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里乡愁

 公众号陌上闲云 2022-06-22 发布于湖南

近来广州多雨。这雨说下就下,下得昏天暗地,没完没了。我住的小区楼下有片小广场,地势低,一下雨就积满雨水。傍晚,天又下雨了,小广场成了一片小“池塘”。孩子们站在“岸边”,歪着小脑袋,张望“池塘”上冒出的大大小小的泡泡,感觉很新奇。
我在檐子下消食散步,一圈一圈的走,顺道跟孩子们一起看天上下雨,看“池塘”冒泡。孩子们一惊一乍的,编着各种信以为真的故事,彼此说来说去。看着他们那股天真劲儿,我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我的老家十年九旱,不像南方这样雨水充沛。大人们整天盼着下雨。春天盼下雨,是播种需要;夏天盼下雨,是庄稼要生长;秋天盼下雨,是因为有些庄稼晚熟,要灌浆。冬天冷,当然不盼下雨了,改成了盼下雪,“瑞雪兆丰年”,这样来年收成好。孩子也盼着下雨,可以在雨里疯跑。
我记得大人说过一句话,浇浇爱长。意思是,孩子浇点雨水有好处,有助于长身体。看似玩笑话,但我觉得有道理,雨是大自然的馈赠,庄稼需要雨水,土里生的、庄稼院长大的孩子也需要雨水,孩子要跟庄稼一道拔节抽穗、齐头并进。这话的另一层意思是:人生在世,要多经风雨,接受无形的锤炼、摔打和磨砺,这样才能在社会立足。
那时,农村少有雨伞,淋雨是常事儿。每逢下雨,人们会找一只化肥袋子,把底下封口的一角向里凹进去,跟另一角贴合,再扣到脑袋上,披到身上,这顶拖着长尾巴的“帽子”,就算是雨具了。它的防雨效果虽不及雨伞,但可以遮住头和后背等关键部位,不至于着凉。另外,披上这种雨具,就可以解放双手,不耽误干活。下雨天,孩子们披着袋子东奔西跑,乡亲们披着袋子忙前忙后。放眼望去,在广袤的绿色的田野上,浓浓的雨雾织出了一座城堡,一个个袋子在其中移动,活像一个个小精灵,很是梦幻。
我胡思乱想着故乡的往事。这些事原本安静的藏在记忆深处,此刻,却像一幕无声电影在脑海里放映。电影虽无声,但那些人和事却伴随儿时的微风细雨,清晰、鲜亮、活跃的浮现着。
这时,天黑了下来,雨还在下,一片灯火在小池塘里闪映。吃过晚饭的人陆续下楼消遣。我注意到,有四五位老人,各自带了一把小凳子,围坐一起闲聊。让我惊讶的是,有一位老伯伯带的是那种竹制的有靠背的小椅子,端坐其上,悠闲自得。这椅子乡土气质实在太浓郁,不像在广州城里买的,应该从老家专门带来的。
我从几位老人身边走过,有意无意听到几句,他们聊的是家乡的往事,一些零零碎碎的家长里短。
在乡下,老人们喜欢晚饭后不约而同坐一起拉家常。如今,这几位来自五湖四海的老人,依旧聚在一起,用拗口的普通话、用一种朴素简单的形式追忆故乡。
聊着聊着,他们就稍停一会儿,眼睛呆呆的望向淅淅沥沥的雨,望向那片小“池塘”。我猜测,一定是这“剪不断”的雨,勾起了无尽的乡愁。他们的目光看似呆滞,实则饱含万千风物。风是家乡的风雨,物是家乡的景物。此去经年,岁月泥沙俱下,他们饱经风霜的眼神,似乎容不下高楼大厦,只容得下那些细小的乡间草木和琐碎的陈年旧事。这从反复念叨却津津有味的家长里短,从看似空无一物实则气象万千的眼神,从那把乡村随处可见但在城里却稀罕至极的小竹椅子就能看出端倪。
有人说,老年人常是眼前的事记不住,过去的事忘不了。这话听起来像说老年人的记忆力不好,实则不然。应该讲,人到了老年,经历阅历都已达极致,他们对眼下和未来多已无欲无求,唯有对“过去的事”刻骨铭心。
孔圣人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瞧,从五十岁“知天命”开始,一个人便已有了足够的经验积累,不再过多指望着靠眼下或未来去“成长”或“进步”了,从这时起,应该活得自如潇洒,随心随性,因为他已经洞察了几十年的沧桑世事,已经基本参透了人生的奥妙和真谛,尽管这奥妙和真谛很难同圣人或是哲学家的意见相提并论,但也足够支撑世俗的套路和平凡的生活了。换句话说,到了五十岁,每个人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哲学见解,不再听命于人了。从这个角度讲,老年人更没必要费劲巴力的记眼前的事了。
对于过去的事,凡是记下来的,都是经过反复洗礼与沉淀后,才得以储存在记忆宝库中的。在其中,故乡,占据了重要位置。
作家丁玲在《抹不去的乡愁》中写道,人就是这样,身边那么多人,记住的多是小时候的玩伴;每天那么多事,记住的总是那些童年旧事;顿顿那么多好吃的,难忘的却是小时候母亲做过的粗茶淡饭。
或许,每个东奔西走的人都是一颗移动的树,但不论如何移动,移动到何方,这颗树的根都更习惯更喜欢故乡的水土。“生命的根是从故乡的土里生发出来的,即使行走了万里,脚尖朝向更远的远方,发丝也总不断回望故乡的方向。”这种感觉,越到老年越强烈,不仅是因为“叶落归根”,而是因为“根系故土”,根与故土魂牵梦绕。丁玲所写的那些忘不掉的东西,最接近那条深扎故土之“根”,或者就是“根”的一部分。
张爱玲说过一句颇有情趣的思念之语: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下雨不来。
雨丝就是情丝。雨是最能勾起思念的自然景物。雨声潺潺,思绪万千。于在外的人而言,这万千思绪,最易归结于那一道抹不去的乡愁。
此刻,几位老人,不再聊天了,像孩子一样看天上下雨看“池塘”冒泡,不同的是,他们一言不发,极其安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也不尽然。譬如,对这几位爱聊故乡的老人而言,他们看到的是城里的大雨滂沱,内心想的很有可能是故乡的阑珊夜色。而他们的故乡,也正在惦念他们吧,以为他们是“因下雨不来”。
而我,每次从几位老人身旁走过,都忍不住看看那把竹制的小椅子,一来二去的,竟嗅到了家乡竹林的味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