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条列版)

 烟水散人 2022-06-22 发布于江西
[5]春加风药,谓羌活、独活、防风、 本之类,佐参耆之品;
能鼓清阳之气上升也。
[6]长夏身肢沉困,精神短少,加人参、麦冬、五味子,恐暑伤气也。
[7]加泽泻、茯苓、苍朮去脾湿也。
[8]肺中有热欬嗽,减人参、远肺热也。
[9]春加金沸草、款冬花,散肺风也。
[10]夏加麦冬、五味子,保肺气也。
[11]冬加连根节麻黄,散肺寒也。
[12]头痛加蔓荆子,引太阳也。
[13]痛甚加川芎,上行捷也。
[14]巅痛脑痛加 本,入督脉也。
[15]苦头痛加细辛,走少阴也。
[16]痰厥头痛,沉重懒倦,或呕逆痰涎,加半夏,生姜,治痰逆也
[17]口干嗌干,或表发热,加葛根,生津解肌也。
[18]大便燥涩加元明粉,血虚燥加当归,血实燥加桃仁,热实燥加大黄,
心下痞胀气不快加木香,食不消加砂仁,心下结热加黄连,
心下结气加枳实,胃气壅塞加厚朴。
[19]如胃中寒,或冬月,减去黄连,加炒干姜。
[20]胃痛加草豆蔻,胃寒或唾沫加益智,气满不快加白豆蔻,青皮
腹痛加白芍、甘草,审其有热加黄芩,有寒加官桂。
[21]脐下痛加肉桂、熟地黄。
[22]腹内身外刺痛,此属血涩不足,加当归以活血也。
[23] 下痛或急缩,加甘草、柴胡、以和肝也
[24]身重脚软,加防己、苍朮、黄柏,去湿热在内也。
[25]身痛发热,加 本、防风、羌活,疏风在表也
按:
</code>
<code>
篇名:内伤
条文:清暑益气汤清燥汤长夏湿暑交相病,暑多清暑益气功,汗热烦渴倦少气,恶
食尿涩便溏行,补中去柴加柏泽,麦味苍曲甘葛青,湿多痿厥清燥地,猪茯
柴连减葛青
注:[1]长夏之令,暑湿炎蒸,交相为病。
[2]暑多湿少为病,其证则自汗身热,心烦口渴,倦困少气恶食,小便
,大便稀溏,宜清暑益气汤,即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黄柏、泽泻、麦
冬、五味子、苍朮、神曲、甘葛、青皮也。
[3]若湿多暑少为病,则成痿厥之证,腰以下痿软,难于转动,行走不正,
两足欹侧,宜清燥汤,即本方更加生地、猪苓、茯苓、柴胡、黄连,减
去甘葛、青皮也。
</code>
<code>
篇名:内伤

条文:升阳散火汤 火郁汤
血虚胃弱过食凉,阳郁于脾散火汤,肌肤筋骨肢困热,扪之烙手热非常
羌独芍防升柴葛,人参二草枣生姜,火郁加葱减参独,恶寒沉数发之方
注:[1]二草,炙甘草、生甘草。
[2]恶寒,谓身虽有如是烙手之热而反恶寒。
[3]脉来沉数,则可知火郁肌里,宜以此方发之。
</code>
<code>
篇名:内伤
条文:白朮附子加味理中汤
内伤水来侮土病,寒湿白朮附子汤,涎涕腹胀时多溺,足软无力痛为殃
腰背胛眼脊背痛,丸冷阴阴痛不常,苍附五苓陈半朴,虚宜理中附苓苍
注:[1]东垣内伤热中之病,用补中益气汤;寒中之病,用白朮附子汤。
[2]寒中为水来侮土,寒湿之病,其证内则腹胀时多溺涎涕,
外则足软胛脊腰背睪丸痛。
[3]脾胃寒湿而气不虚者,宜用是方,即五苓散加苍朮、附子、
陈皮、半夏、厚朴也。
[4]若脾胃寒湿而气虚者,则宜用理中汤加附子、茯苓、苍朮是也。
</code>
<code>
篇名:内伤
条文:人参资生
资生脾胃俱虚病,不寒不热平补方,食少难消倒饱胀,面黄肌瘦倦难当
