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军校毕业后,分配的第一个单位是汽车三营。 报到当天,我很激动,心想苦读四年,终于从学员变成了军官,马上可以到部队大展拳脚了。 营区在城郊,位置不错。到了后,我发现办公楼很老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看着很舒服。正好七八月份,天气很热,屋内没空调,吊扇很卖力的呼呼呼的转,似乎“年龄”不小了,偶尔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在条件上,我是有思想准备的,那时基层连队都很艰苦,基础设施跟院校没法比。 营里编制了好几个连队,我还要往下分。营领导告诉我到二连当排长,鼓励我好好干。然后,连队的指导员过来接我。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指导员穿着夏装,戴着贝雷帽,浑身汗岑岑的。一看贝雷帽,我心凉半截。在学校很少戴这种帽子,只有训练时才用。我想,这地方肯定训练很多,完蛋了。因为我不是学指挥的,我学的专业是技术类的,说实话,我的军事素质和体能很一般。 一边往连队走,指导员一边跟我介绍营区的情况。每个连队都是一栋二层小楼,干部和战士实行“五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练、同娱乐。宿舍里摆满了双层铁架床,住了十多个战士。被子叠的跟豆腐块一样,整整齐齐。 作为排长,我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带着战士训练。训练从早上开始,天蒙蒙亮就得起床。我去的第二天就要跑五公里。绝大多数战士的体能都很好,健步如飞,我跑在后面,很是尴尬。跑完以后,浑身上下湿得透透的。我想,早上跑了五公里,腰酸腿疼,上午应该休息一下吧。真是想的太美了!吃完早餐后,哨声响起,集合训练!午休起床后,哨声响起,集合训练!晚饭后,大约八点钟,哨声响起,集合训练!到了周末,睡懒觉肯定是不行的。我想,不睡懒觉没关系,但可以正常休息吧,结果,仍要训练,而且还有很多临时性任务,根本没有休息时间,节奏非常紧张,极其充实。 南方的夏天酷热难耐,高频度的训练会让衣服湿无数次。每天中午吃完饭,我赶紧把衣服洗一下,晾在营房前面的长条石凳上,很快就晒干。 慢慢的,我了解到,这里虽属后勤系统,但算是全训单位,按作战部队的要求来管理。作战部队的生活,我体验过。大二暑假,我和同学们被派去作战部队当兵锻炼。每天都是站岗执勤、训练劳动,安排的满满的,管理也特别严格。暑假回来后,所有的同学都晒得黑黑的,都拼命学习,盘算着未来可以考研或留校,盼着远离连队生活。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怎么让我这种体能后进生来到这样的单位。但没办法,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既来之则安之吧。 好在连长和指导员都是80后,性格都很温和,配合很默契,管理上很人性,大事小情上把握得也到位。他们年龄比我大不了多少,我们之间没有代沟,沟通交流很顺畅,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工作也慢慢进入了状态,前三脚算是踢开了。 ![]() 连队的条件非常简陋,很多事儿都要自力更生。比如,吃饭要连队炊事班做,而且要烧柴,冬天还要去野外捡一些柴回来以备不足。每个连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菜地,我们会种些菜来吃,还要养猪,定期挑猪粪打扫猪圈卫生。伙食很普通,但饭菜带着柴火香味。由于训练任务重,体能消耗大,我的饭量大增,每顿都吃得很香。 很多战士的年龄比我大,是十几年的老兵。在他们面前,我算是“新兵蛋子”。有句玩笑话说,严步兵,苦炮兵,稀稀拉拉汽车兵。但这些老兵一点都不稀拉,汽车驾驶、维修、教学等方面的本领都很过硬,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 连长第一次通知我跟车复训新司机时,我很兴奋,心想可以出去坐在车上逛了。 我们开的是重型运输车。由新司机驾驶车辆,我和老兵挤在副驾驶位置上,在旁边盯着。