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年前《中学时代》的卷首语,正巧是我“预写”的2022云南中考作文题

 红罗窗纪广洋 2022-06-22 发布于山东

  

  2022年云南省中考作文试题

题目一:脚下的路,远方的

题目二:耳畔总想起那句话

    2017年第10期的《中学时代》卷首语,是该刊执行主编尹利华做责编编发的我的《母亲的教诲》一文(尹主编还给我润色不少),这篇文章在同期出版的我的个人文集《成功只在一转念》一书中(光明日报出版社),题目就是《母亲的教诲总在我耳畔回响》。而且这篇文章的尾句就是“母亲的教诲总在我耳畔回响”【原文附后】。


  

  

  回头仔细再看我这篇短文,无论是题目、还是内容、还是字数都完全符合2022年云南省中考作文的试题要求。

  而且,2022年云南省中考作文试题题目一:脚下的路,远方的。我以往的作品中,也曾经写过完全符合要求的篇目,诸如:《无人涉足的地方》(发表时题目也有被改成《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等,入编北语版《大学汉语》、高教版《道德修养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应用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PA语文》、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思想品德》九年级、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中作文微素材》、山东人民出版社济南市技师学院一体化教材《外语应用能力训练》等等);还有《脚下的路只能选择一条走向远方》《脚下就是你成功的地方》《没道的地方才是路》《离成功一步之遥》《梦想落脚的地方》等等篇目(分别入编中国铁道出版社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中国冶金出版社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生创新实践指导》、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课程导学丛书《高考写作》等等)。

  可惜我已不是同学少年,也无以参加云南的中考。

●附原文:

母亲的教诲总在我耳畔回响

纪广洋

  在我刚上中学的第一天,母亲送我去村外的学校,路经一段拐角路,我看到一条直通校园的“近路”——那是无数的人们不学自通地“实践”了“直角的斜边小于两个直角边之和”的几何原理,硬是从麦田里踩踏出的一条弓弦一样的“小路”。

  时值夏末初秋时节, 遍野的豆苗正荡漾着绿油油的细浪,那条“小路”分外明朗,像无法愈合的伤口。

  我对母亲说:“咱也走这条'小路’吧。”

    “不,”母亲看着我的眼睛说,“那不是路,那是庄稼地,咱不走那儿。”

    “反正庄稼已被人们踩死了。”我怯生生地亮明我的观点。

    “不,”母亲忽然大声说:“照你这样说,这里永远长不出庄稼了!”

    母亲一边拉住我的手沿着大道走,一边循循善诱地对我说:“人间许多斜路、许多歪门斜道,都是这样形成的。一旦有不自觉的人、自私自利的人干了损害社会公德的事,如果得不到制止和批判,就会有更多的人追随和效仿……”

  我听了若有所思。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来接我的母亲看到我主动走大道,她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所有的斜路,都离它所通往的终点最近,但所有的斜路都偏离了正常的方向,一个人一旦习惯性地踏上这条唯利是图的歧途,便自然偏离了人生的正途。其实,'斜路’就是'邪路’。所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避免误入歧途。”

    置身当下,回望自己的人生之路,体察置身的现实社会,母亲的教诲总在我耳畔回响。【节选自长篇小说《三里屯³》】

●其他篇目入编的其他试卷:

  散文、随笔、微型小说入选200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题、200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天津)语文试题、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GCT语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2013年广东湛江中考语文试题、2014年湖北襄阳中考语文试题,短篇小说入选绍兴市初中语文优质课展评,闪小说入选国语委《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朗读作品》,个人文集《人生的加减乘除》入选2015公务员事业编考试试题(第七题)。

●作品入选小考、中考、高考、硕考、事业编考试、教师资格考试、普通话测试等等,详见链接: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720/08/36774635_925472407.shtm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