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军作品 | 周为民:眷恋中秋月

 公众号陌上闲云 2022-06-22 发布于湖南

写在前面: 月亮,是“辰宿列张”的自然天体,更是“悲欢离合”的情感符号。时下,中秋已过,“月有阴晴圆缺”,但举头凝望,当空皓月不就是那轮中秋圆月吗?拜读周为民中将的最新作品《眷恋中秋月》,感触颇深。文中,将军勾勒描绘了军旅生涯所到数地的中秋月的韵味与风情,行云流水,酣畅淋漓,笔下之辉犹如千里月华,皎洁浩荡。特别是文末记述的边关冷月,昭示了将军视死如归、殒身不恤的革命气节,读之潸然泪下。将军马一生、鞠躬尽,可歌可敬。
眷恋中秋月
作者:周为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年十二度月圆,总是中秋佳节时最美。每至中秋,人们都会赏月、拜月、祭月、咏月,借月抒怀,借月遐思,借月遥寄。“月明中秋”穿越了千年历史,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浑厚的文化基因,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汩汩流淌。

小时候,我盼中秋,念十五。过中秋的分量堪比过年。中秋节当天,在县城上班的爸爸,会带着月饼、糖果、猪肉赶回家,有时还带回几个小灯笼。妈妈围着灶台忙前忙后,想方设法做些好吃的。傍晚,全家人聚在院子里喝茶赏月闲聊,我和弟弟、妹妹们在满院子的月光下,提着花灯撒欢跑,甚是欢快热闹。
月亮升起一竿子高的时候,姥姥开始分月饼。她先按人数把一个月饼切成等分,每人吃一牙儿,象征着一家人团圆幸福,再每人发一整块。她边分月饼边念叨着“今时明月照古人”。姥姥说,中秋这天,月亮最圆最亮,世间人团聚一堂,天堂里的人也会聚在月上,人们通过拜月,寄托思念之情,与先人们一起品着美味的月饼,赏着美丽的月光。妈妈教我们几个小孩望月,辨认朦朦胧胧的嫦娥和玉兔。爸爸给我们讲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猴子掉到井里的惊险,拂去了我们的倦意。爸爸讲故事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遇事多动脑、多观察、多思考的烙印,懂得了做事不能像猴子那样不切实际,自作聪明,到头来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道理。
月亮升至半空,我们几个小孩踏着皎洁的月光,回到屋里,吟颂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似懂非懂地进入了欢乐的梦乡。
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但受浓郁中秋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有了“天上月圆,地上人圆”的朦胧认知。
上中学后,我学了杜甫的诗作《月夜忆舍弟》,理解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所蕴含的思念之情,也体会到,自古以来,每一个华夏儿女对家庭与团圆的那份渴望,都是人们心中最柔软最温馨的诗情。吃月饼、拜月赏月,无非是想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中秋是祖先早就给我们预留的团圆驿站。从此,我对中秋月有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高中毕业,我投笔从戎,来到祖国南疆。
举头望明月,月下谱忠诚。从军四十七载,我未能回老家过一个中秋,都是在火热的军营与战友们一起度过的。随着部队移防和岗位调整,我曾在湖南、粤北、八桂、边关等不少地方,度过中秋。虽然普天之下,都赏着同一轮明月,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韵味。我常循着历史文脉,设身处地的品味中秋月的款款风情。
我当兵入伍在韶关。韶关是唐代名臣张九龄的故乡。张九龄一生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张九龄诗作《望月怀远》中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国人皆之,经久传颂。韶关距我的家乡河北平泉有两千公里之遥。初到时,我饱尝了思乡之切、思亲之苦,感到韶关的明月,确有张九龄笔下的“天涯”之感。每到中秋,我都默默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当我手握钢枪,坚守哨位,凝望夜空,心中神圣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于是,我把浓浓的乡愁托付给岭南中秋月,告诉家人,卫国戍边是使命是责任,一家不圆万家圆,值!

或许是机缘巧合,离开韶关二十五年后,我又到韶关带部队多年。渐渐的,我摸透了韶关的历史肌理,心中越发热爱。中秋时节,我曾踏在珠玑巷里的石板路上追寻岁月流逝的斑驳,登过丹霞山一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到过南华寺感受六祖慧能的佛宗禅意,前往梅关古道,遥想当年虎踞龙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浑气势,还上梅岭寻觅过陈毅被敌困于绝境,写下《梅岭三章》的山洞,感受“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革命豪情。可以说,韶关的中秋月,磨砺了我的意志,开阔了我的胸怀。
当兵第四年,部队移防至湖南耒阳。耒阳是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刘备曾派张飞到耒阳督查时任县令的庞统。张飞饮当地水酒千杯不醉,还发现了庞统卓越的理政才能,惊叹不已,心服其才,遂举荐庞统为副军师。这一历史典故经久流传。杜甫晚年经耒水路过此地,写下了“耒阳驰尺素,见访荒江渺。孤舟增郁郁,僻路殊悄悄”的诗句。《新唐书》曾有杜甫在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的记载,故杜甫墓保留至今。我军建军初期,朱德、陈毅湘南起义后,挺进耒阳,打了著名的耒阳战役,建立了耒阳苏维埃政府,而后向井冈山进军,才有举世闻名的朱毛会师。

