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信阳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2-06-22 发布于山东

       早在8000多年前,信阳境内淮河两岸就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夏商时期,信阳就已建立了申、息、黄、弦、蓼等诸侯国。到了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即将信阳划为全国八大茶区之一,宋代苏东坡赞誉“淮南茶,信阳第一”。
      周宣王将信阳地增封申伯,称申国。隋大业二年(606年),改申州为义州,后定名义阳郡,统五县:义阳、钟山、罗山、礼山、淮源。唐申州义阳郡属淮南道,领3县:义阳、钟山、罗山。五代仍称申州。宋开宝九年(975年),改义阳郡为义阳军。属西北道。废钟山县入义阳。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因避太宗赵光义之讳,改义为信,称信阳军,领信阳、罗山2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军称府,十五年改为信阳州,均领信阳、罗山两县。二十年徙州治于罗山。隶属汝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信阳州,废县,属河南行中书省。四年(1371年)属中都临濠府。七年(1374)年改属汝宁府。十年(1377年)降为县。成化十一年,(1475年)复升为州,属汝宁府,领确山,罗山两县,后确山改属汝南府辖。
       民国2年(1913年),废州置县(一等县),属汝南道。民国22年(1933年)2月属河南省第九督察区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