路上会有很多紧急且危险的情况,常弄得我心惊肉跳,但老兵都会瞬间处置好,典型的“老司机”。上路训练一天,要坐在车上颠簸十几个小时,晚上躺在床上整个人的身子骨像散架一样,疲惫不堪。那时,我才真正感觉到,很多工作看着容易甚至带些潇洒,比如说,当上百台军车一起出去执行任务时,行驶在路上,特别壮观,但在“壮观”的背后,是常人想不到的付出。没有参与进来,永远不知其中的苦和累。 工作一段时间,我就跟战士们熟络了。战士们都很朴实、单纯、真诚。特别是在训练上,很能吃苦,不甘落后,彼此互相鼓励“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手磨出茧子、脚打出血泡、身子上有磕碰擦伤,见怪不怪,稀松平常。有时,体能训练间隙,我们会脱掉上衣光膀子休息,我发现每个人的胸膛都很结实,肌肉分明,后背都有脱皮的痕迹。有个新兵身材有些胖,年龄很小。每次跑五公里,都很费劲儿,总会差一两分钟才及格。看着他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脸憋得通红的样子,我很心疼,就告诉他,不要跑坏了,悠着点。谁知,他斩钉截铁的对我说,排长,没事的,我要逼自己一把,必须及格,否则别人会笑话我!后来,他真的每个训练科目都能及格,令人刮目相看。 还有一个战士,在炊事班工作,负责在灶台添柴烧火。那时流行用MP3听歌。他每次烧火时,耳朵上都挂着耳机。我问他,听什么歌呢?他直接把耳机塞到我耳朵里,我一听,是很流行的英文歌曲。我惊讶的说,你英语不错啊!结果,他告诉我,读书时最差的就是英语,英文歌一句都听不懂,但就是喜欢听英文的,正因为听不懂,所以听到的每一句歌词,把它想成什么就是什么。他这种乐观的态度,让我至今难忘。 为了缓解疲惫的训练生活,到了晚上,我们常叫些宵夜。宵夜很简单,主要是炒米粉和炒田螺。那时还没有实行禁酒令,我们偶尔会买几瓶冰啤酒,少喝一点解解馋。大家打圈围坐,讲些趣事儿,听着吃着都津津有味。 ![]() 连队的车场跟宿舍有些距离,要安排哨兵站岗。每天凌晨,我都要走一段山路,去车场查哨。繁星满天,月亮高悬,草木中蝉鸣不止,更显夜色幽静。每次走那段路,我都要打着手电,拿一根木棍子,小心翼翼,因为我心里有些“怕”。怕什么呢?不是怕坏人,也不是怕鬼,而是怕蛇。我在北方的平原上长大,很少见到蛇。但战士们说,车场所在的山上蛇很多。我怕三更半夜冒出一条蛇,拦住我的去路。结果,在查哨时从没遇到过蛇,在别的地方却遇到了。一次,我们搞卫生,干得热火朝天。一片铺在地上的大木板已腐烂了,要搬走。我就带头去掀,真是防不胜防,木板下面竟然盘着一条很大的蛇。太突然了,我吓得跳了起来。有位广西籍的战士,却极有兴致,可以徒手抓蛇。那天中午,这条蛇被炊事班拿去煲了汤。大家都说味道不错!但我不敢喝,没有尝到那种美味。 因为工作需要,我在三营二连工作了三个月多一点,就调整到其他单位了。虽然时间不长,但这段仅有几个月的经历在我十几年的事业征程中,占着很重要的位置,包括后来我到师机关乃至大军区机关工作,都常常回忆在三营二连的那段时光。 说实话,二连就是一个普通的连队,如果把它说成是多么辉煌的平台,或是它让我的人生有多么出彩,这明显是不切实际的吹嘘。它的条件虽然是苦的,训练是累的,但它让我的精神充实、饱满。我从来没有因为身处其中而怨天尤人,也没有因为离开它而心存侥幸,反而,它成了我精神上的一块高地。 我该怎么阐释这块“高地”呢? 平时,一说到军人,人们就很自然的想到铁骨铮铮、想到高大威猛、想到英姿飒爽、想到威风凛凛、想到手握钢枪。其实,想到这些没错,军人是要有这些特质。但当我来到连队工作后,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军人首先是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军人所有的“高大上“的特质都是建立在正常人的基础上的。 譬如说,正值血气方刚、激情四射的年龄,一群大男人朝夕相处,充满了极其浓重的雄性味道,偶尔见到一个女人,都很惊讶,我们会不好意思,会偷偷的看、偷偷的想、偷偷的记住她的样子,在合适的时候拿出来讲一讲,品评一番。有人可能觉得这样子有点猥琐,但我觉得,这应该定义为“正常”。 ![]() 谁都有七情六欲,军人也有。 