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0621-冯相军: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校内提质减负措施(1)
2022-06-22 | 阅:  转:  |  分享 
  
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校内提质减负措施田家庵区第二督学责任区2022年6月2022年3月7日,安徽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校
内提质减负措施>的通知》(皖教秘【2022】124号),提出30条校内提质减负措施。30条提质减负措施分成3大部分,要求提质减负
要做到“三提高”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10条)二、提高作业与考试质量(11——20条)三、提高课后服务质量(21——30条)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10条)(10个坚持)10个坚持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培养什么人(1-2条)(二)怎样培养人(3-
10条)(一)培养什么人(1-2条)1、有德:第1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结合教学内容有机融入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心中培育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
,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的远大志向。2、有素养:第2条:坚持提升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
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注学习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关注反映学科本质和教育价值的核心内容的教学。课堂教学努力做到简约
高效,一课一得,课课有得,人人有得。(二)怎样培养人(3-10条)1、建立新的培养理念(第3条):(2摒弃,2改变)第3条:坚持
以生为本理念。坚决摒弃“唯分数、唯升学”的教学取向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精讲多练,强化运用,要面向全体,保证学习机会均等,积
极鼓励和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学习交流。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第4条)第4条:坚持关注学习心理。教师要了解学情,顺学而导,要建立民主平
等、合作互动、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多种机制激发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每学期每位教师视情选择1-3名学生作个案研究
与干预指导,使其综合素养有较大提升。3、规范强化教学管理(第5、9、10条)(1)强化备课管理:第5条:坚持强化备课管理。要深入
学习课程标准,做到达标但不超标,要系统研究、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争每节课有新意,每单元有突破,每学期有较大成效。要杜绝教
师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倡导个性化、多元化、创造性、集体式备课。3、规范强化教学管理(2)规范教学行为:第9条:坚持规范教学行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全力维护学生身心健康,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实施语言或情绪冷暴力,无特殊原因不得拖堂。教学中要体贴、关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习惯。3、规范强化教学管理(2)规范教学行为:第9条:坚持规范教学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要全力维护学生身心健康,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实施语言或情绪冷暴力,无特殊原因不得拖堂。教学中要体贴、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
,要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习惯。3、规范强化教学管理(3)优化教学评价:第10条:坚持优化教学评价。要对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不同的
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评价,杜绝随意性评价、盲目性评价和伤害性评价,要有意识地对教与学进行科学分析,运用分析结果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效益
。学校要建立常态化备课、听课、评课、巡课制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4、创新教学方式(第6-8条)第6条:坚持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等新型教学方式,形成富有活力、充满情趣、动态生成的课堂样态,使课堂成为师生思维发展、精神提升和生命成长的强磁场。要保证
学生课堂自主学习和同伴互助式学习的时间,课前要做好学生预习的安排与指导,课后要做好延展性活动的设计与推进。4、创新教学方式(第6-
8条)第7条:坚持开展项目学习。打破学科壁垒,积极开展跨学科学习、综合性学习、任务群学习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设
计探究方案,并按计划实施,形成项目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反思改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创新教学方式(第6-8条
)第8条:坚持融合信息技术。要充分体现教学资源的开放性、生活性、多样性和实效性,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以及智慧校园等平台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便教利学,恰到好处,既不能忽视,也不能过度。严格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选用标准
和进校管理,控制数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集体决策选用的教育移动应用,不得要求学生使用。二、提高作业与考
试质量(11——20条)(一)提高作业质量(11-18条)(二)提高考试质量(19-20条)(一)提高作业质量(11-18条)第
11条:完善管理制度。学校要严格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作业公示制、备案制等科学规范的作业管理制度,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
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关键性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形成学校统筹安排与教师常态化落实的系统性管理机制。(一)提高作业质量(11-1
8条)第12条:规范作业来源。严格落实“一科一辅”作业选用政策,不得要求或组织学生订购选用范围之外的教辅材料,建立每学期各学科作
业选用台账。学校要加强对作业来源及内容审核,组织教师围绕“作业选用与设计”开展校本研修,不断丰富校本作业资源,提高作业质量。(一)
提高作业质量(11-18条)第13条:统筹作业总量。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作业布置的审核与指导,确保各学科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总量控制
在合理范围内。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
,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要控制书面作业完成时间总量。(一)提高作业质量(11-1
8条)第14条:优化作业设计。教师应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情况,围绕作业的目标、内容、类型、难度和数量等要素,通过改编、选编和创
编等方式设计优质的基础性作业。要增强作业设计的整体性、结构性、关联性和递进性。设计探究性、实践性和跨学科综合作业,并利用信息化手段
不断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一)提高作业质量(11-18条)第15条:整合优质资源。学校要将资源的自主研发与外部引入结合起来,引导
教师充分利用皖教云等平台,将全省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作品等优质资源运用于实际教学。要开展常态化的校际作业设计分享交流活动,实现优质作业
资源的共建共享。(一)提高作业质量(11-18条)第16条:科学布置作业。学校要合理布置书面和实践活动等不同类型的作业。鼓励教师
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明确作业要求,创新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给