注:[1]缪仲醇制资生丸方,为脾胃俱虚,不寒不热平补之药。
[2]其所治之证,乃饮食减少,过时不化,倒饱胀闷,面色痿黄,
肌肉渐瘦,困倦无力也。
[3]方见诸书,故不录药味。
</code>
<code>
篇名:内伤
条文:清胃理脾
清胃理脾治湿热,伤食平胃酌三黄,大便黏秽小便赤,饮食爱冷口舌疮
注:[1]清胃理脾汤,即平胃散加黄连、黄芩、大黄也。
[2]酌三黄者,谓有热滞而不实者,不可入大黄也。
[3]伤食,谓伤食病证,如痞胀、哕呕、不食、吞酸、恶心、噫气之类
[4]更兼大便黏臭,小便赤涩,饮食爱冷,口舌生疮,皆伤醇酒厚味,
湿热为病之证也。
</code>
<code>
篇名:内伤

条文:理中汤
理中治虚寒湿伤,食少喜热面青黄,腹痛肠呜吐冷沫,大便腥秽似鸭溏
注:[1]白朮附子汤,治脾胃寒湿形气实者也。
[2]理中汤,治脾胃寒湿形气虚者也。
[3]虚者,其证食少,喜食热物,面色青黄,腹痛肠鸣,吐冷涎沫,
大便腥秽不臭,似鸭粪澄彻清溏也,故宜此汤。
</code>
<code>
篇名:内伤
条文:消食健脾
胃强脾弱脾胃病,能食不化用消食,平胃炒盐胡椒共,麦蘗查曲白蒺藜
注:[1]脾胃病中,有胃强脾弱一证,胃强所以能食,脾弱不能消化
[2]宜服消食健脾汤丸,助其消化。
[3]用苍朮、陈皮、厚朴、甘草、炒盐、胡椒、山查、神曲、麦芽、
白蒺藜,末,蜜丸服之。
[4]更节其饮食,自然脾胃和而能健运矣
</code>
<code>
篇名:内伤
条文:开胃进食
开胃进食治不食,少食难化胃脾虚,丁木藿香莲子朴,六君砂麦与神曲
注:[1]此方治不思饮食,少食不能消化,脾胃两虚之证。
[2]方即六君子汤,加丁香、木香、藿香、莲子、厚朴、缩砂、
麦芽、神曲也
</code>
<code>
篇名:内伤
条文:平胃散
一切伤食脾胃病,痞胀哕呕不能食,吞酸恶心并噫气,平胃苍朴草陈皮
快膈枳朮痰苓半,伤谷二芽缩神曲,肉滞山查面莱菔,滞热芩连柏大宜
注:[1]伤食等证,宜用平胃散,即苍朮、厚朴、甘草、陈皮也。
[2]快膈加枳实,白朮,有痰加半夏、茯苓。
[3]伤谷滞者,加麦芽、谷芽、缩砂、神曲。
[4]伤肉滞者,加山查。
[5]伤面滞者,加莱菔。
[6]有热者,加黄芩、黄连、黄柏、大黄、酌而用之。
</code>
<code>
篇名:内伤
条文:葛花解酲

葛花解酲发酒汗,懒食热倦呕头寒,参葛四苓白蔻缩,神曲干姜陈木青。
注:[1]伤酒宜用葛花解酲汤汗之,汗出立愈。
[2]其证头痛懒食,呕吐身热,倦怠而烦,似乎外感而实非外感,
皆因酒所致也
[3]方即人参、葛花、白朮、茯苓、猪苓、泽泻、白蔻、缩砂、神曲,
干姜、陈皮、木香、青皮。
</code>
<code>
篇名:内伤
条文:秘方化滞
秘方化滞寒热滞,一切气积痛攻方,巴豆醋制棱莪朮,青陈连半木丁香
注:[1]秘方化滞丸,治不论寒热一切气滞积痛,攻下之妙药也。
[2]即巴豆、三棱、莪朮、青皮、陈皮、黄连、半夏、木香、丁香也。
[3]此方出『丹溪心法附余』书中,屡试屡验,按证随引
量其老少虚实增损进退,以意用之,久久自得其效。
</code>
<code>
篇名:虚劳
条文:虚劳总括
虚损成劳因复感,阳虚外寒损肺经,阴虚内热从肾损,饮食劳倦自脾成
肺损皮毛洒寒嗽,心损血少月经凝,脾损食少肌消泻,肝损胁痛懒于行
肾损骨痿难久立,午热夜汗骨蒸蒸,从下皮聚毛落死,从上骨痿不起终
恐惧不解则伤精,怵惕思虑则伤神,喜乐无极则伤魄,悲哀动中则伤魂
