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安全管理】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提升
2022-06-22 | 阅:  转:  |  分享 
  
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的着手点依靠全员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要教育和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加,辨识和查找身边的危险;保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
资金——领导支持、全员参与;保证危险辨识工作的效果——必须抓好的几项工作;三、危险源辨识及实例分析危害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
控制过程(基本步骤)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害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
划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根据作业类型明了作业区域假定计划或现有措施适当,对与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
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害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制定风
险控制措施计划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根据作业类型明了作业区域假定计划或现有措施适当,对与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编制计
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害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可
承受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根据作业类型明了作业区域假定计划或现有措施适当,对与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
评价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判断计划或现有措施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住并符合法律要求针对已修正的措
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承受三、危险源辨识及实例分析识别危险源危险源辨识应考虑:a)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c)人员行为,能力及其他人为因素;d)来自工作场所外部会对工作场
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造成不利的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e)来自工作场所附近、在组织控制下的与工作有关的活动产生的危险源f)工作场
所中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不论其由组织或其他单位提供;g)组织、组织的活动或材料的变化或已纳入计划的变化;h)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临时的变化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i)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方法的实施有关的适用的法定义务;j)工
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设备、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与人的能力相适应。三、危险源辨识及实例分析范围:
活动时态:过去、现
在、将来状态:正常、异常、紧急控制程度
直接/间接-控制/影响能量方面:?动能?势能
?电能?热能?化学能?物理能?放射能
?生物能三、危险源辨识及实例分析建立作业流程作业活动作业完成作业活动作业活动
影响健康安全因素人:意识,能力机/料:工具/设施-物料法:作业标准环境:活动环境作业要求三、危险源辨识
及实例分析基于流程的识别方法过程输出输入机器和物料:用什么人:由谁做作业方法:如何做工作场所内外:工作
环境三、危险源辨识及实例分析厨房风险识别与控制练习看看这张图片中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上述厨房的主要危
害主要危害直接后果电危害电伤、引火源搬运重物扭伤、砸伤排油烟机噪声听力损坏高温物体烫伤烫伤火焰伤害烧伤手
工切割切伤厨房的火灾火灾伤害作业空间不足相互影响安全目视化管理:1、安全帽佩戴不规范,都未系好安全帽帽带
;2、喷涂料女工头发须盘入安全帽内,须带口罩;3、衣物穿戴须符合标准;头发口罩工服挽裤腿?安全目视化管理:
6、各种气瓶的色标符合标准(氧气瓶天蓝色、黑字,乙炔瓶白色、红字,氢气瓶绿色、红字,液化气瓶银灰色、红字等等;7、氧气、乙炔瓶
距离过近,不得低于5米;8、氧气瓶放到,乙炔气瓶未配备防倾倒设施;9、气瓶未配置齐全防碰胶圈和可卸式瓶帽;天蓝色、黑
字白色、红字瓶距过近安全目视化管理:10、未设置隔离区域工作场所内如可能存在下列情况,就必须用围绳(安
全专用隔离带)或围栏隔离出不同工作区域,如维修作业区域、承包商作业区域、临时物品存放区域、走道区域等危险区域,并挂上标签以明确隔离
相关信息。a)对行人或车辆交通安全存在危险(风险)的任何地点或作业区域,如坑、高处有东西会掉落、高温、腐蚀液飞溅和泄漏地方等等。
b)维修工作具有危险性。c)施工、高危作业等易发生事故的情况。吊装作业:使用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
机、塔式起重机、汽车吊、升降机等起吊设备进行的作业。11、禁止在悬吊的货物下有人工作、通过或者站立。12、没有安全插销和舌片的
吊钩;13、吊装只有一根钢丝绳,吊装物易掉落;14、货物本体须固定绑牢;15、货物长度不一,货物的重心不稳定,建议该次吊装分
货物长短进行分批吊装;禁止通过禁止在吊装物下工作舌片货物本体绑扎不牢固货物长短不一只有一根钢丝绳通
用安全:16、杂物阻塞消防通道;17、杂物阻塞安全通道;18、推车阻塞施工通道;19、箱式消防栓不能落地,距地应1.1米
,便于操作;20、安全门应使用便于打开的门销装置;21、非紧急情况,不要跑步;22、堆放物品过高,不整齐,有倒塌风险;
阻塞消防通道阻塞安全通道不应上锁堆放过高不整齐非紧急不要跑阻塞施工通道高度不足通用安全:23、柜的顶
部不应堆放材料和物品;24、物品应存放整齐有序,存放物品时应遵循“低重轻高”的原则,柜高应便于拿放物品;25、通道盖板未放
平;26、应用合理的方式和姿势搬运重物;27、玻璃破损应及时修复;28、灭火器位置被电焊机占用;盖板起伏不许
放物柜子过高杂乱合理方式搬运物品破损灭火器移位高处作业:高处作业是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位置进行
的作业。29、高处作业现场缺少监护人,缺少安全警示标识;30、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衣着要灵便,禁止穿带钉
易滑的鞋,安全带的各种部件不得任意拆除。31、高处作业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等;32、安全平台没有护栏;33、安全
平台未安装防护网,一、危险源基本理论危险源在没有触发之前是潜在的,常不被人们所发现和重视,危险源辨识(HazardIden
tification)就是发现、辨识系统中危险源的工作,它是危险源控制的基础,只有辨识了危险源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考虑如何采取措施控
