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把别人的无奈当作眼中的精彩​

 公众号陌上闲云 2022-06-22 发布于湖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陌上闲云,细数千家风和月


阡头野话,笑谈万古乾与坤

近日,与朋友一起到郴州游玩。

久闻“雾漫小东江”美名,一大早,我们就坐上游船,一览胜景。果然名不虚传,江之上,白雾弥漫、云蒸霞蔚,犹如仙境。

就在我们领略美景时,一叶扁舟映入眼帘。

小船穿过云雾,仿佛来自天上,幽幽驶入凡间。

一位老人蓑衣斗笠,站立船头,淡定自若,甩臂撒网。渔网“忽”的一下在云雾里散开。瞬间,网眼像一朵朵飞花,带着霞光与雾气,在水面上飘散。此情此境,游人啧啧称赞,但又不敢高声语,恐惊捕鱼人。

“仙境原来非梦幻,随风飘落在人间。”美哉,美哉!

待游船靠岸,就在我们对美景流连忘返时,我突然发现刚刚撒网捕鱼的老人正在不远处泊船小憩。

我来了兴致,走到他面前。

老人坐在岸上,双脚下垂踩着船板,摘下斗笠,解开蓑衣,正在往烟袋锅里装着烟丝。他六十岁上下的样子,满脸沟壑,皮肤黑黝黝的。

我说:大伯,辛苦了!

老人不紧不慢看了我一眼,没急着搭话,而是先把烟点燃,抽上一口,慢吞吞的说:有啥辛苦。

我问:您撒一次网,能捕多少鱼?

老人不屑,眼睛依旧望着远方,慢慢抽着烟,说:哪有鱼,做做样子嘛!

我不解:啊,水里没鱼吗?

老人继续望着远方,哀叹:这水哪有鱼啊,我是景区请来装样子的。

我恍然大悟,紧接着随口问:这一天给您多少钱啊?

可能是老人该去“捕鱼”了。他把烟袋收起来,麻利的从岸上跳到船,嘴上嘟哝着:哪有什么钱赚啊,卖点力气吃口饭,撒网去喽。

说完,老人挥动长篙,头也不回的走向云雾中。

我责怪自己不该问老人的收入,这是不礼貌的问题。

紧接着,我又陷入沉思——撒网的老人,真的不是渔夫吗?

回去的路上,我向导游求证了老人的话。

原来,1986年8月东江湖正式下闸蓄水,东江湖大坝高150多米,而小东江就位于大坝的下游,小东江的水从位于大坝底部100米深的坝底流出,水温常年保持在8到10度,水中早已无鱼。不少以前的老渔夫,被旅游公司聘请,专门负责表演撒网,每月有两三千元的工资。他们每天要重复撒网五六十次。由于长期在潮湿的江面工作,不少人患上了风湿,腰酸背痛,但为了生计还是要坚持。

至此,一切都明了了。

我突然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我们所看到的,“渔夫”在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撒网捕鱼,其实是纯粹的表演艺术。云雾缭绕的小东江就是这些“渔夫”的舞台。

有时,生活与艺术是混同的。

我所看到的人间仙境是艺术的表现,而整天撒网的老人却在辛苦无奈的生活。

明白事实的真相后,才发现,别人的无奈,竟是我们眼中的精彩。

我又联想到去古镇旅游的情形。

我去过不少有名的古镇。每个古镇都有不少原生态的居民在其中居住,他们穿着破旧的民族服饰,背篓抬筐,走街串巷,踩着青石板,在人群簇拥中挤来挤去,兜售一些土特产。游人在欣赏美景之余,也看着这些原住民晃来晃去,增添不少乐趣和融入感。

我从这些原住民手上买过东西。他们卖的大多是一些产自当地的小东西,算不上精品,价格也不贵,但从他们乞求的眼神中,能够感觉到他们的贫穷与辛酸。

原住民在游人如织的环境中,辛苦谋生,他们的家园挤满了不速之客。开客栈的、做生意的往往都是外来的老板承包,他们依旧贫穷,甚至还丢失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绿水青山。

而我们这些游客呢,到处张望,到处呼喊,到处炫耀!其实,是我们已经习惯了把贫穷当成风景,已经习惯了消费别人的无奈,把无奈换作我们眼中的精彩。

旅游,是抒发人生情绪的乐事,是极度感性的。感性之中,我们应该更理性一点,给当地人留一点空间,留一点尊重,让景区中少一些撒网的演员,多一点真正网有所收的渔夫。

离开小东江时,云雾把小东江彻底罩住了。

唯有那个卖着力气、潇洒撒网的老人清晰可见,在天地苍茫生活与艺术是混同的。中撒网。

愿他撒下的每一网,都能捕获善意的人心,而非无知的欢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