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风化雨道家风

 纤尘文艺 2022-06-22 发布于新疆

 家是一湾湾小溪,滋润大地,涤荡尘埃。家是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润物无声。
  我的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不会引经据典,也不会高谈阔论。他们只会讲那些出自民间,根植于劳苦大众的最普通最浅显的道理。

  我们这些孩子在父母的眼中是掉入蜜罐罐的一代人。我们没有经历过饥寒交迫。也没有体会过食不果腹。衣食无忧的我们似乎有点忘乎所以。浪费粮食,随手倒掉食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情了。

  我上小学的时候,村里的孩子常常会聚集在一起追逐嬉闹。开心到极致,居然就有人掰了馒头做手弹,笑着跑着追着打着闹成一片。虽然我没有以食物为武器,但我却拣起地上的食物回掷他人,玩的不亦乐乎。
  母亲远远的看到,阴沉着脸走过来,一群孩子瞬间便安静了下来,母亲一改往日的亲和,低声说把馒头拣起来,拿回家喂鸡。我们便乖乖地拣拾着地上的碎馒头装进口袋。随即便做鸟兽散去。
  我怯怯的,心如小鹿,暗自思忖母亲会如何惩治我。

  晚饭的时候,母亲面色沉重地说:“你们这些孩子,把文化都学到了哪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们天天在背诵。老师难道没有给你们讲其中的道理吗?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难道你们不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吗?你的爷爷常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要念物力维艰。闹饥荒的时候饿死了多少人,树皮剥光,野菜吃光,我说过多少遍了,你们怎么都这样的无动于衷呢!”我低着头,关于饥荒的各种传说,母亲讲过很多,虽然并不都是她的亲身经历,但她是知道其中辛酸的。那么多的悲惨故事让她动容到泪眼朦胧。

  我不作声。母亲便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可浪费粮食了。掉在桌子底下的每一粒食物都会化作一只只蠕虫。每逢夜幕降临便会来噬咬我们的身体”。我微微一怔,仿佛看到一只只慢慢蠕动的蛆虫向我涌来。此后每每掉下食物我都会想起那蠕动的虫子,心下一紧,便规规矩矩地拣起食物。
  年岁渐长,也更见不得那浪费食物和资源的人。每每看到恨不能将其掌掴,以解心头之恨。母亲的这些道理粗浅而质朴。无庙堂之高也无江湖之远,却让我此生难忘,受益终生。胜过万语千言的说教。

  母亲常常对我们说,与人相处要多替别人着想,借了东西一定要“长”还。此中之长,便是偿还的时候一定要多一定要足。家里来了客人,我们小孩子绝不可先上桌。吃饭的时候也不可以敲碗敲盘,更不可以在饭桌上大声说话……这样的小规矩太多太多,不胜枚举。
  今日想来,母亲所讲的这些规矩大约也是千百个中国家庭的规矩。受中华传统文化濡染之深的中国人,大多都是这样勤劳质朴,谦和礼让。普通的家庭,家风都印刻在每个人的谈吐中,也流淌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那么安静,那么寻常。虽无《曾国藩家书》和《朱子家训》那般震撼,那般沁人心脾。却也道尽了中华之礼,中华之美。

  沧浪之水清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可以濯我足。让我们将中华礼仪的接力棒代代相传。让家如沧浪之水清,用以濯我缨。不做那沧浪之水浊,用以濯我足。

作者简介:王娟(王秀娟),文青一枚,南风画室创始人,目前生活在昌吉。两岁多受姑姑,堂哥启蒙,学习画画。重庆市美术专科学校毕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本科学历。普通话二级甲等,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中学美术教师资格证。2010年荣获太白杯诗书画大赛二等奖。2016年荣获第九届创意设计与艺术大赛二等奖。擅长写作,绘画。2018-2019在北京花鸟画院深造,花鸟师从徐湛老师,温庆海(雪鹄)老师,杨立祖老师。人物师从彭华竞老师。从事教培行业十余年,热爱绘画,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寓教于学,共话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