我无数次听过连队那些未婚的大龄战士,好不容易谈上女朋友,但很快就因为“异地”而陷入“分手“的僵局;那些已婚的老兵,常因为执行任务,老婆生孩子不能赶回去、父母生病不能在床前照顾、甚至养老送终都无法做到;有些家庭稳定的,总会留几张亲人的照片,掖在钱包或是笔记本里,没事儿就拿出来翻看以缓解浓浓的思念,那时手机没有现在这么普及和发达,再说连队用手机是有规定的,不能想用就用,隔个三五天能通一次话就非常不错了。面对这些,我们的内心非常难受和煎熬,也会生出懊恼和沮丧。但怎么办?我们必须克制常人的一些正常想法、减少甚至是放弃常人的一些正常举动,告诫自己“我是一个兵”,有组织有纪律有责任有要求,我们跟别人不一样,而且要接受这种“不一样”!我们舍弃了地方年轻人该有的浪漫,扛起了保卫家国的重担,像已故军旅艺术家阎肃老爷子曾经讲的: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 还有,对我而言,一个正经八本的军校本科生,最需要做的就是接受现实。毕业前,我曾无数次幻想未来,有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坐在电脑前自由的释放才情,直起腰来走在光滑的地板上皮鞋嘎嘎响,等等。但我错了,这些统统都没有,有的只是没完没了的军事训练、有的只是整天一身泥水汗水的酸臭、有的只是坐在马扎上休息一下都感觉无比舒适的满足。 在基层连队,训练是枯燥的、生活是琐碎的、劳动是繁重的,我要跟战士们“五同”。军官怎么了?来到连队,首先是一个“兵”,这里不接受知识分子的清高和冷峻,这里用不上英语用不上高等数学用不上前沿的科学理论,这里只认纪律要求只认军事素质和体能!我意识到,我必须弯下身来脚踏实地,刻苦训练,而且要和战士们打成一片才行,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是24小时在一起、一年365天都在一起的战斗集体,不能掉队不能拖后腿。这让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 昨天是八一,当晚我去珠江边跑步。我看到,高耸入云的小蛮腰上打出了纪念建军节的标语,其中有一句是:参军报国,不负韶华。 三营二连,是我军校学成后参军报国的第一站。它把一个年轻的军官从院校的象牙塔里带到了真正的军营生活中。“参军报国”,写在标语里,是宏大的、高尚的、抽象的,但放在连队,却是极其具体的、现实的。我们整天在连队摸爬滚打,不分昼夜不分春夏秋冬。可以说,摸爬滚打就是参军报国的具体化。它在无声无息、毫无保留的打磨着年轻士兵。于精神而言,这种打磨是一种巨大考验,身处其中,你必须无声无息、毫无保留的全身心融入和付出。 ![]() 我曾读到过作家迟子建女士写的几句小诗:“站在岸上,我就是故乡的一棵树,我的根,可以和河底的鱼亲吻,我的叶片,它张开时会带来风的回音”。三营二连,就像我军旅生涯中的一座故乡,它很小,但很饱满,它不起眼,但无法逾越。应该说,它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地气儿,又有一群大小伙子虎虎生风、不惧艰难险阻的狠劲儿,还有以苦为乐、苦中作乐的精气神儿。我在其中度过的时光,就如同叶片张开时带来的风的回音,常在脑海中回响,鼓励我脚踏实地向前进,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所以,我把三营二连当作一块精神高地。 在我离开连队两三年后,汽车营就移防到现代化的营区了。我也实地探访过,营区建设焕然一新。但我觉得,我的那块精神高地并没有随之搬迁,依旧伫立在那些老旧但整洁的营房中,在那一群人的打打闹闹和说说笑笑中,在训练时铿锵有力的口号声中,在大卡车一次又一次的颠簸中,在柴火饭菜和宵夜的味道中,在喝一口冰啤酒发出的嘶嘶哈哈的快感中,甚至在我没敢喝的蛇汤中…… ![]() 写到最后,我还想再说一句,兵可以千日不用,但国不能一日无防。军队是和平的根本保障。没有军队,国家就谈不上和平;没有和平,人民就无法安居乐业。如果你总是觉得耳边风平浪静,那是因为你没有当过兵没有上过战场没有见识过硝烟弥漫和炮火隆隆。我们对军人的尊崇和支持,不能当作空中楼阁,不能放在嘴皮子上,更不能停留在八一建军节这一天,而是要落到实处体现到日常。否则,吃亏的是我们自己,而且这个亏还很有可能是大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