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姜彦宏老师,发信息给我:2003年非典还有印象吗?关于高考有什么可借鉴的?给学弟学妹们建议一下。钟南山院士是抗“非”英雄。近期,他又挂帅出征,投入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一线。他说:新型冠状病毒跟SARS病毒相比,尽管有很多的同源性,但是是平行的,完全不同的病毒,只是某些方面有近似的地方。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正在爬坡,但是相比SARS传染性没那么强。  是的,在我印象中,非典传染性很强很强。我当时理解是,非典病毒像僵尸一样,撞见谁,谁就倒霉,就会被“带走”。3月底,内蒙出现输入性传染病例。学校要求学生不能随意出门。接下来,通知一个接一个,要求也越来越严。 我们获取疫情的途径,一个是电视广播;一个是老师讲;再一个就是铺天盖地的小道消息。反正不管是哪个途径,都说非典很厉害,传染性极强。科学研究也证实了非典的这些特性。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非典病例8422例,死亡919人,病死率近11%,且治愈出院的患者后遗症很严重。而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致死率约2.1%(据2月3日早间数据)。接下来,非典造成的恐慌情绪开始在学生中蔓延。谈“非“色变。“非典”成了绕不过去的话题。 然后,关于高考要推迟的消息就传开了。听到这个消息,同学们的想法不一样,大体有两种:一种认为,推迟了,太好了,不用那么紧张复习,可以放松放松;另一种认为,就算是推迟也得考,躲不掉。说实话,我的心理是后者。不管怎么样,高考是躲不过去的。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该学还得学,该考还得考。于是,我继续按部就班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非典期间,从未离开过校门,全程踏实学习,基本没分心。我深知,我的任务是备战高考。后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非典被遏制住了。高考如期举行,我们如约奔赴考场,开启了新的人生。非典过去17年后,2020年春节期间,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随着疫情的持续爆发,武汉等多地封城,口罩断货,患病数字持续上升,牵动着亿万华夏儿女的心。 与非典时期不同的是,现在进入了网络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多元、时效更快捷、数量更巨大,由此造成的恐慌情绪比非典有所增加。但请学弟学妹们不要忘记,中国现在进入了新时代。我们的国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影响”。通俗点讲,厉害了,我的国! 现如今,国家的防控疫情能力大大增强。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全国多个医疗救治队驰援武汉,解放军支援湖北医疗队迅速集结抵达,医护人员冲锋在前、留下“最美逆行者”的身影,一件件防护服、一双双医用手套被紧急调运……2月2日,“武汉版小汤山”医院正式交付军方,既彰显了中国速度,也燃旺了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指日可待,胜利可期! 洋洋洒洒说了不少。我想,通过上面的内容,传递两个信息,也就是文章的标题:“没有久攻不克的疫情,只有如期而至的高考”。没错,疫情肯定会结束,而且会以中国的胜利告终。高考肯定要来,至于是成是败,就要看你的了。作为过来人,对高考的体会尤其深刻。人生中,会有很多很多次考试,不仅仅是高考。但高考极端重要,40多年来,高考始终佐证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条,譬如,高考是最公平的竞技起点,不论富贵贫穷,都可以通过高考打开新的大门;高考是圆梦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命运,所谓命运就是奋斗加机遇,而高考就是我们的机遇;高考可以让我们以后拥有更多选择,让我们有能力认识、探索并改造更广阔的世界。 高考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共识。若要探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具体期望,战胜高考肯定是不可或缺的。莫言在《陪女儿高考的一整天》中写道,“ 距离正式开考还有一段时间,但方才还熙熙攘攘的校园已经安静下来,杨树上的蝉鸣变得格外刺耳。一名穿着军裤的家长仰脸望望,说,北京啥时候有了这玩意儿?另一名戴眼镜的家长说,应该让学校派人把它们赶走。”足可以看出父母对于高考的心情。对于未出茅庐、未经世事、未入社会的学生而言,面对如此重要的考试,压力自然很大。对于高考的心情,既热切盼望,又忐忑不安。眼下,全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无形中,又给原本在风雨中招摇的考生心灵,蒙上了一层冰霜。心情可以理解。 如果我用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去劝慰学弟学妹们,肯定有人会说我虚假,说大话。那好,我现在给出务实的建议:努力学习、保持淡定、放眼未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给学生最好的忠告。别忘记,你们的身份是学生,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唯有学习才能成才和成功,唯有学习才有出路和出息。哥德说,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学习是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学习是灯塔,照亮前进之路;学习是粮食,补足精神之钙。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不学无术,不学无识,不学无前途。这次疫情防控,全国人民都信钟南山院士。为什么?因为他一直都在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学术,20多岁名牌大学毕业,40多岁赴英国进修,60多岁带领医护工作者抗击非典,如今80多岁的他依然挂帅亲征,赶到武汉,与“冠状病毒”战斗,着实令人佩服。因此,努力学习,学好知识,不仅对个人有利,更对国家有利。别忘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第一生产力。 有的学生可能坐不住了,开始烦躁、忧虑,担心这担心那,其实大可不必,疫情一定会控制住的,要坚定信心。特别是人民子弟兵天降火神山,一定会打一场漂亮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军队有光荣传统,军人有钢铁之躯,疫情面前,誓死不退。 除了焦虑外,有的学生会摩拳擦掌,热血沸腾。拥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说实话,疫情防控这事儿还轮不到在校高中生武装上阵,因为你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还远远不够。若真有那颗报国爱国的心,现在就要认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防疫要求,做好自身防护,力争在健康平安的前提下,把更多的时间、心思和精力用在学习上。这时候,心态一定要平和淡定,安心静心。风平浪静、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过好每一天,积蓄能量,持之以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读高中时,班主任姜老师曾说过一句话,记忆犹新:过去的都是死神,未来才是鲜活的。放眼人类社会,什么大风大浪,什么样的天灾人祸没有经历过。“俱往矣”。诗人食指曾写过一首诗《相信未来》。他讲道:“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未来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对正处于青春年华的学生而言,“好”的前提是,认真备考,积极迎考,从容应考。王尔德说,青春是惟一值得拥有的东西。宝贵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蹉跎或挥霍的。不要在本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更不要被突如其来的疫情乱了阵脚。一定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逐梦未来!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而优秀是靠未来检验的。未来更精彩! 远方不远,未来可期。高考临近,大战在即。加把劲,咬咬牙,静下心,好好学,是学弟学妹们当前最紧迫最亟需做的。特别是2020年,作为见证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学弟学妹们,你们的高考感悟与经历注定与众不同,在多年后回想时,定会成为人生中一道浓墨重彩的风景!最后,感恩老师。读书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老师的教诲犹在耳畔。衷心祝愿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吉祥。也真心希望学弟学妹们青春无悔,榜上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