制危险源。这也是我们探讨危险源辨识的根本目的。一、危险源基本理论危险源基本特征事故形成三条件:(l)有遭受破坏的对
象—承受因素;(2)有引起破坏的能力—破坏因素;(3)两者相距很近,能相互影响。其中,危险源具有破坏的能力是基本特征。
二)危险源及其相关概念的关系1)危险源与风险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
态”。风险定义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2)危险源与事故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
发生的、违反人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一、危险源基本理论危险源
与事故隐患的区别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
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
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
应的敏感触发因素。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
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
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具有:隐蔽性,即不易被发现渐生性,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产生可排除性,即是完全可
以通过治理消除的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
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一般来说区别
在于:是否会直接导致事故;治理后危险性是否能够彻底消除;总的来说,既不会直接导致事故又不能彻底消除危险性的即为危险源,反
之则应列为事故隐患。危险源事故触发条件控制不力(存在事故隐患)触发条件控制得力(控制事故隐患)通常情况是控制
措施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实,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危险风险安全二、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及分类危险安全危险和安全是相对
AB危险——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二、危险源产
生的原因及分类事故因果链锁模型不安全状态起因物不安全行为加害物管理缺陷事故行为人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原因:(1)
人的不安全行为;(2)物的不安全状态;(3)环境因
素(4)管理的缺陷。轨迹交叉论二、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及分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的因
素管理的因素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二、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及分类知识缺陷:生理
心理缺陷:常见不安全心理:好奇心、虚荣心、侥幸心。二、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及分类人的因素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指挥错误(指
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操作、其他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二、危险源产
生的原因及分类操作现场常见的人的不安全行为1、设备传动部分防护罩(栏)缺损或未关好就开车操作。检修带电设备时在配电开关处不断电
或不挂警示牌。2、进入机械设备内检修运转部件不设人监护或未采取重复断开动力源措施。3、任意开动非本工种设备。4、特种作业非持
证者独立进行操作。5、超限(如载荷、速度、压力、温度、期限等)使用设备。6、非特种作业者从事特种作业。7、设备上有安全装置,
而开车操作时不用。8、开动被查封设备。9、危险作业无人监护或未经安全部门审批。二、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及分类10、任意拆除设备
上的安全、照明、信号、防火、防爆装置和警示标志、显示仪器。11、使用未经审批的临时电源线或使用时不挂临时线牌。12、检修高压线
路或电器,不停电、不验电、不跨接地线。13、使用非安全电压灯具作业。14、带负荷运行时断开回路配电闸刀或总开关。15、潮湿地
面使用非双重绝缘的电动工具工作。16、作业时不使用通风设备。17、高处作业往地面任意扔物件。18、违反起重“十不吊”。19
、开动无卷扬限位器的起重设备工作。二、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及分类20、非岗位人员任意在危险、要害、动力站房区域内逗留。21、焊接
未经完全清洗和充分通风的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封闭容器和管道。22、禁火区抽烟或动火。23、物件堆放超高、不稳妥就结束工作。2
4、开动情况不明的电源或动力源开关、闸、阀。25、长发者不戴工作帽进入车间。26、高处作业或在有高处作业、有机械化运输设备下面
工作而不戴安全帽的。27、进入车间穿高跟鞋的。28、高处作业穿硬底鞋的。29、电气作业不穿绝缘鞋的。30、带电作业(检修)
不带绝缘手套的。二、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及分类31、旋转机床切削时戴手套操作的。32、高处作业不使用安全带的。33、操作旋转设
备或进行检修试车时散开衣襟、戴围巾、头巾或穿裙子、系领带操作的。34、在易燃易爆、明火、高温作业场所穿化纤料服装操作的。其它违反
防护用品使用规定的。35、设备传动部分防护罩(栏)缺损或未关好就开车操作。36、检修带电设备时在配电开关处不断电或不挂警示牌。
37、进入机械设备内检修运转部件不设人监护或未采取重复断开动力源措施。二、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及分类序号物的不安全状态分类序
号物的不安全状态分类序号物的不安全状态分类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失2.1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3.个人
防护用品等缺少或缺陷1.1无防护罩2.2制动装置缺陷3.1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1.2无安全保险装置2.3安全距
离不够3.2防护用品1.3无报警装置2.4拦网有缺陷4.作业场地环境不良1.4无安全标志2.5工件有锋利倒
棱4.1照明不足1.5无护栏或护栏损坏2.6绝缘强度不够4.2烟尘弥漫视线不清1.6电气未接地2.7机械强
度不够4.3光线过强、过弱1.7绝缘不良2.8起吊绳索不符要求4.4通风不良1.8危房内作业2.9设备带病
运转4.5作业场地狭窄1.9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2.10设备超负荷运转4.6作业场地杂乱1.10防护装置调整不当
2.11设备失修4.7地面滑1.11电气装置带电部位裸露2.12地面不平4.8操作工序设计和配置不合理2.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2.13设备保养不良、设备失灵4.9环境潮湿、高温、低温二、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及分类环境因素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低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例:地面滑、场所狭窄、地面不
