,韩坤被互联网巨大的舆论力量,震惊了。

他像一只嗜血的鲸鲨,开始到处搜索了解张朝阳,了解一众互联网先锋。

丁磊、王志东、周鸿祎、马化腾、李彦宏等,这些几乎在同时段出道互联网江湖的大佬,成为韩坤每天激情昂扬的原动力。

靠近他们,并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成为韩坤彼时的梦想。

靠近偶像

2000年,韩坤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试着自己做了一个网站。

产品出来后,很快被远在北京的一个亲戚收购。

但人家也不是白白收购,还是有条件的。

他希望,韩坤跟着去北京待一年,做网站维护。

这位亲戚的报价比较高,韩坤很满意。

但是要去北京待一年的话,那么涡阳县的工作怎么办?

农村孩子能考个大学不容易,上完大学能有个铁饭碗工作更不容易。

父母本就希望他能借此翻身,将祖祖辈辈穷苦命运彻底改写掉。

所以坚决反对他贸然辞职。

但韩坤不抽烟,不喝酒,也不甘心整天打打字,写写档案,印印文件,甚至为了一点小事,低声下气地跟领导拍马屁。

这不是他喜欢的事,所以越干越憋屈。

搞网络相关,才是他的兴趣。

2001年初,几番挣扎之下,韩坤终于说服了父母,扛着铺盖卷儿,坐着绿皮火车去了北京。

韩坤自小在安徽长大,又在安徽读书,他从未走出过安徽,更别提北京了。

当绿皮火车到达北京站时,看着那里人来人往,韩坤起初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生怕自己掉队。

韩坤的亲戚,也是在北京闯荡的打工人,租住在北京永定路的一栋老旧筒子楼里。

房间不大,又接连摆着两台电脑,因而能容纳人的空间,就显得非常有限。

晚上睡觉,韩坤个头不高,也无法伸直腿脚。

为了维护好自己的网站,2001年一整年,韩坤都没有怎么出门。

他不是在做网站维护,就是在学习如何更好的维护网站,这让韩坤觉得日子很充实。

因为他又积攒了不少靠近偶像张朝阳的本领。

彼时,张朝阳的网站主编丁振辉,推出了一个“特别策划”的栏目,韩坤特别喜欢。

于是萌发了去那里工作的强烈渴望。

朋友劝他说:

“张朝阳是留学海归,在他的公司工作,怎么也得是北大清华那样的牛校毕业吧?

你一个二流大学的毕业生,怎么可能进得去?”

韩坤当然也有自知之明,可他还是不甘心,还是想试试看,万一成了呢?

主意打定,说干就干,韩坤给张朝阳投了简历。

结果,韩坤等到黄花菜都凉了,还是没有收到回复。

怎么办?

自己不能坐以待毙,既然投简历不行,那就改变一下方法,继续。

投递简历无果后,韩坤在张朝阳的网站泡了好几天,只做一件事:

给丁振辉负责的“特别策划”这个栏目找毛病。

几天后,他像做定投一样,每天给网站主编丁振辉邮箱写信。

内容以指摘那个特别策划栏目内容的不足和缺憾为主,每一天一封。

坚持到四个月时,日日被挑剔找刺儿的丁振辉,终于给韩坤回了一个电话:

“我们招实习生,一个月3500块,但前三个月1600块,你愿意来吗?”

150多天的坚持,终于迎来柳暗花明的时刻,韩坤高兴坏了。

放下电话,他立刻去找丁振辉。

就这样,韩坤终于在北京有了第一份工作。

不过令他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他竟因这份工作失声痛哭。

与偶像为伍

丁振辉安排给韩坤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网站做夜班编辑,职务名称:劳务员,岗位工号:没有。

这是韩坤北漂的开始。

身为夜班编辑,过得是日夜颠倒的日子:白天休息,晚上开工。

对韩坤来说,这种生活过得很累,但一想到这是偶像张朝阳的公司,又觉得过去的累不值得一提。

2003年上半年,韩坤已经从编辑小白长成业务最熟练的夜班员工。

为了奖励他,丁振辉将他转为白班编辑,工作时间:7:00—22:00,岗位工号:PT147。

这时,国内的互联网发展,已经度过了蛮荒时代。

丁磊、王志东、周鸿祎、马云等网一代创业大神纷纷下场,并渐渐崭露头角,打破了张朝阳一家独大的局面。

同时,“非典”爆发,所有人都放缓了前进的步伐。

但表面平静的互联网江湖,却悄悄兴起了一股薅张朝阳羊毛的“挖人”风。

韩坤头顶的一大批技术型领导,被逐一挖走。

大佬一走,媳妇熬成婆。

为了留住还能抗事的虾兵蟹将,张朝阳和丁振辉大笔一挥,提拔韩坤为高级编辑,薪水翻倍。

不久后,因为业绩出色,韩坤再次被升职,成为公司最年轻的主编。

这一年,韩坤26岁,朝气蓬勃。

2005年,韩坤获得公司的年度特别大奖:一辆市场价为20多万元的大众高尔夫轿车。

彼时,中国的私家车尚未开始大规模的普及,成为有车一族,是无数北漂人想都不敢想的。

韩坤也曾想过要有一辆自己的车,但没想到它会以这样的方式,这么快到来。

颁奖当天,韩坤终于能与偶像张朝阳合影留念,他激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韩坤像中了彩票大奖一样,忽然就迎来的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做主编期间,他鼓捣研发出来的一系列视频产品,正在为他人生的下一阶段,做着铺垫。

