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离心压缩机组的系统结构比较复杂,其运行状况决定于机组本身的特性、工艺管网的配合性能和安装质量等条件外,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员主要应做到: 1. 严格按照按照编制的规程精心操作,正确开、停机组,确保安全运行。由于压缩机组的类型和驱动方式不同、用途不同、开停车的操作方法不同、运行条件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应根据机组的特性、厂家的使用说明书、以及试车的记录情况等编制出自己的操作规程和维护规程。 2. 在生产过程中,加强观察机组各类检测仪表显示的参数并做好记录。并按照点检标准要求点检。
3. 加强设备运行中的维护。
4. 配合检修人员作好大、中检修工作。查处设备存在的隐患并及时处理。然后对其进行总结。 二. 试运行 1. 试车的目的 安装及检修完毕后,必须进行严格试运转,其主要目的: (1)检查设备各系统的装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检验和调整机组各部分的运动机构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 (3)检验和调整电气,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及其配套装置的正确性和灵敏性。 (4)检验机组的油冷系统,工艺管路系统及其设备的严密性,并进行吹扫。 (5)检验机组的振动、轴位移、轴温、压力等工艺参数指标及其设备设计、制造和安装质 量进行全面的考核。 (6)由于氧气压缩机对安全性的特殊要求,必须进行严格的以氮气为介质的试运转,在试车中应严格把求质量关,对发现的问题应查找原因,积极处理。以保证在绝对安全可靠的条件下进行氧气试运转。 2. 试运前的准备 (1)试运人员的组织培训,作好试运方案。 (2)单体试运。 (3)机组安装或检修后机械方面具备试运条件。 (4)工艺管路的吹扫。 (5)油系统的清洗调试。 (6)工艺、电器、仪表系统的检查。 3. 试运中及试运后的检查 压缩机组进行试运中及试运后,应对机组进行全面的检查、处理。主要包括:
(1)试运中:加强对电机、压缩机运行参数的检查、到现场的检查与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处理,并作好记录。 (2)试运后:根据试车情况检查
①机械:检查轴承、齿轮接触面、密封、连接对中等情况,检查试车中的异常部位。 ②仪控:仪控联锁是否灵敏安全可靠。 ③电控:对主电机检查。 ④综合:处理发现的问题。 压缩机组经检查后,还要进行再次负荷试车,稳定性试车,试车时间达到规程要求,经有关人员认定合格,即可填写合格记录,办理交接手续,交付生产。 三. 运行检查、维护与管理 离心压缩机是一种庞大、结构复杂、高速运转、高压、大流量的机器设备,日常必须进行全员的综合检查、维护与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1. 运行检查、维护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与岗位维护规程作业。 (1)检查机组运行参数、信号指示、运行设备进、出口工艺气体参数(温度、压力、流量、压差)。 (2)机组振动值、轴位移、轴承温度。 (3)机组气、油、水路阀门、导叶开度。 (4)检查油、水系统的压力、温度以及油路压差等。 (5)微机、阀门、运行设电器以及就地盘指示灯。 (6)厂房、隔音罩通风机的运行情况。 2. 现场运行点检、日检、周检以及综合检查 机组在正常运行中,要不断的监视运行变化,经常注意运行的变化趋势,防止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运行。 3. 冷却系统的操作、维护与调整 (1)参阅操作规程作业,正确调节开关阀门、调整水量、水压、水温至正常范围。 (2)维护与调整 ①风冷:主要是电机除灰。 ②水冷方面,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很多问题 如:中间冷却器水侧结垢、水侧堵塞、气侧脏污、水流量减少、进水温度升高,这些情况出现时,都会影响冷却器的换热效果。需要检修清洗。 4. 润滑系统的维护: (1)油箱检查: ①油位:保证各机组运行中,主油箱油位在2/3以上。对于氮压机,因主电机轴承依靠轴承油箱内无压油润滑,应注意电机油箱油位偏低时及时补加。 ②油质:根据规定,3个月化验一次油质。 (2)油泵检查:无异常声响,测量振动速度应<2.8mm/s。 (3)油冷却器检查:油温可以在规定范围内调节,油冷却器工作正常,无跑、冒、渗、漏,并在年度检修时对油冷却器清洗。 (4)油过滤器检查:油过滤器阻力<0.15MPa,并在年度检修时清洗或更换油过滤器滤芯。 (5)注意季节、昼夜温差对润滑油温的变化,要缓慢调整,以免对压缩机组振动造成大的影响。 (6)注意润滑油路系统的跑、冒、滴、漏对运行参数的影响。 总之,在压缩机组的辅助装置中,润滑油系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做为操作、维护压缩机组的相关人员,应该在机组检修后,对润滑油系统进行全面、认真的调试工作;在机组正常运行时,认真点检、加强维护、按照规程操作。 5. 尽量避免带负荷紧急停车 机组运行中,尽量避免带负荷紧急停车、只有发生运行规定的情况,才能紧急停车。当采取紧急停车措施后,应严格按照紧急停车规程检查。 6. 操作工的日常工作部分择录 (1)环境温度高时,应检查空透的冷凝水排放、空气过滤器的排灰情况。
(2)振动曲线趋势图的绘制。 (3)气体冷却器温度、油温、油压的调整。 (4)主电机振动速度的测量。 (5)机组润滑油的补充。 (6)设备卫生的清洁。注意:擦设备时不要靠近运转部位;不要用有油污的布擦气体的管路、缸体;不要触动仪控线路等。 7. 管理 (1)建立压缩机主辅机的设备档案,主要包括: ①压缩机主辅机的规格、型号、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及日期、设备重量、价格。 ②设备主要系统、结构、零部件图纸。 ③主要技术参数及其性能曲线。 ④主要部件的材牌号、成分、机械性能、耐热、耐腐蚀性能。 ⑤安装前质量检查、安装记录、日期和验收记录。 ⑥试运记录、次数以及累积运行时数。 ⑦开车投产记录、日期。 ⑧设备规程。 ⑨润滑记录。 ⑩设备检修方案、记录以及总结等。 设备技术档案要及时、准确、清晰、完整。 (2)设备备品、备件的管理 每台压缩机皆应根据实际具体情况。编制备品备件储备定额和消耗定额。储备足够数量备品备件,加强分类保管和管理,防止变形、锈蚀和损坏。 (3)开展设备技术改造、提高设备升级 组织各人员开展设备技术改造,但改造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和科学的分析,经过严格的审批。逐步消灭设备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设备的完好程度。 (4)设备故障、事故总结 及时总结问题,加强交流,吸取经验,防止类似故障、事故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