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写在前面: 小蘑菇回国的那天我们在办公室见了面,那时候就很想写篇文给她,但总觉得我的视角过于片面,有些经历还是她自己讲出来比较有触动,这是小蘑菇大学时某段旅途给我邮寄的明信片和从俄罗斯带回来的小油画,刚来上学的时候,如她文中所说,是个“愤怒的”的小刺猬,(哈哈,不过也是个可爱的小刺猬),每次她推荐我看的书,往往都戳中我心田,前两天回国再见,依旧亲切。 五年的时间,她的变化很多,大学里“不停的折腾”也让她收获了很多别的同学在平静象牙塔里无法收获的精神财富,这里特别向她约稿,文章略长,但是读完好心动,希望对有出国意向的你有所触动,每个人的求学路都不尽相同,唯一相同的是渴求知识以及成长的那颗心,何时起步都不晚,何时努力都不迟。 我们都曾对自己不满,都曾对生活抱怨,关键是谁在牢骚过后,更加坚定了奔跑的步伐。 高中时候是一名理科生,至今都是个讲推导的死脑筋。上大学之前从没想过自己会学俄语,更没想过我会来到俄罗斯读书。 高考毕业,种种原因,也是机缘巧合我来到了水泥色的中国石油大学读俄语。 【大一的我,是一个令人讨厌的愤青】 一名理科生,读了俄语。拿到录取结果,心里依然充满怀疑自己是不是能把这个专业读完。对于一个曾经以刷题为生的理科生来说,心里却有一种莫名的自信,我能把理综刷到227分(240分)几本俄语书应该不在话下吧,还能有咱学不好的东西?后来的学习真的是啪啪啪打脸啊,当初自己真的是too young too simple。记得军训的时候班里就有同学在问辅导员转专业的事情,而我当时自信地决定不转专业。 之后我开启了“学霸模式”,六点钟起床,去操场跑步,然后去玉兰吃早餐,不到七点就能坐在教室里开始早读。那时候真的是对自己的状态有一种异常的满意。 大家大概在高中的时候都听老师讲过“上了大学你们就轻松了”这种迷惑大脑和心理的谣言。军训结束后,班里的许多人生活地悠哉悠哉。记得大学第一节课是俄语语音课,班里就有三名同学迟到了十分钟,作为一名“愤青”首先不能理解此种行为,其次便是有些不满。这种愤青情绪在开始跑早操以后蔓延到了每一个脑细胞中。“为什么其他人起床那么拖拉?”“为什么站个队那么慢”“跑个步咋也跑不好?”“我为什么要等这么一群人一起早读,不如我自己的效率高”,每一个跑操的清晨我都浸泡在这种愤怒和不满的情绪中,终于在几次跑操之后忍无可忍。我去和辅导员说明了情况,我不要参加集体跑操了。然后,辅导员竟然答应了……(哈哈,你比其他同学起的都早,我当然答应了。)就这样我就带着不满脱离了班级生活。当然这样的我也很不招人待见,和班里同学的关系也很紧张。然后在很多事情中遭遇种种“不测”和打击。当时真的是死脑筋,我认为只要我做好了,就理应得到。这是高考前的模式,只要我学明白了,我就能得高分。就在这种不满愤懑中开启了大学生活的恶循环模式,渐渐地生出一种想法,我要离开这个班,离开这群愚蠢的人(捂脸)。 大一暑假跟着学姐去山东大学的俄语系做了一次探访,回来以后就觉得在石油大学学俄语没前途,我要转专业。 【大二的我,不停地折腾折腾】 即使大一学年的成绩不错,经过一番思考,我还是决定要转专业。我没有选择我擅长的化学,基于就业导向,当时选择了校内热门专业——储运。 带着一种理科生的自信,真的是蜜汁自信,大二一开学就买了高数课本,查了学校某位知名高数老师的课表,开始蹭课学高数。和转专业成功的同学取经,划重点。解数学题的快感和学俄语的痛感一碰撞,我就更加不想学俄语了。俄语语法咋那么复杂,单词咋记不住,动词变位完全懵逼,加上和班里同学关系的持续恶化……就这样越来越讨厌俄语。 有一天,终于忍不住和教基础俄语的孟老师说了“学俄语没啥兴趣,学着好无聊”。对,我就是这样一个耿直的愤青。老师话依然清楚地记得“每天都学习新东西,不觉得是一种快乐吗?”(此处内心表情包,带问号的尼克扬)。“没有……”估计老师对我的回答也是无语,老师说:“给你一个任务吧,从今天开始用俄语写日记,然后拿来我帮你看。”就这样我开始写俄语日记,开始的时候只能写在B5的纸上写五行,可以看得出当时俄语学得烂啊。