(韩坤与张朝阳)

离开偶像

2006年,中文互联网江湖开始诸侯割据、派系林立时代。

今天已功成名就的绝大部分大佬,大多在那一年开始跑马圈地。

周鸿祎离开雅虎中国,愤而创业,并制造了互联网2.0时代有名的“罗生门”事件。

抢购hao123网成功后,新产品“贴吧”又因超级女声节目的播出成名,春风得意的李彦宏,意欲步马云后尘,进军电子商务。

这一年,韩坤迎来了第一个人生机遇。

这年,蔡文胜组织第四届国际互联网中国站站长大会。

姚劲波找来韩坤、李善友等媒体人,畅聊已在美国出现的视频相关内容。

结果这么一聊,把韩坤聊得又想辞职。

他又一次背着铺盖卷儿,赶到姚劲波在北京回龙观租住的套房里,和其他几个人一起,开始创业。

这家公司,就是后来爆火出圈的酷6网。

回龙观在北京西四环外,一个叫东冉村的地方。

彼时的东冉村特别落后,姚劲波租的房子,是一套简易的毛坯房,共上下两层。

为了省钱,他们把二楼当做办公室,一楼则拿来做厨房和员工宿舍。

韩坤被推选为经理。

但自小没当过领导的韩坤,没有领导好大家的自信。

于是,大家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推举李善友做经理,韩坤做技术主导。

李善友毕业于南开大学,在张朝阳公司担任过的人力资源总监,后来还掌管过该公司的新闻中心,也做过编辑。

辞职来回龙观创业时,李善友已经在张朝阳公司做到了高级副总裁一职。

因此,他的组织、协调能力非常强。借了他的领导,酷6网很快进入正轨。

但此时,早有人比他们先行一步,走在他们前头。

2007年,韩坤的酷6网横空出世时,这些人基本上已经成功走过了前两轮融资,艰难地活下来了。

这一年,A站创始人西林将弹幕引入国内。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临,刚刚进入群雄争霸的中国视频行业,如遭遇海啸一般,哀鸿遍野。

酷6网也没能逃过此劫,还没火起来便陷入困境。

为了保住酷6网,李善友开始四处奔波,找可靠的投资人给网站续血。

陈天桥伸出援助之手,拉了酷6网一把。

2009年后,在投资人陈天桥运作下,酷6网成为全世界第一家成功上市的视频网站。

2010年,因大手笔签下世界杯直播权,酷6网成为世界杯的唯一中国直播商。

直播世界杯期间,李善友策划并推出了自制原创节目,和初代网红兽兽。

世界杯之后,酷6网火爆出圈。

这个过程,令韩坤收获了三个成果:

一是,亲眼见证了视频这个物种的巨大市场潜力。

二是,亲眼见证了一个公司CEO组织领导的全过程。

三是,结交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互联网创业兄弟。

然而,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几个人战略发展方向发生分歧,李善友出局。

李善友一走,酷6网就蔫了。

2011年末,韩坤看着这半死不活的网站,叹了口气,也绝望离职。

随后,他带着一定要做出中国自己的Youtube的宏天大愿,再次投身创业圈。

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令他出圈的,竟是网红娱乐圈。

成为新偶像

2012年初,韩坤在总结了酷6网失败的经验后,将创业的目标投向移动互联网领域。

彼时,因为3G网络的推广,智能手机大量上市。

相应的,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也与日俱增。

韩坤召集了自己的前同事雷涛等人,在北京安营扎寨,瞄准自己熟悉的视频领域,开始做产品找投资。

第一个给他投钱的天使投资人,就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失去公司,后来转型的张洪禹。

两人见面时,韩坤给张洪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人生就像打井,打井打到5米,没有水;

打到15米,还是没有水,很多人就放弃了。

但也许水就在16米呢?认准了方向,一定不要轻言放弃。”

