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不仅考验免疫力,还有……

 公众号陌上闲云 2022-06-22 发布于湖南

不求真知灼见   

  只说肺腑之言

上面的钢琴曲不错,不妨边听边读。

这次疫情来袭,让人们明白,提高免疫力很重要。因为,免疫力低的人群,容易感染。

但是,随着疫情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疫情除了考验免疫力外,还考验人性。

有句话说,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从来没有变。

岁月静好时,人性藏得严丝合缝;遇到大风大浪,人性便原形毕露。

疫情面前,有人逆行而上,有人退避三舍;有人实话实说,有人瞒报漏报;有人当公仆做好事,始终与民心连心,有人耍官威要待遇,声称誓死不入院;有人在前方冲锋陷阵救死扶伤,有人在后方囤积居奇牟取暴利;有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毫无怨言,有人说着嗖嗖的风凉话永不害臊,等等,每个人都在本色出演。

是神是鬼,尽显真身;人之本性,一览无遗。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好的,但成长过程中所作所为不尽相同,习性有了差别,渐渐有了善恶之分。

为什么这12个字要放在《三字经》的最开头呢?

我觉得,在孩子为人之初,就要告诉他,做人一定要善良。这至关重要。

“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因为有了善良,世界才明亮美好,世界才精彩纷呈。因为有了善良,人们才能战胜困难,走出阴霾。

昨天,看到两则很温暖的消息,分享给大家。

一则是《跨越百年的医患鞠躬礼》。

2月22日, 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一位3岁的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阿姨鞠躬致敬。小患者有发热症状,核酸检测为阴性,治愈后出院。

巧合的是,上世纪初,时任杭州广济医院(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的梅藤根先生查房时,面对小患者的鞠躬致谢顺势回礼的一瞬,也曾被摄影师抓拍下来。

通过这件事,不少人说,希望医者与患者之间的尊重与关爱能够代代相传!

我觉得,说成善良的传承可能更贴切。

古语云:“心不如佛者,不可为医;术不如仙者,不可为医。”作为医生,心地要像菩萨一样善良,对待病人应该温和如春;医术要像神仙一样高超,对待病人应该妙手回春。

对患者而言,一定要认识到,生病时,不仅身体不舒服,心理也不舒服。经过医生的耐心诊疗以及劝慰开导,恢复如常。这个过程,“仙丹妙药”肯定起了作用,但起着关键作用的应该是“医者仁心”。

就像这次,钟南山院士挺身而出,之所以让人民信任拥戴,我想,技艺高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他的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而有的人身居高位,发了几百篇论文,夸夸其谈貌似很牛,倒头来却是纸上谈兵,误国误民。

“医者仁心”就是秉承善良之美;向医生鞠躬就是向善良致敬。

所以说,《跨越百年的医患鞠躬礼》,主题是善良。

还有一则消息,环卫工人主动打扫酒店。

武汉市沌口长江大酒店住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两批环卫工人。这群环卫工因为之前在协和医院西院保洁,出来必须要隔离14天,被安排住进酒店。

2月21日,环卫工人们退房后,酒店工作人员准备到房间进行消毒。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环卫工们所住的房间一尘不染,干净得完全不像曾经有人住过。原来,环卫工在离店之前,都主动做了房间卫生,而且是悄悄做的,没有声张。

人美在心灵,鸟美在羽毛。环卫工人每天都在干着脏活累活,衣服也极少有干净的时候,常常一身泥水。但他们拥有着善良、朴实的心灵。他们的美,让人感动。

1959年10月26日,国家主席刘少奇亲切接见全国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时说:“我当国家主席,你当掏粪工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人民的公仆。”

善良的人,都是一样的高贵。卑鄙邪恶的小人,穿得再好位置再高,也是短暂的、一时的,到头来终会被唾弃。

有句俗语说,好人有好报。然而,现实中的印象是,恶人常常会得逞。

其实,大可不必因此纠结。这两天,我看到连岳先生的一段话,说的很有道理:

人生很难的地方,就在于要等。你的能力,你的美德,它们得到的回报,几乎都不在当下,而在似乎很远的未来。这是人生的非线性发展,短期来看,好与坏,努力与懒惰,好像区别不大,但是到了某个瞬间,积累了品德与能力的人,层级突然就有个大跃升。

所以,我们一定要传承善良,保持善良,对自己好,对他人也好,何乐而不为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