每天给老师交日记,当然那时候也在学数学。 开始写日记的时候有点痛苦,因为写不出东西来,就像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一样,有时候也乱扯。然后不久便发现自己写的越来越多,到学期末的时候我已经能写一页半的长度了,写起来也顺利了许多。记得那学期考写作,是我有记忆考得最顺利的一门课,真的可以用下笔如有神来形容,早早交了卷子,成绩也不错。 真的验证了那句话,学语言真的没有捷径可以走。 大二的第二学期,就完全在准备转专业的事情。那时候是自信心爆棚,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每天去图书馆学数学和英语,专业课只上基础俄语和语法,但是已经是完全不认真了。所谓年少轻狂。在转专业这个事情上,该做的都了,但是最后结果却不遂人愿。结果公布后的一周,整个人比较低迷。但是这种情绪没有持续很久,因为即使时光倒流,也没有什么再能做的了,所有方面都想到了,只是没成功,那时候能做的,只有接受这个结果。 那是我第一次经历,有付出没有回报。 庆幸这种大跟头来的早,转专业失败之后的半年,我的思考做事方法开始转变,并且让我大为受益。 做事之前先要有个宏观认识,在入手做。一定要有planB和planC,一味地破釜沉舟会让自己跌的很惨。做事情,用蛮力往往是事倍功半,多动脑思考才会事半功倍。 【大三,受虐,收获,迷茫】 庆幸的是,俄语专四有惊无险得通过了,转专业失败也让我只能坐下来没脾气地学俄语。大二的暑假,我和不同的小伙伴一共做了三个暑期的社会实践,暑假中有一个月都在外面跑,上海、南京、北京、青岛、甘肃和西安。其中的一个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做到了省级优秀。所有一切弄完已是11月初,这个暑假自己的做事能力提高了好多。但是俄语却退了好多,一整个假期没有碰,开了学也是没有时间保证,大三的课程难度陡然增加了许多,所以上课基本就是受虐。这种形式让我产生了自我怀疑,恩,我可能真的学不会俄语……也可能是逃避心理,让我产生了跨专业考研的想法。看看,这就是不踏实的我啊,一直在想旁门左道,却没有真正地努力学习俄语。那段时间今天一个想法明天另一个想法,看似对未来有想法,却是眼高手低,没有静心下来学习。 现在特别感激那段在小华老师手下受虐的时光,一遍痛苦,俄语一遍一点点长进呢! 稀里糊涂到了大三下学期,意外得到了出国的机会。虽然一直在过山车,学习成绩还算过得去,也达到了标准,再加上那么一点运气,在那个下午几个小时之内决定大四要去俄罗斯交换。 所有文件弄完之后,大三暑假我去了浙江实习,跟着老板跑工地。 【大四在俄罗斯】 大四走之前,找了一份保底的工作。出国,表面看来很好,其实,大四出国的机会成本也是相当高。错过就业招聘季,专八也不能考。走前做好了各种思想准备,实在不行就回来再考研。 弄完各种复杂的手续,漫长的等待后,我踏上了这个陌生的国度,虽然前几年在学俄语。五个小时的时差,8000公里的距离,让我慢慢脱离了国内的圈子。也开始慢慢了解这个寒冷的国家。在俄罗斯的七个多月,去了另外三个城市,走过了莫斯科的许多街道,去了莫斯科的大大小小教堂和博物馆,一遍抱怨着漫长的冬天,一遍慢慢学会了生活。缓慢的生活节奏和富裕的时间,让我开始思考,也让我开始听音乐和写作。心也慢慢跟着静下来。记得在2015年的冬天,坐在电脑前三个小时写了那篇《说专注》。除了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大四一年在俄罗斯最大的收获就是这篇文章里写到的,专注与思考。 在一月份,着手准备申请CSC的公派研究生。这个申请完全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当时想申请上了就读,没有成功就回国工作或者考研。一同申请项目的还有在乌法的小伙伴,感谢这些战友还有老师的帮助,在六月份回国之前收到了录取的结果。 【研究僧狗】 ![]() 六月份回国,匆忙过了一个月的毕业季。开始了人生最长的一个暑假。