还不到5分钟时间,张洪禹听完这个励志鸡汤一样的小故事,瞬间就懂了韩坤,给了他第一笔投资。

不过他还没把钱焐热,一个刚认识没几天的朋友就找到他,要卖产品给他。

他就是程一笑。

彼时,程一笑在创业困境中,他的产品还没有短视频化转型。

韩坤志在研发视频类产品,因此对程一笑当时只是动图工具的产品不感兴趣。

2013年,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正式来临。

这一年,新鲜好玩的各类短视频产品,纷纷上市,美拍、微视、小影等以主打图文为主的新秀逐渐流行。

不过很快,这些新秀产品就因形式单一,被大众用户厌倦。

韩坤和团队本来是跟在这些新秀后面,做模仿型的产品的,市场数据的反馈,令他如梦初醒。

为了获得用户青睐,韩坤和团队扭转研发方向,避开图文,而专攻真人真事拍摄。

经过连续三次失败后,韩坤和团队终于开发出第一款优质产品。

用这款产品,用户可以在10秒内完成视频拍摄。

简单,好用,还不占内存,是这款产品的优势。

但由于没有合适的载入渠道,产品上线后,连续几个月一直都默默无闻:

用的人少,知道的人更少。这可怎么办呢?

2014年8月,受韩国一项公益节目“冰桶挑战”的触动,韩坤以长期免费技术服务为交换,借势微博,推出国内版的“冰桶挑战赛”:

找122位明星,在72小时内,以击鼓传花的方式,一起在韩坤的短视频产品上发布冰水浇身的视频。

被邀请的人,要么在24小时内参与挑战,要么给渐冻症患者捐款100美元。

大赛推出后,一位叫刘作虎的手机创始人率先完成挑战。

然后他点名经周鸿祎、罗永浩、雷军等科技圈一众大佬。

其后,各类知名人士纷纷接受挑战,娱乐圈接受挑战的人数更是达到2000多人。

为了看名人和明星比赛,网友疯狂下载韩坤公司的短视频产品。

冰桶挑战赛爆火出圈,韩坤的第一个短视频产品也随之成为爆红黑马产品,成功扬名。

韩坤创业出道首战,实现四赢:

新产品成功出圈,成为领域内的领军者;

自己在创业圈有了名声,领导力首获认可。

海量明星用户和粉丝圈用户被沉淀,用户体量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者。

马化腾的短视频小组,被意外地甩在短视频领域的山脚下,一年后颓亡。

2015年5月,团队成员雷涛在网上看到一款德国的有趣软件,可以根据声音对口型,他觉得非常有意思。

第二天便跟团队商量,能不能对其进行创新,做出优化版的中文版。

韩坤与大家分析后,觉得可行。

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窗口期,韩坤一边让团队开干,一边去找钱。

这一次首先给了他天使轮投资的,是娱乐圈的顶流大咖李建和李冰冰。

两天后,团队将优化改进的对口型产品开发成功。

为了推出成功,韩坤借势当时如火如荼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

连上四期该节目后,这款全新产品,迎来爆发式增长,每天新增近200万个新用户。

半年后,它成为最火爆的全民休闲娱乐产品平台。

韩坤和产品一起,再次成功出圈,成为创投圈响当当的行业标杆式人物。

无数草根明星通过他的产品平台,实现了网红梦,视他为教父级网红推手。

但韩坤自己曾发下的宏天大愿,仍未实现。

偶像的大梦

2016年直播风,在互联网已呈越刮越火之势。

作为这一领域的后知后觉者,为分得一口羹汤,这年5月,韩坤又携手贾乃亮等明星,推出直播新产品——一直播。

借势微博的用户积累,和口碑积淀,以及众多娱乐明星的粉丝经济效应,上线首月,这款产品便实现流水过亿。

几个月后,这款产品成为中国最主流的直播平台。

2017年11月,韩坤当选中国短视频与直播联盟轮值主席,翌年5月,又当选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主任。

如今,比韩坤先期踏入,和同期开始的创业者,很多都已经消失不见了。

韩坤曾经仰慕不已的互联网初代大佬,也已踪影全无。

但韩坤和他的创业公司仍活着,而且仍被无数喜爱其产品的用户喜爱着。

创业的残酷与血腥,可见一斑。

从一个北漂打工仔,到成为创业者,再到成为中国短视频行业的标杆式人物,韩坤的中国Youtube梦仍未实现。

未来很长,他也仍然在路上,但此时的他,已与当初的不同。

他现在已是身家60多亿的新创业偶像。

韩坤的偶像,中国互联网教父张朝阳曾说:

“江湖还是那个江湖,但我已经不一样了。”

的确,旧偶像没落,新偶像崛起,创业的江湖,像极了一句千年古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草根的人生没有逆袭,所有我们看到的逆袭,都是经历磨难,踏平穷酸,冲破绝望后踏踏实实的认真打拼。

思想家荀子曾在千古名篇《劝学》中说: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创业,每一天都会遭遇万事开头难的窘境,坚持在难处练恒心。

那些我们曾经仰望的人,曾经无限崇拜的人,才会在人生的高光处,因欣赏而与我们为友。

偶像如光,梦想可期。

向偶像致敬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光而行,努力突破自己。

最后成为一束新的光,照亮新的人。

作者:朱小鹿&一点新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