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出自余光中的《乡愁》) 在交通不便、通讯困难的古代,乡愁是游子挥之不去的梦魇;乡愁更是让游子触景生情的惆怅! 本文盘点10首五言游子唐诗,排名不重要,不可忽略,主要体会不同时期不同诗人如何表达“思乡”这一相同主题。 【10】 《蓟北旅思》 (唐)张籍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每天都在遥望故乡,徒然地唱着故乡的《白苎舞歌》,常常因为聚会送朋友归故乡,追忆起当年离别家乡的情景。不如意的时候还喃喃自语,几多乡愁也只有自己知道。离亭门外杨柳青青,朝南那面的柳枝都已经被我折光了。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旅居蓟北的游子归乡,都兴奋地接受送行者的折柳,送行者善解人意,都折向南生长的柳条相赠。南归行人之多与诗人独不得归形成对照,“众人皆欢我独悲”难怪多愁只自知。 【9】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北风落叶,鸿雁南飞,旅途漂泊的诗人不禁触物伤怀,留下滴滴思乡泪;江海漫漫,津渡何处?漂泊者的迷惘彷徨尽现笔端。 这是一首抒情诗,大概是诗人漫游长江沿途所作,当时正是秋季,天气相当寒冷,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流下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诗人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诗人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予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之中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 (图片来源于网络) 【8】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望着长江滚滚东去,不由想起自己滞留外乡已太久了,正思念着万里之遥的家乡准备归去,况且又正是秋风四起,山中已是落叶飘零的时节。这首诗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其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情。此时,诗人曾劝慰好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豪爽已经不复存在! 【7】 滞雨 (唐)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连绵不断的夜雨留滞在长安之夜;黯淡的残灯下,孤独的外乡客满脸愁容。我向往着的故乡,美丽的云水之地;即使做得是归乡之梦,也是不应该在这个下雨的萧秋。 这是一首羁旅诗,“独在异乡为异客”,孤单寂寞的处境本就容易滋生乡愁,更何况还是在秋雨绵绵的深夜? 此诗是唐文宗大和九年,李商隐进京悼念好友留京后所作。全诗主旨为思乡,但是了解李商隐写作风格的人都知道,诗人由于在牛李党争中长期受到排斥,常为前途命运感到迷惘和忧虑,若把此诗中的“故乡”理解成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归宿,是才显志成的美好境界;“归梦不宜”是不应该放弃和退却,而应该在坚持等下去,孤独愁苦之后,一定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若说这是一首托雨言志、寄意深远的“咏物诗”也不为过。 【6】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我和远方的亲人都在此时翘首相望;多情的人都怨恨长夜漫漫,整夜相思难眠。于是熄灭蜡烛,披衣走出门庭,望月伫立,更深露重、倍感寒凉。不能捧着月光送给你,只望能够在梦中与你相会。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看似平淡,但意境雄浑广阔,至今广为传诵。 ![]() (图片来源于网络) 【5】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铛声已经响起,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鸡叫声响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着青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野鸭和大雁正在岸边的池塘里嬉戏。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运用了十个名词,不同的组合可以使人联想到不同的画面,堪称“意象俱足”的佳句。 【4】 《杂诗三首·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您是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情况。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诗人用质朴平淡的白描手法,通过对话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思念,写得亲切、自然。可能在作者的心里,窗前的寒梅因为有着美好的回忆而不再是普通的花儿,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