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姐嫁贺龙,妹嫁萧克,姐妹怀抱幼儿走长征,老父死不入土盼女归

 新用户8926AVU2 2022-06-22 发布于北京

妹妹是开国上将的夫人,姐姐的前夫是开国元帅,这样一对长征姊妹花的背后是一位坚强而伟大的父亲,是一个'只要主义真'的革命家庭。

'慈爱的父亲啊!您老终于没有见到思念过十余年、二十余年为人民奔走在外的儿女们……慈爱的父亲啊!儿女们今日归来,只能仰观遗像哭拜柩前……'

字字血、声声泪,这是一篇长达3000字的祭父文,落款是'蹇先任、蹇先佛姐妹 ,1949年泣笔'。蹇先任、蹇先佛就是这对姐妹花。离家南征北战时,父亲人过半百;革命成功日,家父已成隔世人,姐妹只能隔棺痛哭。

这是怎样的一位父亲?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

蹇先佛、蹇先任

蹇承宴出生在湖南安乡,8岁时一场大水,仅留下了他和年迈的奶奶,一路逃荒到了慈利县杉木桥。后来奶奶也撒手人寰,蹇承宴成了孤儿,靠打临工糊口度日。

打小要强自立的蹇承宴成年后与同是贫穷出生的女子黄世菊走到了一起,还开起了染房铺,生意越做越好,接着兼卖烟糖与豆腐,在镇上算得上有头有脸的生意人了。

事业成功,生儿育女大计也就开始了。蹇承宴和黄氏先后生了长女先钰,二女先任,三子先为,四女先佛,五子先超;后来经过老大同意,再娶二房也生下儿子先辉和女儿先珍。

虽说这七子团圆压力不小,但除了留下老大蹇先钰在家中操持外,开明的蹇承宴把他们一个个送进了学堂,接受教育和先进思想。老二蹇先任和老三蹇先为进了长沙兑泽中学读书,老四蹇先佛进了长沙衡粹女子艺术学校……

蹇承宴之墓

最先走进革命队伍的是骞先任和弟弟蹇先为。他们在长沙读书时就不顾生命危险从事地下革命。1929年,已经有着两年党龄的姐弟俩辗转到达湘鄂边,加入了贺龙率领的工农革命军。

18岁的蹇先为很快就奔赴湖北鹤峰,担任地下党县委书记,开展革命工作;姐姐骞先任成为湘鄂西苏区第一位女红军战士,成了专职文化教员,贺老总戏称她为'任先生'。

这一年的9月,20岁的骞先任在贺龙猛烈攻势下,成了爱情的俘虏,和比自己大13的贺龙成了革命伉俪。

1931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而此时丈夫贺龙却要奉命东征,蹇先任只好留在湘西继续地下工作。红军一走,敌人就开始疯狂反扑,蹇先任整天东躲西藏,餐风露宿。

薛明与贺龙

跟着母亲一起逃命,可怜的孩子哪受得了这般折磨,饥寒致病,静静地躺在妈妈怀里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叫'红红'的女儿饱含了他们多少的希望,就这样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这是蹇家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个生命。初为人母的蹇先任伤痛不已,可敌人连痛哭一场的时间也不给她。面对敌人的疯狂搜捕,蹇先任只好拖着虚弱的病体,扮成乞丐,四处寻找组织。

还未从丧女之痛中缓过来,又一个失亲之痛迎面而来。1932年夏,才21岁的弟弟蹇先为随鹤峰县委转移途中,遭遇保安团,因叛徒出卖,被捕壮烈牺牲。

这是蹇家为革命献出的第二条生命,一个曾先后参加攻克天门、应城、京山、皂市、安陆等战斗,担任过红二军团士兵委员会主席、湘鄂西特委巡视员的青年就此成为先烈。

鹤峰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中有蹇先为纪念碑

蹇先任知道眼泪救不了自己,更多的苦难还需要自己去面对。她深夜逃回慈利家中,看到乞丐般的女儿,想想失去生命的儿子和外孙,父亲蹇承宴老泪纵横,母女更是抱头痛哭。

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中的蹇承宴越发坚定要把女儿送出去,找到红军、找到女婿贺龙,用革命和胜利来回击命运和敌人。他雇了一艘船,将女儿藏在货物中,顺澧水而下,直达荆江。可洪湖的红军队伍早已开走。

