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勰和其思想形成 1.刘勰 刘勰,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祖籍东莞莒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早年家境贫寒,笃志好学,终生未取,曾寄居江苏镇江在钟山的南定林寺里,跟随僧佑研读佛书及儒家经典,三十二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终于书成。 2.刘勰的思想形成 刘勰的思想以儒家为主而兼有佛道思想 (1)刘勰在贫寒的家庭环境里长大,政治上追求仕进,很自然地成为他青年时代思想的主流。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社会里,像刘勰这样的“寒士”,要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很困难。为此刘勰有许多牢骚和不满。 (2)他长期从事佛经整理,精通佛理,曾为许多名僧写碑文。因此,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3)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与佛学合流,佛教徒也都精通玄学,老庄道家思想也十分流行。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推崇自然之道,以自然为最高美学原则,说明他也是深受老庄玄学思想影响的。 二、《文心雕龙》的基本状况 1.《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最杰出的重要著作。它既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也是一部文章学著作,是一部文学史、各类文体的发展史,而且还是一部古典美学著作。大家把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成为“龙学”。 2.《文心雕龙》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巨著,该书共计三万七千余字,分十卷共五十篇,书超前人,体大而虑周,风格迥异,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颇大。是一部“体大思精”,有着完整科学体系和严密组织结构的文学理论巨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