忧愁不巳则伤意,盛怒不止则伤志,劳倦过度则伤气,气血骨肉筋精极
注:[1]虚者,阴阳、气血、荣卫、精神、骨髓、津液不足是也。
[2]损者,外而皮、脉、肉、筋、骨,内而肺、心、脾、肝、肾消损是也。
[3]成劳者,谓虚损日久,留连不愈,而成五劳、七伤、六极也。
[4]因复感者,谓不足之人,阳虚复感外寒,则损从皮毛肺始;
阴虚更生内热,则损从骨髓肾始;内伤饮食劳倦,则损从肌肉脾始
[5]此虚损成劳之因,然其证有五:一损皮聚毛落,洒淅恶寒欬嗽,
肺劳也。二损血脉虚少,男子面无血色,女子月经不通,心劳也。
三损饮食减少,肌肉消瘦,大便溏泻,脾劳也。四损两 引胸而痛
筋缓不能行,肝劳也。五损骨痿不能久立,午后发热,盗汗骨蒸,肾劳也。
[6]从下肾藏损起者,损至皮聚毛落则死也。
[7]从上肺藏损起者,损至骨痿不能起于床则终也。
[8]从脾藏损起者,或至皮聚毛落,或至骨痿不起皆死也
[9]虚损为七伤之证:一、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盖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二、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胭脱肉,毛瘁色夭,死于冬也。
三、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则意不存人,皮革焦,毛瘁色夭,
死于夏也。四、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
阴缩而挛筋,两 骨不举,毛瘁色夭,死于秋也。五、忧愁不巳则伤意,

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毛瘁色夭,死于春也。六、盛怒不止则伤志,
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瘁色夭,死于季夏也
七、劳倦过度则伤气,气伤则火愈壮,壮火则食气,故无气以动,
喘乏汗出,内外皆越,则气日耗,气日耗则死矣。
[10]虚损为六极之证:一、数转筋,十指爪甲痛,筋极也。二、牙齿动,
手足痛,不能久立,骨极也。三、面无血色,头发坠落,血极也。
四、身上往往如鼠走,削瘦干黑,肉极也。五、气少无力,身无膏泽
翕翕羸瘦,眼无精光,立不能定,身体苦痒,搔之生疮,精极也。
六、胸 逆满,恒欲大怒,气少不能言,气极也。
按:前人分七伤之证。似多不经。依『内经』改之。庶后学易明也。
</code>
<code>
篇名:虚劳
条文:虚劳死证
阴劳细数形尽死,阳劳微革气脱终,枯白颧红一侧卧,嗽哑咽痛咯星红
五藏无胃为真藏,形肉虽存不久停,一息二至名曰损,一息一至行尸名
大骨枯槁大肉陷,动作益衰精髓空,真藏未见一岁死,若见真藏克期凶
喘满动形六月死,一月内痛引肩胸,身热破 肉尽脱,十日之内不能生
真藏脉见目眶陷,目不见人顷刻倾,若能见人神犹持,至所不胜日时终
注:[1]阴虚之劳脉细数,则必形消着骨而后死者,阴主形也。
[2]阳虚之劳脉微革,则不待痿尽忽然而脱者,阳主气也
[3]五藏之脉无和缓象,为无胃之真藏脉,即形肉虽存,亦必不久于人世也。
[4]一息二至,损病之脉也。
[5]一息一至,行尸之脉也。
[6]大骨,颧、肩、股腰之大骨也。