平、梯架缺陷、房屋基础下沉、通道缺陷、安全出口、采光照明缺陷、空气不良、给排水不畅、恶劣气候、门及围栏缺陷等。二、危险源产生的原
因及分类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符合性2.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3.预防事故发生的组织措施的完善性4.操
作者和管理者安全素质高低及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管理的缺陷管理的缺陷具体表现为:a.没有按规定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或未经工种考试合格就上岗操作b.缺乏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c.安全措施、安全信号、安全标志、安全用具、个人防护用品缺乏
或有缺陷d.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e.违章指挥、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违反劳动纪律,玩忽职守。二、危险源产生的原
因及分类(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第1类: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第2类: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第3类:生物性危险
和有害因素第4类: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第5类: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第6类: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二、危险源产生的原
因及分类其他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第1类二、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及分类第2类二、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及分类生物
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致病微生物致害动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植物其他第3类二、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及分类生理、心理性危险和有害
因素…第4类二、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及分类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错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第5类二、危
险源产生的原因及分类作业空间标识不清搬举重物工具不合适第6类二、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及分类按《企业职工伤
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20类:物体
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火灾其他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灼烫坍塌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淹溺锅炉爆炸瓦
斯爆炸火药爆炸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爆破)(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二、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及分类物体打击车
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
伤害方式等,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20类:二、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及分类步骤1危险源辨识步骤2风险评价步骤3风险控制步骤: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方法→更新新工艺新物质新厂区危险源辨识新知识OHS法规变化……
三、危险源辨识及实例分析危险源辨识的含义狭义来说,危险源辨识包括危险源普查、单元划分以及对危险源的初步分析等内容。广义来说
,还应包括危险源评价的内容。当初步辨识的结果不能满足危险源分级的要求时,就需要在此基础上开展定量评价,确定其产生事故的后果大小和
发生概率,根据评价结果的可接受范围进行分级。这也就是广义上危险源辨识的整个过程。三、危险源辨识及实例分析开展危险源辨识
工作的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有效手段和具体体现;是全面挖掘系统内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可能引起事故的条件、后
果及影响,提出消除和控制事故的措施,为后续风险评价提供依据;是真正实现“三不伤害”,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有力武器;是杜绝
各类事故隐患的有效措施;是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三、危险源辨识及实例分析简言之危险源辨识的任务是把危险找出来,目的是
针对危险源进行安全监控,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逐步提高本质安全程度。危险源辨识的实质是人们对辨识对象客观实际进行系统认识的过
程。三、危险源辨识及实例分析学习解读学习解读第三章为什么要进行安全培训14我们经常听到危险源控制、风险
控制、安全与事故、隐患排查等等,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从定义上咋一看,危险源和风险似乎不相干,其实,
可以理解为:危险源是潜在危险性状态的描述,如果没有触发条件,是不会发生事故的。风险是潜在危险性转化成事故的程度的描述。风险是名
词,是事故发生可能性与严重性的乘积,危险是形容词:例如杯子放在桌边很危险,不说很风险,但可以说,发生掉下去的可能性为多少,掉下去以
后摔碎的概率有多大,两者乘积是多少,所以风险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可以理解为危险源是源头,事故是结果,控制措施得当,风险减小,控制措
施不得当,则风险加大。事故形成三条件:(l)有遭受破坏的对象—承受因素;(2)有引起破坏的能力—破坏因素;(3)两者相距很
近,能相互影响。其中,危险源具有破坏的能力是基本特征16例如:一杯水,放在桌子上,发生事故的风险很低,当它逐步移向桌边
,就会有掉下去的危险,发生摔碎的事故。危险源:有势能;触发条件(安全隐患):挪向桌边;脱离桌面,导致事故发生。一杯水,放在桌子
上,本来是安全的,当它逐步移向桌边时,风险值逐渐增加:发生事故的概率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都在提高。以致于可称为危险的境地。人的
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其他)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
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指挥错误(
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操作、其他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第一
