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社八上4-3-5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南方经济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教师总结原因:④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工具。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1.南方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
>>>多媒体课件展示
宋朝时,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重要的粮仓。
>>>多媒体课件展示粮食作物——小麦
南方麦田面积迅速增加,许多丘陵山地种上了麦、粟、豆等作物。
根据下面的资料,归纳总结“苏湖熟,天下足”的原因。
资料一:两宋时期,苏州、湖州一带水利建设频繁,致使“低田常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而数百里之内,常获丰熟”。
教师总结:①重视水利,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灌溉条件。
资料二:“浙人治田比蜀中尤精,土膏既发,地力有余,深耕熟犁,壤细如面,故其种入土坚致而不疏,苗既茂矣。大暑之时,决去其水,使日曝之,固其根,名曰‘靠田'',根既固矣。复车水入田,名曰‘还水'',其劳如此。还水之后,苗日以盛,虽遇旱暵,可保无忧。其熟也,上田一亩收五六石。故谚曰‘苏湖熟,天下足’。”
教师总结:②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粮食产量。
资料三:北宋时,原产于越南中部的占城稻最早引进两浙等地,它具有耐干旱、稻穗长、生长期短的优点,政府大力推广。
教师总结:③新稻种的推广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资料四:据统计,宋代出现新稻种200余个,其中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常州地区就有60多个。
教师总结:④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推动了农业发展。
1.南方农业的发展——经济作物
>>>多媒体课件展示经济作物——棉花
北宋时,棉花在广东和福建普遍种植起来,到南宋后期扩展到长江流域。棉花在两宋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经济作物。
>>>多媒体课件展示经济作物——茶树
宋朝茶树种植很广,许多农民以种茶为生。南方的甘蔗、柑橘和荔枝等生产,也很兴旺,许多人家成为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者。
2.南方手工业的发展
>>>多媒体课件展示丝织品
北宋时,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多媒体课件展示丝绸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很多来自江浙。
>>>多媒体课件展示棉布
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纺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多媒体课件展示宋代瓷器——孩儿枕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多媒体课件展示南宋海船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3.南方商业的发展
>>>多媒体课件展示美国纽约时报对宋朝的评价
在遥远的11世纪,东方曾经有一个国家,它几乎占有了整个世界的财富,它所爆发的商业革命比西方早500年。这个国家就是宋朝。
——美国纽约时报
引出宋代商业发达:
农业、手工业的繁荣带动了商业的繁荣。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
①城市布局的变化
>>>多媒体课件展示唐代到宋代城市布局的变化
城市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的界线消除,店铺集中的地方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区。(打破“坊”和“市”界限)
②新事物的出现
>>>多媒体课件展示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交子。
>>>多媒体课件展示刘家功夫针商标及铜版
>>>多媒体课件展示关于纸币、商标、广告的资料
资料一:随着商业的繁荣,商品交易的扩大,金属货币越来越不便于贸易的往来。北宋时期,在成都地区出现了可代替铁钱流通的纸币“交子”。
资料二: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上方标明店铺的字号,中间绘有店铺的标志,下部还特别注明是“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如果要批发购买,还可以优惠。
教师设疑:从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来看,纸币、商标、广告的出现各有什么意义?
教师引导学校回答:①纸币比金属货币更方便携带和交换。
②商标可以让消费者容易分辨商品的来源,让生产者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
③广告可以引导消费者的选购,也有利于商家的经营活动。
总之,纸币、商标和广告的出现,说明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③商业城市
>>>多媒体课件展示宋代《货郎图》
由于商业的发展,宋朝的城市周围和农村的交通要道附近,出现大量贸易集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定居者,逐渐发展成为城镇。许多城镇的集市贸易十分活跃,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
>>>多媒体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
北宋时期的东京汴梁城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是当时汴京城内繁荣情况的有力而形象的证据。
>>>多媒体课件展示
南宋时期的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市场上来自全国各地以至国外的商品琳琅满目,国内外的客商络绎不绝。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一个北宋人要了解当时丝织业最高水平的情况,他应去的地区是(D)
A.河北和河南B.江浙和广东C.福建和广东D.江浙和四川
2.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C)
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闭关锁国的危害
3.进口的泰国香米因口感好、味道香而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其实,我国在宋朝时就引进了外国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它引进于(C)
A.泰国B.朝鲜C.越南D.印度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