[7]大肉,头、项、四肢之大肉也。
[8]枯槁者,骨痿不能支也。
[9]陷下者,肉消陷成坑也。
[10]动作精神渐衰,真藏脉不见,期一岁死,若真藏脉见,
遇所不胜之时日凶可期也。
[11]若真藏脉不见,有是证者,喘满动形,六月而死;有是证者,
五藏内损,痛引肩胸者,一月而死;有是证者,肉尽之处,皆枯燥破裂,
谓之破 ,身热不巳,十日内死。
[12]真藏脉见,目眶下陷,视不见人,顷刻而死。若能见人,则神尚未去,
至所不胜之日时而死也。
</code>
<code>
篇名:虚劳
条文:虚劳治法
后天之治本血气,先天之治法阴阳,肾肝心肺治在后,脾损之法同内伤
注:[1]后天脾胃水谷生化荣卫,故治法本乎气血。
[2]先天肾藏精气生化之原,故治法本乎阴阳。

[3]五藏虚损治法,俱在于后,而脾藏虚损治法巳载内伤,故曰同内伤也。
</code>
<code>
篇名:虚劳
条文:拯阴理劳
阴虚火动用拯阴,皮寒骨蒸欬嗽侵,食少痰多烦少气,生脉归芍地板贞
薏苡橘丹连合草,汗多不寐加枣仁,燥痰桑贝湿苓半,阿胶欬血骨热深
注:[1]此方即人参、麦冬、五味、当归、白芍、生地、龟板、女贞、薏苡、
橘红、丹皮、莲子、百合、炙草也。
[2]汗多不寐,俱加枣仁
[3]欬而嗽痰,加桑皮、贝母。
[4]嗽而湿痰,加茯苓、半夏。
[5]欬嗽、咯血、加阿胶
[6]骨蒸热深,加地骨皮也。
</code>
<code>
篇名:虚劳
条文:拯阳理劳
阳虚气弱用拯阳,倦怠恶烦劳则张,表热自汗身酸痛,减去升柴补中方
更添桂味寒加附,泻八升柴诃蔻香,夏欬减桂加麦味,冬欬不减味干姜
注:[1]此汤即人参、黄耆、炙草、白朮、陈皮、肉桂、当归、五味子也
[2]倦怠,懒于动也,恶烦劳动,则气张而喘乏也。恶寒加附子;
泄泻仍入升麻、柴胡,更加诃子、肉蔻、木香也。夏月欬嗽,
减肉桂加麦冬、五味子;冬月欬嗽,不减肉桂,更加五味子、干姜也。
</code>
<code>
篇名:虚劳
条文:六味地黄都气汤 味地黄汤 脉地黄汤 桂附地黄汤 知柏地黄汤
金匮肾气汤
肾虚午热形消瘦,水泛为痰津液伤,欬嗽盗汗失精血,消汤淋浊口咽疮
熟地药萸丹苓泽,加味劳嗽都气汤,引火归元加肉桂,火妄刑金生脉良
桂附益火消阴翳,知柏壮水制阳光,车牛桂附名肾气,阳虚水肿淋浊方
注:[1]午热,午后发热也
[2]水泛为痰,谓日食饮食所化津液,肾虚不能摄水,泛上为痰也。
[3]盗汗,谓睡而汗出,觉而即止之汗也
[4]失精,遗精也。
[5]消渴,谓饮水而即消,渴仍不止也。
[6]淋者,尿淋漓不利也
[7]浊者,尿之前后有浊液也。
[8]口咽生疮,虚火炎也。均宜六味地黄汤治之。
[9]劳嗽加味,谓加五味子,名都气汤也

[10]引火归原加肉桂,名七味地黄汤。
[11]火妄刑金加生脉饮,名生脉地黄汤。
[12]桂附,谓加肉桂、附子。
[13]知柏,谓加知母、黄柏。
[14]车牛桂附,谓加车前、牛膝、肉桂、附子,名桂附、知柏肾气等汤也。
</code>
<code>
篇名:虚劳
条文:大补阴丸 滋阴降火汤
大补阴丸制壮火,滋阴降火救伤金,龟板知柏地髓剂,二冬归芍草砂仁
欬加百味汗地骨,血痰金贝虚耆参,虚热无汗宜散火,有汗骨蒸亦补阴
注:[1]阴虚火旺,无水以制,宜用大补阴丸滋水制火。
[2]方即龟板、知母、黄柏、生地,为末,猪脊髓炼蜜为丸。
[3]若火旺无制,妄行伤金,肺痰欬嗽,宜用滋阴降火汤救其伤金。
[4]方即大补阴丸加麦冬、天冬、当归、白芍、炙草、缩砂。
