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静止的店名标牌 多年的习惯,吃过午饭就午休。可是医生说,这样对胃不好,那就随便写个小文,消消食吧。 走在街上,喜欢看一家一家的店名,一边看,一边心里默想它想表达啥意思。 我看见的店名往往分几种。 直接用老板的名字或姓氏命名。比如“某记”“张三李四”等。我这一说,你肯定想起不少店。比如“张记手擀面”,“老三肉食店”,哈! 前天早晨去荷花公园,回来走市场口往南的大街,习惯性读店名,看着看着就看见一家“玲姐烤串”,顿生亲切之感——虽然我跟它一点都不想干,但就是沾了一个“玲”字,忽然就很熟悉——这就是联想的作用吧! 还有一家店,我看了不由自主笑出来。店名我记得叫“老臭拉面”,当时我没看清“老”,只看见后面仨字——臭拉面,不禁心生疑惑,这是一种什么特殊口味的面?店家居然敢这么叫?后来定睛一看,呃呃呃,是漏读了!我们这里男孩子小名往往叫“老什么”,随意亲切,都是熟人朋友叫起来的。这“老什么”几乎成了一种姓名文化了! 还有一种店,一目了然地直奔主题,卖什么一看便知。像什么“知夏花舍”“遇见花坊”“木槿花开”等,一看就让人产生鲜花盛开的联想,浪漫的文艺气息扑面而来。当然还有“某某蛋糕”、“某某牛羊肉”、“某某大饼”……通俗易懂,它们和雅的共生共存,都是我们需要的。 还有细读很有意味的。比如“雪亮眼镜”——戴上眼镜,双眼雪亮;“一帘幽梦”卖窗帘的,挂上窗帘,做一个静谧的好梦;“明亮玻璃”,安上它,给你一片明亮的世界…… 当然还有一种店名属于莫名其妙的。看半天不知卖啥、干啥,不进去不知所以然。私以为,这样的店名是取得不够成功的,不管雅俗,总要让人一眼看出内里才好。 有的店名,存在了很多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也成为你的特殊记忆,每次从那里路过,你的脑海会瞬间浮出曾经的场景,你的朋友,你的爱人,你的青春……有的店名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这存在与消失之间,又上演了多少悲欢的故事? …… 一个个看似静止的店名,浓缩了种种生活场景;一个个店名,包含着一个个家庭的梦想和希望。一个个店名,一座座店铺,联通了你和外面的世界;一个个店铺,也包容着你的喜怒哀乐。 店名很小,其实也大。 |
|
来自: 新用户2022gC7Q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