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洗闲阁购书日志(2022年6月22日)

 洗闲阁 2022-06-22 发布于重庆



洗闲阁购书日志(2022年6月22日)



2022年6月22日,星期三,小雨转雷阵雨,26—35度。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本意是等到实际运用时,才知道学到的知识太少,书迷多挪用字面意思)。一位书友亦常说,早买早享受,晚买哭着求。豆瓣更有一个61万人的知名小组,叫“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虽都有调侃,却也是书迷们的真理。

微信群“夜书房”又有接龙夜问25:今天我们聊聊“书籍观”。先请读叶灵凤先生的一段话:“读书是件乐事,藏书更是一件乐事。但这种乐趣不是人人可以获得,也不是随时随地可以招来即是的。学问家的读书,抱着'开卷有益’的野心,估量着书中每一个字的价值而定取舍,这是在购物,而不是读书。版本家的藏书,斤斤较量善版本的格式,藏家印章的有无,他是在收古董,并不是在藏书。至于暴发户和大腹贾,为了装点门面,在旦夕之间便坐拥百城,那更是书的敌人了。”上面这段话中的观点,您有不同意的吗?为什么?【都同意的话就不必接龙了】

叶灵凤的这段话不是他的本意,而仅是一个引申的材料而已,我们的回答不必认真。不过,就这段话本身,却深得当今自媒体真髓,以偏概全引话题引关注引流量,只要你回答,他就赢了,这是一种幽默,是写作中常玩的一种险招。

我的回答也反其道而行之:世上不读书的聪明人,肯定比读书的聪明人多,因为读书越多越容易犯傻。读书不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不但辛苦,还危险,尽在瞎操心。罪加一等的是不但读书,还特别喜欢藏书。这种人不但斤斤计较于版本,且把家搞得不像家,费钱又占地方,经常被老婆女儿怼得哑口无言,里外不是人。这辈子喜欢读书足矣,下辈子不想这么辛苦了。



6月17日收当当网订书一单七部,合计403.5元,有满400减200元优惠,再减礼券30元,实付173.5元。

《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增订本]尚小明著,2018年5月1版1印,精装定价89元,当当9.0折80.1元。书籍有小外伤,影响不大,当当网特附有温馨提示卡,如不满意可承担退货费用,有如此诚意,也就谅解了。本书由作者博士论文扩展深化而成,看内容,这部书应该有趣,也获得过199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豆瓣有85人评分,平均有8.8分,学术品质也有保证。

《异识》(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著,周慧译,上海文艺出版社“拜德雅·人文丛书”,2022年3月1版1印,定价82元,当当9.0折73.8元。我们当下强调共识,是一种国家叙事,是权力隐喻,也似乎与传统儒家一脉相承。而其实,现代民主社会更应该捍卫个体的尊严,强调对异识的宽容。本书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利奥塔的后期代表作,书中对“异识”的解释是:“异识不同于诉讼,它是在(至少)两者之间的某种冲突状态,由于不存在对论辩双方都适用的判断标准,这导致了该冲突无法得到公正的解决。一方的合法性并不意味着另一方的不合法。对两者采用单一的判断标准,试图以此消除异识——仿佛这只是一场诉讼官司,将会(至少)伤害到他们中的一方(如果双方都不承认这一标准的话,两者可能都会受到伤害)。”(参见“本书说明”)

《偶然的创造》(意大利)埃莱娜·费兰特著,陈英、邹颖迪、陈杨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99读书人·埃莱娜·费兰特作品系列”,2022年4月1版1印,精装定价75元,当当9.0折67.5元。读了几次“那不勒斯四部曲”小说,感觉文笔太细碎,都没能读进去。对这本随笔小书,最初也颇怀疑,生怕依然是太女性化。收到书试读了两篇,文笔典雅,短而有味,内文排版精致,装帧设计严谨大方,颇可一读。

《麦卡勒斯短篇小说全集》(美)卡森·麦卡勒斯著,胡织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卡森·麦卡勒斯文集”,2022年4月1版1印,精装定价69元,当当9.0折62.1元。喜欢麦卡勒斯的小说,现在她的小说公版了,各种译本陈出不穷,虽然一再控制,也依然收藏了多个单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这套文集,每本书都是全新翻译,译文质量过关,装帧清秀,是目前比较优秀的版本,决定再订购一套,数日后就可收货。

《山旅书札》(英)伊莎贝拉·博德著,王知一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远行译丛”,2016年11月1版1印,精装定价39元,当当39元。近年来读游记较少,却也一直不能忘情,时不时会从网店挑选几本书来收藏,以备心血来潮想读时手边没书,那不急死人了。以下三本书的豆瓣评价不错,内容也喜欢,放在购物车多时,这次正好优惠,也就没有理由拒绝了。伊莎贝拉·博德(1831—1904)在青少年时受脊背病痛折磨,依照医嘱赴外旅行,从而一生与旅行与游记写作结缘,堪称英国早期杰出的女性游记写作者。本书以书信体写成,描述了她前往美国落基山所见到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更体现了一位传奇女性的敏锐见识与勇气。

《逆时针旅行》(英)迈克尔·弗莱恩著,陈薇薇译,三联书店“旅行之道丛书”,2021年10月1版1印,定价48元,当当9.0折43.2元。作者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著名报刊《卫报》和《观察家报》的记者,后来成为著名剧作家和幽默作家。本书收录了为《观察家报》撰写的14篇游记,描述在德国、古巴、以色列、日本与苏联等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生动见闻,文笔幽默辛辣,体现了记者的敏锐眼光,有较强的可读性。