[5]欬甚加百合、五味子,盗汗加地骨皮,咯血加郁金,痰多加川贝母
气虚加人参、黄耆。
[6]凡虚热如火烙手,无汗者为火郁,宜升阳散火汤,有汗者为骨蒸,
亦宜大补阴丸及滋阴六黄等汤也。
</code>
<code>
篇名:虚劳
条文:保元汤
一切气虚保元汤,耆外参内草中央,加桂能生命门气,痘疮灰陷与清浆
注:[1]保元汤,即人参、黄耆、炙草也。
[2]黄耆补表气,人参补里气,炙草补中气,加肉桂能生命门真气,
且能治小儿痘疮灰白、顶陷、清浆。
</code>
<code>
篇名:虚劳
条文:四君子汤 五味异功汤 六君子汤 七味白朮散 四兽饮
脾胃气虚四君子、脉软形衰面白黄,倦怠懒言食少气,参苓朮草枣姜强
气滞加陈异功散,有痰橘半六君汤,肌热泻渴藿木葛,虚疟六君果梅姜
注:[1]治气虚兼气滞不快,依四君加陈皮,名五味异功散
[2]治气虚兼有痰饮,依四君加橘红、半夏,名六君子汤
[3]治气虚肌热渴泻,依本方加藿香,木香、葛根,名七味白朮散。
[4]治气虚久疟留连不愈,依六君子汤,君草果、乌梅、生姜、名四兽饮。
</code>
<code>
篇名:虚劳

条文:芎归汤 开骨散
一切血病芎归汤,产后胎前必用方,气虚难产参倍人,交骨难开龟发良
注:[1]芎归汤,即川芎、当归,又名佛手散。
[2]气虚产难或时久伤气,依本方倍加人参。
[3]临产交骨难开,依本方加整龟板一具,本人梳下乱发一团,
他人梳下之发亦可,名开骨散。
</code>
<code>
篇名:虚劳
条文:四物汤 圣愈汤 六物汤 味四物汤 骨皮饮
调肝养血宜四物,归芎芍地酌相应,气虚血少参耆补,气燥血热知柏清
寒热柴丹炒栀子,但热无寒丹骨平,热甚苓连寒桂附,止血茅蒲破桃红
注:[1]调肝养血宜四物汤,即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
[2]酌相应,谓补血用白芍、熟地,破血用赤芍,凉血用生地,气虚血少,
宜加参、耆,名圣愈汤。
[3]气燥血热,宜加知蘗,名六物汤。
[4]血虚寒热往来,宜加味四物汤,即本方加柴胡、丹皮、炒栀子也。
[5]血虚惟发热不恶寒,宜地骨皮饮,即本方加地骨皮、牡丹皮也。
[6]血分热甚,依本方加黄芩、黄连。
[7]寒甚加肉桂、附子、破血加桃仁、红花,止血加茅根、蒲黄炒黑。
</code>
<code>
篇名:虚劳
条文:八珍汤 十全大补人参养荣汤
一切气血两虚证,八珍四物与四君,气乏色枯毛发落,自汗盗汗悸忘臻
发热欬嗽吐衄血,食少肌瘦泄泻频,十全大补加耆桂,荣去芎加远味陈
注:[1]气虚,四君子汤。
[2]血虚,四物汤。
[3]气血两虚,八珍汤。
[4]八珍者,即四君、四物也。
[5]若有气乏色枯,毛发脱落,自汗盗汗,心悸健忘,发热欬嗽,
吐血、衄血,食少肌瘦,泄泻等证,则宜十全大补汤
即八珍汤加黄耆、肉桂也。
[6]人参食养荣汤,即十全大补汤减去川芎,更加远志、五味子、陈皮也。
</code>
<code>
篇名:虚劳
条文:小建中汤 黄耆建中汤 当归建中双和饮
虚劳腹痛小建中,悸衄之血梦失精,手足频热肢酸痛,芍草饴桂枣姜同
卫虚加耆黄耆建,荣虚当归建中名,温养气血双和饮,三方减饴加地芎
注:[1]诸虚劳极,里急腹痛,宜以小建中汤温和脾胃。

[2]并治里虚心悸,衄下亡血,夜梦失精,手足烦热,四肢酸痛,
血液亏损等证
[3]是方白芍药、甘草、饴糖、中桂、大枣、生姜也。