这里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闻名遐迩的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故乡。为了纪念蔡伦,人们在他的故宅处修建了蔡候祠。祠门镌刻“芳池月,故宅风存”的对联。蔡侯祠前有一个长方形的水池叫“蔡子池”,相传为蔡伦向故里乡亲传授造纸技术时使用过的漂洗池。池周围栽花植柳,绿树成荫。池水清澈如镜,池中央横跨一桥,桥上筑有“思侯亭”。
在耒阳,每到中秋,我都吟着杜甫诗,饮着张飞酒,望着芳池月,忆着红军情,在薄薄的“月光纸”上,写下对先辈浓浓的思念和对家人美好的祝福。
后来,我前往惠州、柳州工作。
宋哲宗八年十月,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谪惠州。东坡寓惠三年期间,“力必出己”、“志欲及物”,新极济世,勇于为义,为惠州人民所尊荣。西湖畔有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塔,名曰酒洲塔,东坡又称它为大圣塔。每到中秋月圆时,晚烟轻飘,微风荡波,塔影倒卧入水袅袅晃动,那景致就像一幅淋漓的水墨画。东坡常于夜半披衣而起,来到湖边欣赏古塔倒影,有一佳句流传后世,“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
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到了柳州,他登上城楼,眺望奇妙秀丽的山山水水,怀念遭贬的同僚、感慨国难民愁,心情沉重,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此时他体弱多病,来到偏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意志不颓,干劲不减,释放奴婢,开凿水井,兴办学堂,开荒建设。柳州人为纪念柳宗元,在柳侯祠书有一联,“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

我时常感念,苏东坡被贬惠州、柳宗元被贬柳州,仕途受挫,但并未消沉,反而广施仁政,有德于民。我每每望见两地的中秋月,都感怀万分,怀念两位先人,忍不住吟诵苏东坡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高唱柳宗元的励志名言“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从军多年后,我安家在羊城广州。由于公务繁忙,我常羁旅他乡,与妻女聚少离多,很少跟她们在广州度中秋。广府地区的中秋,与月亮相关的习俗很多。中秋节俗称“月光诞”,农历八月十四“迎月”、十五“赏月”、十六“追月”。中秋节当晚,一家人吃完团圆饭后,必须摆上各式果品进行“拜月光”的仪式。有天台的人家在天台,没天台的人家在家门前,摆开供桌,焚香礼拜,贡品除月饼外还有柚子、柿子、杨桃、芋头等。其中,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之意,而且“柚”与“佑”谐音,代表月亮护佑的美好意愿,是中秋节必备的应节食物。俗话说,入乡随俗。在广州就按广州习俗过,我常借着广州中秋月,祈福祈佑家人幸福安康。
说了这么多地方的月亮,我不得不提那一轮在我脑海中藏了四十余年,始终挥之不去的边关月。
七十年代末,南国烽烟骤起。我随所在的穿插先锋营,最先进入战场,最后撤离,荣立战功。战前,我为穿插先锋营起草的请战书上写到,“敢于为国牺牲奉献是军人的大忠大义,舍小家为大家是军人的大爱大勇。保家卫国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作战时,正值2、3月份,春寒料峭,边关月尽显冷峻与残酷。我在战场上经历了生死28天,遍览边关冷月的圆与缺。我时常望月生情,月圆乃祖国山河一寸未丢的豪情,月缺则昭示战友牺牲的悲壮。

望着那轮冷月,我忍不住怀念故乡温情脉脉的中秋月。但是,头脑里升腾起了“家要团圆、国更要团圆”的信念。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和战友们吟诵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千古绝句,意念坚定,斗志昂扬。月夜之下,我和战友们纷纷写了血书和遗书,坦陈愿为党和国家利益贡献自己的一切,在作战中冲锋陷阵,视死如归,殒身不恤!

(在战地指挥所留影,右一为作者)
试问边关冷月,对当年的热血青年,“犹记否”?
旧事已去,时光荏苒。
如今,我解甲归田,年届望七。中秋佳节,本可以静心赏月,但月圆人缺。望着一轮明月,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与我一起戍边卫国牺牲的战友,是他们用青春热血和铮铮铁骨,托起了今日的圆月。四十年过去了,共和国的旗帜上留下的英雄们血染的风采,愈加鲜亮夺目!我还想到踏月而去的爷爷、奶奶、姥姥、妈妈和岳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状的思绪。泪眼对月,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慈爱的目光。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我寄托月光告慰战友和亲人:我没有辜负您们的期望和嘱托,忠心耿耿,戎马一生。更让人欣慰的是,祖国正值七十华诞,国富民强,众安道泰!
(*文中插图除特殊标注外,均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