大四没有在学校里待着,很是怀念校园,七月份还在学校待着,中间做了SPE石油汇的志愿者。作为几个俄罗斯大学生的志愿者真的是酸甜苦辣,但是志愿服务过程中结识了一位朋友却是最大的收获。从学校离开后,和朋友一路西行,也是玩了20天的样子,之后就等着开学。一直到来到莫斯科,中间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好在有惊无险入了系,开始学习。 我从中国石油大学来到了俄罗斯古勃金国立石油天然气大学读书,不知道是不是上帝提前写好的剧本。 研一第一学期,一周有六天课,上课、写作业、写论文、宿舍,学校,楼下超市构成了研究生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全部生活。用俄语学知识不同于单纯地学习语言,真的异常辛苦。因为迟到入学,开始就在补作业,补得差不多了,接着进入了考试考核周期,整个人就像一个小陀螺一样,疲于应付着。 学习虽然累,现在所学的国际油气贸易还是蛮对自己胃口的,每天脑子里都在进一些新知识。虽然会时常生产一些学术垃圾,但是偶尔也能做一些自己满意的东西出来。 现在是研究生的第二学期,莫斯科慢慢暖和起来,生活学习也顺利了许多,课余也和俄罗斯的朋友们见面玩耍。 难以想象我现在在用俄语学习知识,踏上这片土地,就注定了我和俄语有了分不开的联系。 读研究生最大的转变便是心态,更加开放、包容和平和。开放包容的心态是我在俄罗斯学生身上看到的和中国学生最大不同。我们从小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中学习,难免心胸没有那么开阔,学习上先考虑自己,目光只盯着分数,只会固步自封,在一个小圈子里走不出来。一门外语,或许让你拥有了谋生的工具,但更重要的是为你打开了新的世界,然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丰富而多元的,接受、理解和包容,让自己生命的种子汲取水分和阳光,然后发芽长大。 【我会继续前行】 前几天回到黄岛考专八,见到了可爱的校园、熟悉的老师和朋友,站在学校大门时心里只有感激。 ![]() 毕业前,坐在图书馆四楼自己曾写下这样一段话 “此刻,我坐在图书馆四楼。校园里特别普通的一个地方,却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我在这里度过了许多个白天和黑夜。没有原因地喜欢图四昏黄的灯光,我在这里读书、写作业,在这里夜晚和小伙伴一起敲字做海报,在这里我遇到了几个朋友……图四的医生,你现在还在医院实习吗?图四的大博士,你是否每天还去健身?图四的广西小子,你现在长高一些没有?现在看着图四的修读区,仿佛看到了四年来我在那里的身影,那个一直在努力的影子,还有谢谢平凡到不能平凡的日日夜夜。” 在俄罗斯读书的日子,慢慢了解另一种文化,我在这里挣扎,也在这里成长。 跌跌撞撞一路走来,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俄语系的每一位老师,感谢老师教授我知识,包容不断犯错的我;3226的妹子们,多想和你们再来一次“谁是卧底”;西部梦想协会的每一位伙伴,我的小梦想与你们一起实现,选择和你们一起行走一起支教是我大学做过的最酷的选择;校友之家的小伙伴,一起工作一起吃喝玩乐;谢谢娟姐无数次开导我这个榆木,给予帮助不曾放弃;一路一起走的小美、强哥和女神,与你们相识何其幸之;还有一直无条件支持我的爸爸妈妈。 今天的我,庆幸当初的自己不曾放弃生命,年轻的我仅见过这个世界极小的一部分就已感动于它的丰美。我从未如此刻一般热爱自己能走、能爱、能思考、能创造的每一天。 ![]() 这是小蘑菇留学时做的订阅号,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咕咕鹅鹅,由于研究生课业负担太重,更新的不是特别及时,大家耐心等待,她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