[4]若卫气虚者,加黄耆,名曰黄耆建中汤。
[5]若里不急、腹不痛有是证者,则当以温养气血,用双和饮,
即此三方减去饴糖,加入熟地、川芎,乃八珍汤减人参、白朮、茯苓,
加黄耆、中桂,盖以补阴血为主也。
</code>
<code>
篇名:虚劳
条文:补肝汤
补肝汤治肝虚损,筋缓不能自收持,目暗 无所见,四物酸枣草瓜宜。
注:[1]补肝汤,即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酸枣仁、炙草、木瓜也。
</code>
<code>
篇名:虚劳
条文:加味救肺
加味救肺治肺损,嗽血金家被火刑,归芍麦味参耆草,百花紫菀马兜铃
注:[1]加味救肺饮,即当归、白芍、麦冬、五味子、人参、黄耆、炙草、
百合、款冬花、紫菀、马兜铃也。
</code>
<code>
篇名:虚劳
条文:天王补心
天王补心心虚损,健忘神虚烦不眠,柏子味苓归地桔,三参天麦远朱酸
注:[1]是方,即柏子仁、五味子、茯苓、当归、生地、桔梗、丹参、人参、
元参、天冬、麦冬、远志,朱砂、酸枣仁。
</code>
<code>
篇名:虚劳
条文:归脾汤
归脾思虑伤心脾,热烦盗汗悸惊俱,健忘怔忡时恍惚,四君酸远木归耆
注:[1]悸,心自跳动也。
[2]惊,目触物骇也。
[3]健忘,言事易忘也。
[4]怔忡,心冲动甚也。
[5]恍惚,心时不明也。
[6]方乃四君子,加酸枣仁、远志、木香、当归、黄耆。
</code>

<code>
篇名:虚劳
条文:人参固本汤丸 保元生脉固本汤
固本肺肾两虚病,肺痿欬血欲成劳,二冬二地人参共,保元生脉脾同调
注:[1]人参固本汤、丸,即人参、天冬、麦冬、生地、熟地也。
[2]依本方再加保元之黄耆、炙草,生脉之五味,三方合一,
名保元生脉固本汤。
[3]同调,谓同调脾、肺、肾三经虚也。
</code>
<code>
篇名:虚劳
条文:逍遥散
逍遥理脾而清肝,血虚骨蒸烦嗽痰,寒热颊赤 不快,妇人经痛脉虚弦
朮芩归芍柴薄草,加味栀丹肝热添,肝气滞郁陈抚附,热加吴萸炒黄连
注:[1]是方,即白朮、茯苓、当归、白芍、柴胡、薄荷、甘草也。
[2]肝气热,依本方加炒栀子、丹皮,名加味逍遥散。
[3]肝气滞加陈皮,肝气郁加抚芎、香附
[4]肝气郁热,加吴茱萸、炒川黄连。惟薄荷只可少许为引,不宜多用
</code>
<code>
篇名:痨瘵
条文:痨瘵总括
痨瘵阴虚虫干血,积热骨蒸欬嗽痰,肌肤甲错目黯黑,始健不泻下为先
注:[1]久病痨疾而名曰瘵
[2]瘵者,败也,气血两败之意也。
[3]有阴虚干血者,有阴虚积热者,当以诸补阴药治之。
[4]肌肤甲错,谓皮肤干涩也。
[5]目黯黑者,谓目黑无光也。
[6]始健,谓初病尚壮;不泻,谓久病不泻也,二者皆可以攻下为先治也。
</code>
<code>
篇名:痨瘵
条文:痨瘵总括
痨瘵至泻则必死,不泻能食尚可痊,初取利后宜详审,次服柴胡清骨煎
虚用黄耆鳖甲散,热衰大补养荣参,皮热柴胡胡连入,骨蒸青蒿鳖甲添
阴虚补阴诸丸剂,阳虚补阳等汤圆,欬嗽自同欬嗽治,嗽血成方太平丸
注:[1]痨瘵之人,病至大便泄泻,则必死矣。
[2]若不泻能食,尚堪任药攻治,故可痊也。
[3]初取利后,审其热之微甚,人之强弱,若热甚人强,宜用柴胡清骨散。
热不甚人弱,宜用黄耆鳖甲散。热微人弱、宜用十全大补、
人参养荣等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