《夏日走过山间》(美)约翰·缪尔著,邱婷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7月1版,2022年2月11印,精装定价42元,当当9.0折37.8元。作为美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早期环保运动领袖,写作了许多堪称经典的游记作品,产生了广泛影响,有力拓展了这一写作领域,让游记成为20世纪最受欢迎的文学体裁之一。本书亦是约翰·缪尔最知名的日记体游记小书,译文清雅,装帧小巧可爱。



6月21日收当当网订书一单六册,合计378.3元,有满300减150元优惠,再减礼券40元,又再减红包0.5元,,实付187.8元。

《心是孤独的猎手》(美)卡森·麦卡勒斯著,宋玲译,上海译文出版社“麦卡勒斯文集”,2022年4月1版1印,精装定价79元,当当9.0折56.7元。购读她的小说多年,依然以上海三联书店译本为主体。但前几天购了上海译文出版社这套文集中的《麦卡勒斯短篇小说全集》,译文和装帧都喜欢,止庵老师在微信群“夜书房”里推荐,也就决定收藏全套,以淘换掉参差不齐的旧版。只是,目前这套文集没有收录麦卡勒斯的散文作品,不知以后会不会有——实应该补充一本,这样才能比较全面了解她的创作。

《没有指针的钟》(美)卡森·麦卡勒斯著,孙胜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麦卡勒斯文集”,2022年4月1版1印,精装定价72元,当当9.0折64.8元。

《伤心咖啡馆之歌》(美)卡森·麦卡勒斯著,卢肖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麦卡勒斯文集”,2022年4月1版1印,精装定价63元,当当9.0折56.7元。上海译文出版社在1980年1月出版了一本属于“外国文艺丛书”的《当代美国短篇小说集》,里面收录了这部实属小长篇(现在习惯称中篇)的小说,国内读者方才第一次惊艳接触到麦卡勒斯小说的魅力——我亦是同时从书中读到这部小说,从而在当时的文学青年群体中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格非后来写了一篇文章,讲述了这部小说留给他的印象,也几乎概括了文学青年们的共同心声。

《婚礼的成员》(美)卡森·麦卡勒斯著,卢肖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麦卡勒斯文集”,2022年4月1版1印,精装定价69元,当当9.0折62.1元。

《金色眼睛的映象》(美)卡森·麦卡勒斯著,孙胜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麦卡勒斯文集”,2022年4月1版1印,精装定价59元,当当9.0折53.1元。
《凯瑟琳·安·波特中短篇小说全集》(美)凯瑟琳·安·波特著,王家湘、鹿金、李文俊、曹庸、屠珍译,湖南文艺出版社“大鱼文库”,2022年6月1版1印,精装定价98元,当当7.2折70.5元。波特(1890.5.15—1980.9.18)是一位长寿的作家,但作品不多,具有南方小说风格,全部中短篇小说就收录在这本书里,另有一部长篇小说《愚人船》。波特小说的整体质量很高,深受评论家和普通读者的喜爱,曾获得普利策和美国国家图书馆奖,是美国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我收藏有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丛书”旧版,这个湖南文艺出版社“大鱼文库”全集版,除王家湘的补译,全部承接自前者,并重新以通行的小说集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开花的犹大树和其他故事》、《灰色马,灰色的骑手》与《斜塔及其他故事》。稍感遗憾,新版外封不太醒目,如果读者不是对波特有所了解,很容易错过这部天才之作,难得的经典。幸好内封不错,突出了美国南方荒野风云的特色,精装也提升了阅读与收藏品质。



6月21日再收当当网订书一单二部,合计312.3元,有满300减150元优惠,再减优惠码25元,实付137.3元。

《银发川柳》[全套八册](日)日本公益社团法人全国养老院协会编,古谷充子绘,赵婧怡译,人民文学出版社“99读书人·银发川柳丛书”,2022年3月1版1印,全套定价288元,当当9.0折259.2元。人老了是什么状态,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迎接必然要来的告别,这套书一定能给你许多现实的关怀,以及无穷的想象——一种幽默自嘲、一种无奈感伤、一种孤独绝望、一种勇敢直面、一种救赎超然,等等。这套书是日本公益社团法人全国养老院协会组织,从全国20多万篇川柳(一种与俳句相近的诗歌形式)诗歌投稿中编选而成,并由知名漫画家配图的图文集,文字幽默风趣达观,配图别具一格,相得益彰,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大陆多家著名报刊如《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读者》等,都有持续的暧心推荐。我也已经初步老年生活,希望这套书能给我一些抚慰和启迪。

《存在感:新笔记叙事》李庆西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4月1版1印,定价59元,当当9.0折53.1元。我喜欢读李庆西老师的“不正经”小书,如《三国如何演义》、《老读三国》、《小故事》等,因为里面不仅有历史故事,而且还有文学趣味,读来轻松又有所得。这本小书更为散淡,内容分三部分:有一生的“个人阅读史”;有“在场∕不在场”的现实生活见闻杂记;有“四十年樽俎之间”的编辑写作交往点墨。李老师自己也称,喜欢阅读古典笔记如《湧幢小品》、《五杂俎》,因而这本书里的文字风貌大略与此相近。亦或许大多出自微信朋友圈的写作方式——只有第三辑是发表于《上海文化》杂志的长篇连载回忆文章,少了官样语,更具亲和个性,更有闪光见识,而这也是我现在最想呈现的生活境界。


~~~~~~~~~~~~~~~~~~~~~~~~~~~

关注是认同,转发是支持,赞赏是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