类危险源(根源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
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
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状态危险源):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
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
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如工作中发电机、变压器,油罐等。能量载体,如带
电的导体、行驶中的车辆等。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
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易爆物质等。生产、加工、贮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
场所。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如带电体、高温物体等。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人的
失误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
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物的故障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从安全
功能的角度,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于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由于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
老化等原因造成的。环境因素人和物存在的环境,即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
误或物的故障发生。注解: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早早预见,聪明的人在无形中就能避开灾祸。祸害的原因大多隐藏在隐秘
微小的地方,并且在人们所忽视的地方发生。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提升2
021年度专题培训一、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启示:扁鹊论医与预防管理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都精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
答说:长兄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长兄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其能事
先铲除病因,故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识别危害、主动预防事故)二哥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
为他只能治轻微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有本乡里邻居知道,无法声名远扬(险兆事件(苗头)四不放过)我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别人都
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引线、实施大手术,以为我医术高明,名气响遍全国(注重事故处理和应急处置)一、危险源基本理论一)有关定
义危险源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这
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
过临界量的单元。学习解读学习解读第三章为什么要进行安全培训14我们经常听到危险源控制、风险控制、
安全与事故、隐患排查等等,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从定义上咋一看,危险源和风险似乎不相干,其实,可以理
解为:危险源是潜在危险性状态的描述,如果没有触发条件,是不会发生事故的。风险是潜在危险性转化成事故的程度的描述。风险是名词,是
事故发生可能性与严重性的乘积,危险是形容词:例如杯子放在桌边很危险,不说很风险,但可以说,发生掉下去的可能性为多少,掉下去以后摔碎
的概率有多大,两者乘积是多少,所以风险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可以理解为危险源是源头,事故是结果,控制措施得当,风险减小,控制措施不得
当,则风险加大。事故形成三条件:(l)有遭受破坏的对象—承受因素;(2)有引起破坏的能力—破坏因素;(3)两者相距很近,能
相互影响。其中,危险源具有破坏的能力是基本特征16例如:一杯水,放在桌子上,发生事故的风险很低,当它逐步移向桌边,就会
有掉下去的危险,发生摔碎的事故。危险源:有势能;触发条件(安全隐患):挪向桌边;脱离桌面,导致事故发生。一杯水,放在桌子上,本
来是安全的,当它逐步移向桌边时,风险值逐渐增加:发生事故的概率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都在提高。以致于可称为危险的境地。人的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其他)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
、其他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指挥错误(指挥失
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操作、其他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第一类危险
源(根源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
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状态危险源):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如工作中发电机、变压器,油罐等。能量载体,如带电的导体、行驶中的车辆等。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易爆物质等。生产、加工、贮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如带电体、高温物体等。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人的失误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物的故障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从安全功能的角度,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于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由于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环境因素人和物存在的环境,即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注解: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早早预见,聪明的人在无形中就能避开灾祸。祸害的原因大多隐藏在隐秘微小的地方,并且在人们所忽视的地方发生。
献花(0)
+1
(本文系庸人读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