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市场都普遍预期5月LPR将会下调,但出来的结果还是超出了预期:向来活跃且下调幅度偏大的1年期LPR报价这次纹丝不动;而向来调整幅度小、多持平的5年期以上LPR,却较4月大超预期地下调15BPs至4.45%,这也是自2019年8月LPR定价机制改革以来该品种最大的单次降幅。 数据来源:Wind。 为何LPR报价1年期不动,而5年期以上大降? 下调5年期以上LPR的直接原因显而易见,主要是为了稳增长刺激经济。受国内疫情反复的影响,截至今年4月,我国12个月社融滚动投放量为32.2万亿元,较3月减少9000亿元。其中,12个月人民币信贷滚动投放量为19.4万亿元,较3月减少1万亿元,信贷降幅已超过了社融整体。而信贷在社融中的占比仍高达60%,因此,要稳定实体企业的融资,关键的抓手就在于信贷。 从信贷结构来看,人民币贷款中,今年以来中长期贷款的占比出现明显下滑,4月中长期贷款占比为36.2%,较年初1月大幅回落35.2个百分点;短期贷款占比也下降86.8个百分点至-58.9%。虽然4月人民币贷款仅为6454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4500亿元,但其中有近80%都是票据融资贡献的。4月票据融资的占比较1月大幅飙升75.3个百分点至79.8%,可见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非常疲弱。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占比都大幅下降,说明实体企业对后市经济发展预期不乐观,没有融资需求。因此,需要明显降低中长期贷款利率,来刺激企业的融资需求增长,进而拉动经济。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近期,中央政府和各部委频频召开会议,为稳增长、促信贷不懈努力。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对房地产市场,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月23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高规格、大范围地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部署推进当前和下一阶段信贷工作。会议要求,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发挥补短板、跨周期调节的作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主动发力、多作贡献,股份制银行要充分挖掘潜力,大型城商行要发挥区位优势,共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会议强调,以适度的信贷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平衡好信贷适度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同日,人民银行召开全系统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部署落实稳定信贷增长工作措施。会议要求人民银行系统引导金融机构全力以赴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积极挖掘新的项目储备,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对接新的有效信贷需求。由此可见,监管机构对人民币贷款问题高度重视。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地方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据经济观察网报道,该会议通知直达各省、市、县(区)。在这关键时刻,召开全国稳经济的动员大会,将政策精神传达一通到底,参会人数之众实属罕见。这一方面说明当前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府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坚定决心和克难奋进的态度。预计后续货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存量政策将不断地落实,新的增量政策将可能在出台的路上。 货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最重要的政策是降低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作为在社融占比过半的贷款责无旁贷。从贷款成本来说,银行短期贷款的利率锚定1年期LPR,而中长期贷款的利率以5年期以上LPR为基准。5月大幅下调5年期以上LPR报价,将可以有效降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利率,带动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刺激实体企业的中长期贷款需求,以发展生产,扩大经营,拉动经济。 前期出台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为5年期以上LPR的下调铺好了路。4月,央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加上年初以来累计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8000亿元,相当于全面降准0.4个百分点,以及创设各类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受此影响,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的资金利率中枢自4月以来大幅下行。5月隔夜(DR001)和7天(DR007)回购利率均值分别较3月下行58BPs、48BPs至1.35%、1.62%。市场最有代表性的利率DR007已逼近首轮疫情爆发2020年5月时的水平。市场流动性极为宽松,资金成本短期快速大幅下降,为5年期LPR大幅调降创造了条件。 数据来源:Wind。 为何5月不调整1年期LPR?根本原因在于近期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和4月下旬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已下调10BPs。 我国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经历了放开管制、优化上限形成方式到逐渐锚定市场化利率的过程。2015 年10 月,人民银行放开对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简称利率自律机制)成员在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内自主确定存款利率水平。2021 年6 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由存款基准利率乘以一定倍数形成,改为加上一定基点确定,并引导中长期存款利率下行,优化存款期限结构,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今年5月9日,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 年期LPR 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及时高效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给予适当激励。这对银行的约束具有一定的弹性。 央行数据显示,2022 年3 月,新发生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优化前的2021 年5 月下降12BPs。期间1年期LPR下调了15BPs,5年期以上LPR下调了5BPs,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月度均值下行了31BPs。总体上,存款加权利率的水平与国债收益率较为接近,但变化幅度最接近1年期LPR。 数据来源:Wind,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