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书分享 | 这是一些关于北京的书,希望对你了解这座城市有所帮助(下)

 心尧九十八谈 2022-06-22 发布于北京

第316篇

【心尧爱影视书籍】

📚

上一篇关于北京的几本书发出来之后,得到很多共鸣。有人说:“我家也有很多关于北京的书。” 还有人说:“期待下篇。”

对于这座城市,我们有着同样深沉的热爱。

所以我决定不犯懒,把下篇也整理出来。又精选了几本,一起来看看吧。

1.《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全集》、《颐和园排云殿-佛香阁-长廊大修实录》

两本关于颐和园的书。在众多有关颐和园的书籍中最喜欢、也是我觉得最值得分享的。

第一本《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全集》,全彩插图版。虽然年代较早,纸张没有很精美,但里面的知识内容一点不差。

首部长廊彩画故事全集 · 一百余则神话传说典故 · 一百余首传统古体诗词 · 八大古代文人风雅之爱 · 二十五面长廊匾额解读

—— 封底推荐语

打小儿去过无数次颐和园,从一开始只顾着跟冰场上傻玩儿,到后来背着相机着重练习拍摄风景,再到现在开始关注颐和园里的古建、彩绘、佛像、摩崖石刻。

这个过程,似乎是我与颐和园相识许久的一场缘分。初见时相识浅浅,只觉得它是美丽的;熟悉后深入了解,惊叹于这美丽背后那深沉的历史和集大成的造园艺术。

但从来没认真关注过长廊上的这些彩画。

看到这本书,才知道彩画里包含着如此多的典故、成语、传说、神话与历史。每一幅都是个久远的故事,每一幅都凝结着画匠的用心。

颐和园长廊彩绘大体分为四个类型:人物画、 花鸟画、 山水画、 古建画 。

等以后专门去好好欣赏这些彩画吧,致敬古人的绘画技艺,也致敬今人的修复工艺。

哦对了,这本书最后还附有长廊分区示意图以及长廊彩画位置表,方便大家前去一一对照欣赏。

(附两张去年白露节气我们去颐和园拍的长廊,寂静无人的时候很美)

第二本是《颐和园排云殿-佛香阁-长廊大修实录》,非常细节和专业的一本关于维修颐和园的技术书。

太行业内部的知识我看不懂,但并不妨碍我从这本书里学到很多古建筑相关的知识,更珍贵的是书里有许多从游客角度看不到的内容和图片。

我更加喜欢这些线描图,比沥粉贴金、朱漆黄瓦的建筑本身更耐看,也更能读懂一座古建筑内部的结构与样貌。

书里有我老爸的名字,我想他应该很引以为傲,虽然他从来没在我面前表现出什么。

手艺人大多都宠辱不惊,默默地、安静地做自己分内的事情。用一生尽一事,这大概是那辈人最普遍的品质了。

2.《北京四合院建筑》

“北京四合院是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的雏形产生于商周时期,元代时作为主要居住建筑大规模出现在北京,明清两朝得到长足发展……。”

—— 本书作者马炳坚(前言)

这本书曾被我当作教材,学习过关于四合院的各种基础知识。

忘了这书是怎么到我手里的(可能是从我爸书柜里顺回来的哈哈),内页发现有作者马炳坚的签名。

四合院是北京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了解了它,便最能读懂北京的风土人情、胡同生活以及蕴藏在四合院背后的尊规礼仪、宅位风水、天人合一的建筑艺术。

一点基础知识:

(1)四合院的基本格局:

  • 一进院落:有正房(北房),两侧各有一间耳房,正房对面是南房,又称倒座房。(如没有南房,则称三合院)

  • 二进、三进、四进、并列式院落、带花园住宅

(2)四合院宅门的等级与种类:

  • 广亮大门:仅次于王府大门的宅门,是具有相当品级的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门形式。位于宅院东南角,一般占据倒座房东端第二间的位置。进深方向尺度明显大于倒座房,非常突出。

  • 金柱大门:型制上略低于广亮大门,与广亮大门的区别是门扉设在前檐金柱之间,而不是设在中柱之间。

  • 蛮子门:是将槛框、余塞、门扉等安装在前檐檐柱间的宅门,门扉外面不留容身空间。型制低于广亮和金柱大门,一般商人富户常用。

  • 如意门:是北京四合院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在前檐柱间砌墙,墙上居中留一个尺寸适中的门洞,门洞内安装门框、门槛、门扇以及抱鼓石等构件。两只门簪迎面多刻“如意”二字。

  • 小门楼:墙垣式门的一种,比起屋宇式门等级要低得多,纯砖结构,构造简单。

  • 西洋式宅门:是清代中期以后,西方建筑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晶。

3.《古都遗韵丛书》(全四本)、 《京都叫卖图》

《古都遗韵》这套书前后去了很多次书店才买齐四本,还算是有缘分吧。

方砚老师画的插图,有着旧日街头的感觉。

第一卷《回望古城》,再现清末和民国年代老北京四九城,城内牌楼和街道。

第二卷《追忆百业》,画说老北京商铺、老字号的形象。

第三卷《逝水胡同》,追忆北京老胡同原始风貌、市井生活、悠闲时光。

第四卷《流年市井》,讲述老北京人的市井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

每一本聚焦老北京一个方面,从淡淡的色彩和不多的文字中感受流逝的时光以及消失的市井生活。

《京都叫卖图》的作者康士丹(Samuel Victor Constant,1894-?)是一位久居北京、对中国民俗很有研究的美国人,用他特有的笔触和感受记录了老北京的百行百业。

说起叫卖,我对于它的所有了解都是从相声里知道的。老段子《学叫卖》里能听到很多叫卖声,带着这些印象再来看这本书,有一些竟也能唱上两句了。

感谢相声事业给我们普及的基础知识。

仔细一看,作者还给每种吆喝都标上了声调,太细致太可爱了。

某天我们在胡同儿遛弯儿,巧遇一位回民大哥在卖牛肚、酱羊蹄,吆喝声很有特色,遂录下:

4.《百年城迹》

这本书我们之前专门为它写过一篇文章,可见对它的喜爱和重视。(如有想阅读详细内容的朋友可以点这个链接:好书分享《百年城迹》

把它放在下篇结尾的地方,像是压轴儿的明星一样,大戏在此。

从上篇第一本《帝京景物略》开始,到下篇最后一本《百年城迹》结束,我们的文字跟着书本进行了一次时光穿梭。

就像是一次轮回,我似乎置身于辉煌巍峨的古代建筑面前,触手可及;而一眨眼又回到现实,面对残垣断壁与了无痕迹,遥不可及。

北京城是怎么没的,《百年城迹》会告诉你。北京城未来什么样,估计没人会知道。

就希望那些展望,不变成失望。

————

爱北京,爱它的昨天和今天。

一直很认同的一句话:“你可以不爱它,但你别毁它。

我希望北京是一座温柔的城市,温柔地对待生活在这里以及将要生活在这里的,所有人。

当然,你也要温柔地对待它,才行。


- FIN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