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占江南第一枝

 苍梧四宝堂 2022-06-22 发布于江苏
      从元朝开始,善琏湖笔逐渐取代宣笔地位,但制笔的品种基本还是局限于以兔毫为主,羊毫真正兴起要数清朝碑学的逐渐盛行。羊毫的辉煌时代应该在清朝中期才开始。
      清乾隆时,以行草见长的书家梁同书就力主用长锋羊毫,”以为“人人喜用硬笔,故枯,若羊毫并不然”。
        梁同书题写的三味书屋

     用长锋软毫,蘸墨饱满,运笔快速,并认为锋长则灵,软毫则遒,墨饱则腴,笔快则意出。梁同书书风娴熟,字体俊迈洒脱,不假修饰而自有一种娟秀之态。他所书碑版遍及寰宇,求书者接踵而至,连日本、朝鲜等邻国,都很重视其墨迹。日本江户时代最著名的书家市河米菴的书法风格就明显带有梁同书的影子,甚至市河米菴也是一个毛笔研究和收藏的专家,著有《米菴藏笔谱》,书中对梁同书有关毛笔的评价非常重视。具体可以参考前公众号文章《毛笔研究话笔谱》。

                     梁同书手札

                      梁同书小楷

      梁同书对毛笔的历史、制作、性能研究最深,曾著有《笔史》一书,当时制笔名工,如夏岐山、沈茂才、潘岳南、陆锡三等书中均有记载,他跟笔工的交往成为历史佳话,很多有名的笔工因为梁同书的推介而致富。

   陆锡三铭独占江南第一枝 (苍梧四宝堂藏)

       梁同书喜欢羊毫笔,笔工们自然争相献出自己最拿手的羊毫笔,因为一旦梁同书喜欢了,他的笔有可能一夜爆红,以后便不愁销路。可以想象,毛笔铭刻的文字也会极尽夸张之能事,陆锡三的“独占江南第一枝”可以说就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该笔为长锋羊毫,历经200多年,笔头依然完整,锋颖(黑子)清晰可见,可见做工之精良,陆锡山的名字能够写入梁山舟的《笔史》可谓实至名归。这还不算,再看该笔的铭刻,刀法之娴熟,字迹之工整圆润,本身就堪称精美的书法作品。梁同书能有这样的笔工朋友,无疑是很幸运的!

清朝中后期,因为梁同书们对于羊毫的喜好和推动,更是因为碑学的逐渐兴起,使得羊毫才开始真正成为湖笔的代名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