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是古今文人墨客之最爱,除了其本身质地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之外,砚台外形构思之巧妙,雕刻之精美,不仅使得书房生机盎然,也极大地提升了主人的层次品味。因为偶尔看到一块小巧别致的老坑蘑菇端砚并获得了它,于是逐渐对这种造型的砚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老坑蘑菇端砚 (苍梧四宝堂藏) 这种蘑菇端砚,观赏把玩的价值明显高于实用价值,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有些名家的蘑菇砚台,博物馆都难得一见,市面上更是千金难求。 顾二娘蘑菇砚台 (网络图片) 苏州清初顾二娘,制砚精巧,据说非端砚老坑石料不雕,一生作品不足百方,故极为珍贵稀少,市面上能有几方真品还是个问号。上图顾二娘款蘑菇端砚,以两个相对的蘑菇巧妙组成正方两面。拙中寓巧,天真可爱。但也有人认为,其蘑菇砚在设计上有点单调,蘑菇造型不能够浑然一体。审美问题,各有所爱,艺术本身难有绝对的标准。 顾二娘蘑菇砚 (日本赞交社) 而上面这方顾二娘蘑菇砚则更为朴素,方形圆角,更讲究实用性,蘑菇正方两面均可用,同时也带有装饰点缀的作用。 顾二娘澄泥蘑菇砚 (网络图片) 这方澄泥蘑菇砚,是马未都说曾经见过的一种,蘑菇被刻在砚口边缘,墨池是蘑菇的背面,虽然很朴素,但体现了巧妙的构思,匠心独运。 虽然,顾二娘流传于世的砚台可能多为伪作,包括众多刻“吴门顾二娘造”字样者。但根据美国著名学者高彦颐在她的《砚台的社会生命:清初的工匠和学者》一书中指出,顾二娘姑且可以看作是一个时代的超品牌,或者说“顾二娘造”已经成为那个时代一方好砚的制作标准。 纪昀(晓岚)款 坑仔岩端砚 (网络图片) 网上还发现尤荫款类似端砚,说明当时蘑菇砚比较流行,制砚者争相模仿,以可能是后来仿品。 尤荫款蘑菇砚台 (网络图片) 陈端友蘑菇砚 上海博物馆 陈端友这方蘑菇砚可以说是千姿百态,蔚为大观,这些干枯的蘑菇形态体现了制作者雕刻技艺之老辣,笨重的石料经过妙手剪裁,变得轻盈飘逸,就像是深山老林中的一位太极高人,举重若轻。正是他的蘑菇砚太过于惊艳,后来模仿者众,并成为海派雕刻技艺一个重要品种。 白端蘑菇 肖长培 (海派雕刻) 蘑菇砚 肖长培 陈端友蘑菇砚的影响不仅在沪苏一带,还扩散到其他省区 。山东人曹长明以家乡莒县浮来山石料雕刻的蘑菇砚也比较精彩。 仿陈端友蘑菇砚 曹长明 (网络图片) 红丝砚作为齐鲁大地一个名贵砚种,自然也不甘落后,蘑菇砚也是表现雕刻技艺的重要一点。 红丝砚 蘑菇 (临朐红丝砚博物馆) 红丝砚 蘑菇 (临朐红丝砚博物馆) 综上可见,陈端友的蘑菇砚影响比较广泛,其众星拱月、主次分明的气派,实用与奢华并存设计理念,很受追捧。 著名收藏鉴定专家蔡国声在七十年代末期,为了完成上海外贸领导下达的工艺品出口计划,到苏州办了一个澄泥砚厂,他到灵岩山寻找一种石料来替代澄泥,制成的蘑菇砚、竹笋砚大量出口。因为所制成的蘑菇砚等过于逼真,曾经被上面来检查的领导误以为是真的蘑菇,一时传为佳话。 澄泥蘑菇砚 蔡金兴 (苏州) 蘑菇砚,表现了手工艺人、文人墨客们的高超技艺和高雅的生活格调,也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文中图片除了注明外,其他大多来自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本人,手机:18761308649。 欢迎光临苍梧四宝堂微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