蹇承宴将折返回的蹇先任安排到湖北藕池隐蔽下来,还让大女儿陪她一起开店掩护。同时,又派内侄黄其昌化装成布商,到湘西寻找红军。黄其昌奇迹般地在石灰窑找到了贺龙,将布匹交给红军,天一亮就匆匆回程。

有了丈夫的消息,有了黄其昌带回来'叫先任想办法向我们这边靠近'的话,蹇承宴立即派义子文春林护送蹇先任沿途'追击'。1934年10月,在川黔边境大庸,蹇先任终于找到了组织、找到了丈夫贺龙。

贺龙

从1931年女儿夭折到找到丈夫,整整四个春秋。这一路,蹇先任不知道踏破了多少双鞋,走了多少路,吃了多少野菜,多少次死里逃生。

这是蹇先任的第一次长征,她在晚年的《漫长坎坷寻红路》中叙述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1934年12月下旬,贺龙率红军攻进慈利县城,登门拜见了岳父,还在酒店摆了一桌,宴请岳父一家。贺龙告诉岳父,队伍走后,敌人依然会卷土重来,让他们一家人随部队走。

蹇承宴明白女婿的好意,但他不想老的、小的拖累队伍,于是便让老四蹇先佛带着弟弟蹇先超跟红军去,他带着其余的人搭船回安乡老家躲避。

这一年,18岁的蹇先佛和刚满16岁的弟弟蹇先超一起当了红军,蹇先佛不久也嫁给了萧克,加上蹇先任、已经为之献出生命的蹇先为,姐弟四人先后走进了革命阵营。这是他们的抉择,更离不开一个伟大父亲的牺牲与支持。

萧克、蹇先佛

国民党反动派恨透了蹇承宴一家人,说他是'共匪之父'。蹇承宴听到这话不怕也不生气,反而特别高兴,哈哈大笑道:

'这话算说准了,我的四个儿女都是红军战士,我应是红军之父才对嘛!'

1935年11月1日,贺捷生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的一户农民家里,这是蹇先任和贺龙的第二个孩子。想起大女儿红红不幸夭折,如今部队又将北上,前路艰险,母亲蹇先任心中除了喜,更多的是痛。她心疼孩子将和自己一起远征,一出生就开始品尝人间极苦。

11月19日,红二方面军从湖南桑植县刘家坪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姐姐蹇先任怀抱这支出征大军中最小的成员、出生不到20天的小捷生;妹妹蹇先佛拖着孕身,姐妹二人带着怀中的孩子和肚子里的孩子,拉上弟弟蹇先超一起踏上长征之路。

蹇先任、蹇先佛和她们的孩子

长征第一天便是抢渡澧水。蹇先任一个产后瘦弱女子,用布带把小捷生绑在怀里,随部队急行军120里。120里呀!沿途还得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躲避敌机轰炸、机枪扫射。

过了江,蹇先任解开襁褓,一看小捷生满身都是屎尿,听着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声,她赶紧给孩子洗澡、换尿布、喂奶,把孩子送人梦乡后,她又把换下来的衣服、尿布洗干净、烘干。

等她忙完,出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已经两天一夜没休息的蹇先任又背起孩子跟上队伍。这位老红军老年回忆这段经历,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拖着产后虚弱的身子,抱着嗷嗷待哺的小捷生,竟然没掉过一次队!

长征路的艰险怎么形容不都过分。没有吃的,草根树皮都是食物;没有穿的,草鞋也敢爬雪山,很多生命就终结在路上,这其中就有蹇家一位。

女红军长征雕像

二弟蹇先超虽然只是一个16岁的孩子,但他有一股成年人的英雄气概,承受着饥寒交迫的煎熬,幼小的身躯拖着沉重的步伐坚定地行走在草地上,爬行在雪山上,直到耗尽最后一丝力气,坐下的他,就再也没有起来。

这是蹇家为革命献出的第三条生命,少年英雄蹇先超。牺牲的时候远在湖南的父母不知道,就连同在长征路上的两个姐姐也不知道,他就这样默默地走了……

1936年7月,红2、6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蹇家姐妹终于见面了,蹇先任和挺着大肚子的蹇先佛抱头痛哭,他们为重逢而哭,为那永远留在雪山上的弟弟而哭!