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避免将学生作业转化为家长负担。(一)提高作业质量(11-18条)第17条:认真评改反馈。教师要对书面作业
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规范,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不得使用侮辱、嘲讽言词或符号
批改、反馈作业。要积极开展作业面批与指导,注重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要通过学生作业的分析,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一)提高作业质
量(11-18条)第18条:正确引导家长。学校要通过家委会、家校互动平台等多种渠道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
和学习习惯,不布置额外的家庭作业,不加重孩子的学业负担。家长要督促孩子主动完成作业,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鼓励孩子每天阅
读课外书、进行体育锻炼,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二)提高考试质量(19-20条)第19条:压减考试次数。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
南》,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入学考、摸底考、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
织考试。小学阶段不得进行期中考试。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小学其他年级和初中各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七、八年级语
文、数学、外语可进行期中考试;八年级地理、生物学可在下学期进行期中考试和1次模拟考试;为适应学生毕业和升学需要,九年级语文、数
学、外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与健康可在上学期进行期中考试,下学期正常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后,在总复习阶段可组织1~2
次模拟考试。严禁抢赶教学进度、提前结课备考。(二)提高考试质量(19-20条)第20条:用好考试结果。学校考试一律实行等级评价
,一般分4至5个等级。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只可以适当方式逐一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在各类家长群传播。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
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初中各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考试成绩不得与升学挂钩。学校要运用考试结果做好研究与分析,切实改进课堂教
学,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三、提高课后服务质量(21——30条)第21条:明确范围时间。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保义务
教育学校和有需要的学生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时间一般从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开始。义务教育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
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提供延时托管服务。有条件的初中工作日晚上可设自习班
。三、提高课后服务质量(21——30条)第22条: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学校要坚持“五育并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段要求和学校
实际等情况,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个性化课后服务课程。广泛深入宣传开展课后服务的重要意义,将课后服务课程内容
、课程安排宣传到位。不得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集体教学,不得上新课、补课和考试训练,不得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三、提高课后服务质量(21
——30条)第23条:引导自愿参加。课后服务必须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原则,尽量吸引有需求的学生每周五天都参加课后服务。进一步规范
服务程序,主动公开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安全措施、收费事项等,为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提供便利,并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严禁
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课后服务。三、提高课后服务质量(21——30条)第24条: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
度。未经公示或公示内容与规定政策不符的不得收费,不得将规定时间、内容、范围之外的其他教学活动或服务事项当成课后服务进行收费,不得跨
学期预收费。在费用收取上,要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统一组织,不得通过家长代表、家长委员会或其他校外机构代收。严格执行课后服务费用支出
规定,严禁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挤占课后服务费。三、提高课后服务质量(21——30条)第25条:发展课后服
务师资队伍。争取编制增量,盘活编制存量。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专业和爱好特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后个性化课程。统筹区域内教师资源,组织
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鼓励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专业化课程服务。对参与课后服务的
教师及聘请的校外人员开展系统培训。三、提高课后服务质量(21——30条)第26条:探索“弹性上下班制”。各市遴选一个或多个试点
县(区)试行“弹性上下班制”。非试点县(区)要遴选若干所中小学校开展试点。学校要统筹安排好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课后服务及作息时间
,统筹安排好本校教师和校外教师资源,合理引导调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三、提高课后服务质量(21——30条)第27条:落实教师待遇
。完善课后服务参与教师补助办法和补助标准,保障增核的绩效工资及时发放到位。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
分配的重要参考。对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按有关规定和双方协议及时发放劳务报酬。(各校是否修订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聘、表彰奖励
等方案并经教代会通过)三、提高课后服务质量(21——30条)第28条:建立健全第三方机构准入退出机制。市、县教育部门可通过政府
购买服务等方式,适当组织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等第三方专业力量,供学校选择使用。要对第三方提供的课后服务内容严格把关。对出现服务
水平低下、恶意在校招揽生源、不按规定提供服务、扰乱学校教育教学和招生秩序等问题的,坚决取消培训资质。三、提高课后服务质量(21——30条)第29条:充分利用好校外优质资源。引导具备资质、规范的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为学校课后服务提供支持。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引导学生用好线上优质教育资源。三、提高课后服务质量(21——30条)第30条:强化安全管理。完善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强疫情防控及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校园及周边各类安全隐患。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演练,提高师生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坚决杜绝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献花(0)
+1
(本文系听月思雨00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