望着一脸稚气即将临产的妹妹,作为过来人,蹇先任知道妹妹要吃的苦头还在后面,她决定暂时留在妹妹身边,帮她度过这道做女人的'生死关'。

达维会师纪念碑

过草地的第一天,蹇先佛临产,姐姐动手帮妹妹接生,陷入难产的妹妹几度昏死过去,差点要了性命。几个小时后,几声啼哭从土堡里传出来,母子平安!

这个在茫茫草地上临时寻找的一个破败土堡里出生的孩子,萧克和蹇先佛给他取名为'堡生'。朱老总的夫人康克清第二年在延安接受美国女记者尼姆·威尔斯时,回忆了这一幕——

'萧克的妻子在长征途中几乎死于难产。她是在过草地时分娩的……'

这对长征姐妹花,带着幼小的孩子继续着自己的长征路。蹇先佛产后身体极度虚弱,再加上没有吃的,连马都坐不住,几次走着走着就一头栽下马来。

姐姐蹇先任更为艰难,身体一度虚弱到了极点,孩子都背不了。此时部队又陷入重围,贺龙便接过孩子,裹在怀中,跃马冲杀。

可突围出来后,贺龙才发现怀里的小捷生没了。他也不知道孩子啥时掉了出来,急忙返回一路寻找,幸被一位好心的老乡拾到,交还贺总手中。

这对姐妹背着孩子走完长征路,坚持到胜利抵达陕北,被周恩来誉为'长征姊妹花'。这一路走下来的痛苦和艰险,不仅仅是一个革命者坚强的意志在支撑,更有伟大的母爱在支撑着她们。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贺龙任八路军第120师师长,萧克任副师长,他们都将开赴抗日前线,国难当头,蹇家姐妹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

萧克一家

此时,孩子就成了问题,两对夫妻决定将他们送回老家抚养。就这样,贺龙、蹇先任将女儿贺捷生送回湖南托付了老部下,萧克、蹇先佛将儿子堡生交给了父亲蹇承宴。

遗憾的是,堡生被送回湖南老家后,不幸死于日本侵略军的轰炸,成为蹇家牺牲的第四个年轻生命,这也成为萧克夫妇一生的痛。

子女在前方,在战场,父亲蹇承晏在后方也并不安宁。先是国民党的搜捕,后是日寇的肆虐,蹇承晏四处躲避,他和次妻杨氏都蹲过国民党监狱,但他始终坚强地和孩子站在同一条阵线上。

1949年,慈利解放前夕,地下党慈利县工委书记吴均隐蔽在蹇家,蹇承晏又将最小的儿子蹇先辉交给了他,鼓励儿子积极开展革命工作。

蹇先任(中)与女儿贺捷生、弟弟蹇先辉

1949年6月,红色义商蹇承晏因病去世了。老人对革命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念,他看到了光明即将来临,临终前,对家人说——

'我可能要离开你们了,我死后,不要把我急埋入土,暂时用沙掩葬家中,待天亮之后(意思是全国解放)先任、先佛她们回来再埋。'

蹇先辉、先珍兄妹遵照老人的意愿,将他的遗体停放在堂屋中,等着姐姐们归来送父亲上山。

1949年7月,慈利解放;10月25日,蹇先任和先佛回到了老家。看到舍不得她们的父亲,想起先她们而去的弟兄,想起她们逝去的孩子,一家人围着父亲的灵柩嚎啕大哭。

依然健在的蹇先佛

'我们看到了光明,迎来了胜利,而他们却为之献出了生命'姐妹俩悲痛之余安葬了父亲,写下了感人肺腑的《哭父亲》,3000余字她们边写边哭,边读边哭。

三个儿子两个成革命烈士,四个女儿两个走完长征,两个外孙(女)战火中夭折,父亲深明大义无怨无悔地支持革命,儿女们个个忠心报国勇于牺牲,红色蹇家满门忠烈令人景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